[摘 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際間的商務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但是由于文化的差異,由體態語引發的誤解俯首皆是。本文擬從影響跨文化商務溝通的四種體態語交際方式: 表情、手勢、目光和體觸四個基本面來探討體態語文化的重要性。
[關鍵詞] 商務交流 文化差異 體態語
在經濟全球化大潮的推動下,國際貿易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和發展,各個國家的商務交際往來變得日益頻繁。因此,作為全球商務交際的普遍用語——英語就得到了人們廣泛的青睞。但是,人們因為往往只重視對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卻忽略了另一個對商務交際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素——體態語的學習。特倫斯·霍克斯指出“沒有一個人只是說話。任何言語行為都包含了通過手勢、姿勢、表情、目光、體觸等這樣的‘語言’來完成信息傳達”。David Abercrombie 也認為,“我們用發音器官說話,但我們用整個身體交談”。
而我們在商務交際實踐中,由于對體態語言的學習有很大的差別,有時甚至會出現口語呱呱叫,但體態語又是另一套的情況,從而大大影響了涉外交際。下面,筆者擬從表情、手勢、等四個基本面,來談討商務交際中體態語的重要性。
一、表情
心理學家伯德·惠斯戴爾研究表明: 人面部表情有25000 種。人類的感情或欲望, 在無意識中形成身體行為的變化而表現出來, 而利用面部作出的變化更是不計其數。
就微笑而言, 微笑是一種典型的具有不同含義的非語言交際行為。然而, 像所有其他非語言交際一樣, 微笑也有文化的規范。與國人交往的英語國家的人常常對我國人的面部表情和微笑感到不可思議, 有人甚至將國人的微笑稱為“inscrutable smile”( 不可捉摸的微笑) 。他們認為, “中國人的笑是沒有情境的。中國人笑不一定是高興, 它更可以表達理解、釋懷、掩飾、害羞、憂傷甚至悲憤等復雜的情緒?!崩纾?在我國學習的一位美國留學生從城里回校后很不高興地向老師訴說她在城里的不愉快遭遇時, 老師一直微笑地聽著, 看不出感情的共鳴。學生很不高興, 禁不住問道: “你為什么發笑?這不是什么可笑的事情!”老師聽后反而哈哈大笑起來:“哈哈, 你誤會了?”美國學生無法理解他的中國老師這種表情是和藹傾聽的態度和親切安慰的表示。因為在美國, 老師會用明顯的感情共鳴的表情做出反應。國人在情緒不好時也往往會竭力保持中性表情, 他們的氣憤、輕蔑、嫌棄、仇恨等感情常常含而不露。英語國家的人產生類似的情緒就會立即表形于色。因此, 國人認為英語國家的人天真、幼稚或者庸俗無聊, 因為我國人認為善于控制不良情緒是成熟、有教養和心胸寬廣的表現。英語國家的人往往將我們的自制力誤解為木訥遲鈍。
二、手勢
打手勢是人的一種本能, 形象鮮明, 極易表達人的內心期待和愿望, 每一個動作都可以構成某種特殊的語言。手語又稱手勢或手勢語。由于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地理、歷史、文化傳統、性格、習俗等因素的差異, 又由于跨地區跨民族交際往來的長期積累, 有不少手勢在世界范圍內所代表的意思是一致的, 而更多的手勢則有很強的區域性。
打招呼是商務交往中的第一步。我們打招呼的手勢常是舉起右臂, 手掌向著對方擺動幾下或舉一下即可, 這一動作的含義有時很難與告別義區分, 也常被英語國家的人誤認為“再見”。英語國家表示“你好”或“再見”的手勢是手掌向外舉起向下搖動。他們的動作在我們看來卻似乎有點像開玩笑地滑稽??缥幕虅战浑H中, 會客拜訪或邀請約會都是常見的商務活動。在宴會桌上, 當別人給自己敬菜、敬酒時, 我們有一大套禮節動作, 而英語國家的人可能只要舉起杯盤去接即可。我們在別人給自己斟酒倒茶時, 要將手掌放在杯子一側上下微微晃動。在敬獻飲食和煙茶時, 英語國家的人只敬一次, 而且一只手遞給對方, 對方如果拒絕, 就以為他確實不要。我們卻相反, 除敬煙外, 一般都用雙手接東西, 而且三番四次地勸吃勸喝方才作罷。
三、目光
目光的互相接觸有時能夠控制談話的局面。勞夫·瓦多·愛默生認為“人的眼眼和舌頭所說的話一樣多”。如英語中有see eye to eye ( 看法完全一致) 、meet one’s eyes ( 無愧于心地正視某人) 、that’s one in the eye for eye ( 對某人冷漠) 、cock the eye ( 會意地看) 、give the glad eye ( 對某人做媚眼) 等詞組。諺語中更有Eyes are as eloquent as lips ( 眼睛會說話, 口才不比嘴巴差) 、The eyes have one language everywhere ( 語言不通, 眼能會意)等。由此可見, 眼神在傳情達意, 表明愛憎態度方面是語言不可替代的。
在交際時, 美國人往往進行目光接觸, 表示對對方的談話感興趣, 但是他們并不目不轉睛或死死地盯著看, 他們看一眼之后就把視線移開, 或從一只眼睛移到另一只眼睛, 之后再目光接觸。這種目光傳遞的信息是: “我在聆聽您的談話, 而且也不會冒犯您的隱私?!边@種行為也傳遞“我與你平等的信息。”法國人則特別欣賞一種鑒賞似的注視, 這種眼光看人時傳達了一種非言語信號:“雖然我不認識你, 但我從心底里欣賞你的美。”所以法國男士在公共場合對女士的凝視是人們公認的一種文化準則。對阿拉伯人來說,目光接觸就更重要了。他們不喜歡與帶墨鏡的人交談, 也不喜歡并肩行走時交談,不愿意和那些不敢正視他們的人做生意。然而,在韓國、日本、泰國及一些亞洲國家, 正視對方被視為不禮貌。紐約市一所高中的校長因缺乏跨文化意識,對眼神的理解發生偏差,引起了軒然大波。校長因懷疑一位15歲的波多黎各女學生和另外幾個姑娘在浴室抽煙而找她談話。在談話過程中, 有位名叫莉維亞的女生眼睛盯著地板,不愿正視校長的眼神。因此校長確信她是個搗蛋鬼,勒令其停學。結果導致了第二天波多黎各學生的父母們游行示威。英美人信奉“不要相信不敢直視你的人”, 而不知道不直視成年人的眼睛在波多黎各文化中是尊敬和服從的表示, 是積極的禮貌策略。因此, 在與西方人交際時, 應做到既避免盯視又不“忽視”, 要注意把握其中的分寸。
四、體觸
體觸是借身體間的接觸來傳達或交流信息的交際的行為, 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的非語言交際方式, 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也具有極強的文化特色。在跨文化交際中需要謹慎對待, 認真了解每一個體觸行為的含義及其文化差異。人類學家把文化大致分為兩大類: 接觸文化與非接觸文化。阿拉伯人、南歐和西歐人、猶太人及拉丁語系的人屬于第一類, 美國人、北歐人及東方人屬于第二類。商務交際中最為常見的體觸行為是握手。在國際化相對普及的今天, 這種社交禮儀已經是約定俗成, 似乎失去了文化差異的框框。例如折筋斷骨式的握手, 微伸手指的握手, 死魚式的握手等行為, 是不禮貌的。然而, 就握手方式的差異有時候會導致握手雙方尷尬場面的發生, 有時候又會制造出一些有趣的場景。英國人、澳大利亞人、新西蘭人、德國人以及美國人的握手通常都發生在兩人見面之初以及分手道別之時。大多數歐洲人則不然, 他們會在同一天與同一個人握手數次, 而法國人握手的頻率則更高。擁抱與親吻則
在西方許多發達國家流行, 兩位女士見面時擁抱在一起是常見現象; 但阿拉伯人、俄國人、法國人、東歐人、地中海沿岸和有些拉丁美洲國家的人,兩個男人間也會擁抱及親吻雙額;緬甸人、蒙古人和分布在挪威、瑞典、芬蘭等國的拉普人會嗅著彼此的面頰表示問候。而在東亞及英語國家, 男人間一般只是用握手表示歡迎, 很少擁抱或親吻對方。擁抱親吻的這些差異充分反映出不同文化的特色和濃厚的社會文化意義, 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深層的差異在身勢語這個表層上的具體表現。
跨國商務交際涉及的文化差異有很多,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要在跨國商務交際中取得成功,不僅要注重對于語言的學習,還要對不同的文化習俗有所了解。只有認識到體態語在跨文化交際中的重要性、作用與影響,才能更好地發揮體態語信息在商務交際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跨文化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0:149
[2]Claire Kramsch:語言與文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 91
[3]霍克斯:結構主義與符號學[M].瞿鐵鵬,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4]成志明:涉外商務談判[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 138
[5]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6]畢繼萬:跨文化非語言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