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要壯大新疆經濟,應充分、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所面臨的發展現狀,根據客觀實際選擇科學、可行的發展道路,揚長避短,實現跨越式發展。本文認為,新疆區域經濟應以循環經濟為發展方向,以產業集群為發展途徑。新疆生態環境的脆弱性決定了發展循環經濟的客觀必然性,而綠洲經濟特點決定了產業分布在一定地理空間上集聚,適合發展產業集群。
[關鍵詞] 新疆 企業 產業集群 循環經濟
一、新疆區域循環經濟模式的選擇
1.發展循環經濟的內涵與模式。循環經濟本質上是物質的閉環流動型經濟,是在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下,按照清潔生產的方式,對能源及其廢棄物實行綜合利用的生產活動過程。其基本特征是在經濟活動中“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行為準則。其模式是把經濟活動組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目標是達到自然資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廢棄物的低排放。
2.新疆區域循環經濟模式的選擇。根據新疆經濟空間結構的現狀,要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盡快擺脫貧困落后的局面,應采取非均衡、差別發展戰略和據點開發、軸線延伸、網絡開發的發展模式,選擇優勢區位,培植增長極點,通過各個極點的擴散和輻射作用形成產業帶,各個產業帶相互交織形成經濟圈,對于一些地區,根據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進行重點開發,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最終實現區域經濟的整體協調發展。(1)全疆層面。新疆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總體上采取非均衡、差別發展戰略,按照核心集聚、軸向擴散、自然分隔、集約發展的原則,根據全疆經濟發展差異的空間結構,主要采取梯度開發模式,加強中心經濟區域的地位,集中力量優化經濟中心,發揮其輻射功能,加快產業、技術的轉移,形成網絡式經濟發展格局,降低地區間的經濟發展梯度,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帶動新疆經濟整體全面騰飛。(2)區域層面。①不同層次經濟區發展模式選擇。強核心區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庫爾勒市為全疆的經濟核心區,在經濟發展基礎、發展條件、發展規模、發展水平、發展環境上明顯優于其他區域,與梯度開發模式相對應,采取優勢區位開發模式,兼顧網絡式發展。繼續加強這三個地區在全疆的經濟中心地位,發揮地區經濟發展的擴散效應,盡快提高其輻射功能,加快周邊區域經濟結構的轉變,帶動相鄰區域經濟增長。一般核心區的經濟發展繼續采取點——軸開發模式,作為次一級經濟中心,繼續加強其經濟發展具備的相對優勢,增強積聚效應,同時接受強核心區的輻射,加強與強核心區的聯系,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創造吸引經濟要素的發展環境,努力成為全疆經濟發展的一個支點。過渡區以據點開發為主,點——軸開發為輔,加強自身經濟發展能力,同時通過“軸線”加強信息、技術、人才的交流,以“優勢條件”吸引經濟要素走進來,培育自己的支柱產業,加快工業化發展。外圍區和邊緣區則采取據點開發模式,根據資源狀況選擇經濟增長點,扶持工業經濟發展,培養自我發展能力。堅持以產業化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特別是對邊緣區來說,尋找經濟增長的突破口尤為重要。②構建產業帶,以主產業帶壯大區域經濟發展。北疆鐵路沿線開發帶:以烏魯木齊都市圈為核心的烏昌綜合型產業區;以石河子市為中心的(石河子、瑪納斯、沙灣)生態農業及農產品加工區;以奎屯、烏蘇、克拉瑪依——獨山子三角區為核心的綜合型產業區;以伊犁、博爾塔拉為雙核心的外向型經貿產業區。南疆鐵路沿線開發帶:以庫爾勒——庫車為中心的石油及石化產業區;以阿克蘇為中心的輕工、輕紡產業區;以喀什為中心的邊貿、旅游產業區。能源與礦產資源開發帶:吐——哈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帶;阿勒泰有色及稀有金屬開發帶。各地、州、市、縣的重點產業區:石油勘探開發區(塔北、吐哈、準葛爾,其中重點開發巴音郭楞州、阿克蘇、喀什、哈密、吐魯番、昌吉);石油化工基地區(南疆:庫爾勒、庫車、澤普;東疆:哈密、善鄯;北疆:烏魯木齊、呼圖壁、富康、克拉瑪依——獨山子——烏蘇);煤炭電力開發區(南疆:拜城、庫車、庫爾勒;北疆:烏魯木齊、伊犁、昌吉、瑪納斯、阜康、吉木薩爾、和布克賽爾;東疆:哈密、托克遜);礦產資源開發區(阿勒泰、哈密、伊犁、富蘊、庫爾勒、若羌、善鄯、哈巴河、托里);特色農業生產加工區:天山北坡經濟帶發展以醇酒葡萄和枸杞、加工番茄、優質棉為主的特色農作物;天山南坡經濟帶發展以香梨、杏、紅棗、核桃、蘋果、鮮食葡萄為主的特色林果業和以長絨棉、加工番茄、芳香植物、中草藥為主的特色農作物;塔里木盆地南緣發展區發展以杏、石榴、紅棗、核桃為主的特色林果業和以玫瑰花、紅柳、大蕓、甜瓜為主的特色農作物;東疆發展區發展以葡萄、紅棗、哈密瓜為主的特色林果園藝業。(3)建立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格局。新疆由于其綠洲經濟的特點,地區之間相距較遠,分布較散,但適合地區間組織經濟圈發展經濟,尋求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途徑。北疆地區——烏昌經濟圈的構建成為新疆實施經濟一體化的先河;南疆地區,以“古絲綢之路”聞名遐邇,有著悠久的名勝古跡、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種類繁多,在南疆四地州旅游資源開發中,四地州(喀什、和田阿克蘇、庫爾勒)應充分利用和挖掘獨特的旅游資源和沿邊地緣優勢來構建大旅游經濟圈,形成特色突出、形象鮮明、各具特色的四個子經濟圈,形成有機整體。
3.新疆區域發展循環經濟的幾點思考。當前新疆區域整體的經濟水平還比較低,發展循環經濟關鍵要注重兩個方面。其一,要使循環經濟得到全社會的了解和認同,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裝備、管理經驗和人力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和重復利用資源、提高效率、減少污染。其二,高度重視科研,提高科技水平,從而為較高水平的循環經濟在全社會的實現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因此在發展循環經濟中應注意:(1)廣泛開展循環經濟的宣傳教育;(2)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3)加大以循環經濟為主要內容的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的力度;(4)加強科研,為循環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5)堅持依法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二、依托產業集群實施循環經濟
依托產業集群實施循環經濟是通過對存量中小企業資源的關系調整和整合實現循環經濟,不需要重新進行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可以降低中小企業之間合作的找尋成本、談判成本、交易風險等成本、可以減少政府推行循環經濟的政策、法律實施等規制成本、可以節約了運輸成本并減少了運輸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因此可以實現成本上的節約。
1.新疆區域發展產業集群的可行性。(1)綠洲經濟的特點適合發展產業集群。新疆區域綠洲經濟的特點造成了區域內城鎮化的必然發展趨勢,而城鎮化使資金、技術、人才等經濟資源在一定區域內集聚,為產業集群的發展創造了天然的條件。(2)新疆地緣優勢使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潛力。新疆位于亞歐大陸的腹心,有5400多公里的國界線,與8個鄰國接壤,具有建設國際性交通、商貿樞紐的條件,同時三條亞歐大陸橋的陸續開通加速了新疆向西開放的步伐,中西亞廣闊的市場已經展現在我們眼前。(3)新疆區域內特色資源豐富,為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了發展機遇。新疆區域經濟各具特色,根據這些不同的特色發展產業集群,將避免由產品同化而造成的惡性競爭,更有利于發揮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同時,新疆豐富的資源,大多還處于初加工階段,大量資源和初級產品再內地進行深加工,形成的往返運輸成本高的劣勢,在更大程度上制約了區域經濟的發展,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這也表明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在新疆有巨大的發展空間。(4)新疆各級政府為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創造條件。近幾年,新疆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吸引疆外資金,通過一年一度的“烏洽會”,許多內地企業已經進駐新疆,其中有不少企業已經成功實現借助新疆這塊“跳板”開拓中西亞市場的目標。
2.新疆區域發展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的幾點思考。新疆區域要發展中小企業產業集群,應該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在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中,政府應致力于完善基礎設施,制定各種政策,創新、營造良好的環境;在實施手段上,地方政府有必要鼓勵集群內的中小企業組建行業協會,使行業協會成為溝通政府、中小企業和市場的橋梁與紐帶,成為社會多元利益的協調機構,實現行業自律、規范行業行為、開展行業服務、保障公平競爭,促進集群內中小企業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創新。
第一,促進區域經濟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新疆經濟在以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基礎上,必須鼓勵個體經濟、民營經濟與各種股份制經濟的發展;第二,根據地方產業發展的特點和優勢,科學地制定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第三,大力改善非流動性要素,吸引流動性要素;區域的競爭是以非流動要素吸引流動要素的過程。第四,努力營造區域創新環境。政府首先要搭建技術創新的平臺,由政府扶持集群內的企業組建區域產業技術服務中心。其次,要在集群內組建行業協會。
參考文獻:
[1]宋 嶺:借鑒與思考——新疆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新疆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2]程達軍:循環經濟的制約因素與配套體系[J].商業時代,2005
[3]吳一丁 毛克貞:新疆區域經濟實證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5
[4]謝家平 孔令丞:循環經濟與生態產業園區[J].管理世界,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