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收入差距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重要對中國的地區、城鄉收入差距的現狀進行介紹,然后對產生這種現狀進行原因分析,以使人們能夠更正確的理解和對待收入差距。
[關鍵詞] 地區差距 城鄉差距 貧富差距 經濟政策
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使人們的收入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三步走”的第二步也已經在20世紀末順利實現了。我們現在正朝著第三步邁進。與此同時,中國的貧富差距也在不斷擴大。在中國,造成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十分復雜,有市場經濟發展的自然選擇因素,有轉型期的特定結構性、體制性因素,也有腐敗、市場失序等非正常因素。要想正確的理解中國的收入差距,必須對中國收入差距類型及原因有著很好的理解。本文主要介紹中國的地區和城鄉收入差距以及對出現此差距的原因進行分析。
一、地區差距現狀
城鎮居民收入的地區差距進一步拉大。東部地區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收入差距逐年擴大。從1981年至1999年,按現價折算,東部地區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長了15.01倍,中部地區增長了12.2倍,西部地區增長了9.5倍,中西部與東部的收入絕對差額由79元,8元擴大到1999年的2299元和1844元,分別擴大了29倍和231倍。
城填居民人均收入地區差距變化。針對這種地區間差距的擴大,有人將其概括為“一個中國,四個世界”,即把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除臺灣外)放到全球來認識,按實際購買力平價來計算美元值,可劃分為四個世界: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深圳。1999年,上海和北京人均GDP明顯高于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為8320美元),兩地占全國總人口的2.2%。第二世界是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中上等收入地區,天津、廣東、浙江、江蘇、福建、遼寧等沿海省份人均GDP均高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為3960美元),六省市人口占全國人口的21.8%。第三世界是下中等收入地區,包括沿海地區的河北、東北、華北中部部分地區,人均GDP均低于下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人口占總人口的26%。第四世界包括中西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地區、邊遠地區、低收入地區。低于世界低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為1790美元),人口約6.3億,占全國總人口數的50%。
二、地區差距原因
1.歷史因素
在中國,不同地區在改革的初期所面臨的初始條件是不同的,初始條件的差異也構成了不同地區在改革過程中的收獲各不相同。歷史上,東部地區尤其是江浙一帶居民的商品經濟觀念比較強,對市場的理解和參與意識較深。所以,當中國開始市場化改革的時候,東南沿海地區的居民由于積極地參與便首先分享了改革的“紅利”,而中西部地區的居民則由于行動遲緩而喪失了先動優勢,從而使東部與中西部地區之間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2.政策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計劃經濟體制下“平均主義”、“大鍋飯”的分配制度被打破,逐步形成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但與此同時,人們之間的收入差距拉大也就自然產生了。
中國政府在開放次序方面的安排使得不同地區在改革中所能夠獲得的收益存在較大的差異。改革開放伊始,中國政府的經濟政策便向東部沿海地區傾斜,使得東部沿海地區在改革開放初期得以吸引大量的外國資本,當地經濟得到巨大發展。雖然外商投資并不是經濟發展的惟一因素,但它畢竟在經濟發展的初期尤其是對于中國這樣的轉軌經濟而言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1983年~1996年,中國的外商投資有88.3%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僅有8.3%分布于中部地區,3.4%分布于西部地區。
收入分配調控政策不完善、作用發揮不充分,是導致收入差距擴大的重要原因。市場經濟條件下,初次分配主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它不可能自發調節收入差距,因為需要政府在二次分配中進行調控干預,以保證分配公平。近年來,黨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調節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但目前這方面的制度還不完善、不配套,特別是執行力度上還不夠。比如,對過高收入的稅收調節還不是很有效。另一方面,對低收入者的保障力度不夠,保障制度不健全、覆蓋面窄、保障水平低。
3.教育因素
隨著教育的發展,它會拉大受過教育者與未受過教育者之間的差距,因為受過教育的人有更高的生產能力和更高的配置能力,它能占據收入更高的職業和崗位,從而獲得較高的收入。中國不同地區之間教育水平的差距是相當明顯的,東部沿海地區擁有較好的教育設施和較高的教育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比較高,而中西部地區由于經濟發展的滯后,導致教育投入不足,進而使居民的人均受教育水平遠遠低于東部地區。這也構成了東西部地區間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4.自然條件及地理位置
東中西部地區之間在自然條件及地理位置方面的差異也不利于中西部地區。從地理區位上講,東南沿海地區擁有眾多的港口碼頭、密集的公路和鐵路網,并且與經濟發達的香港地區、澳門地區、臺灣地區、日本、韓國相比鄰,具有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地緣優勢。同時,東部地區氣候條件好,物產豐富,適宜生產及生活,這些都使得東部地區在經濟發展中獲得一種比較優勢,從而能夠先行一步。近幾年,黨和政府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但是由于中西部發展基礎薄弱、發展基數低,盡管從長遠看發展差距將逐步縮小,但短期內絕對差距還將進一步擴大。
三、城鄉收入差距
1.城鄉收入差距的現狀分析
從1994年開始城鄉之間收入差距出現了下降的趨勢,但是從1997年起又逐步擴大。2005年,各地區的“城鄉收入差”比上一年擴大500元以上,居民的人均收入幾乎是農村居民的3倍。2002年全國的基尼系數相對于1995年上升了大概兩個百分點。如果把非貨幣因素考慮進去,則中國的城鄉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同時,城鄉收入差距仍在擴大,從1995年到2002年,城鄉之間人均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8提高到2002年的3.1。
1.經濟發展方面的原因
分析城鄉收入差距變動的原因,首先應當從經濟發展方面找原因。
(1)城鄉公共品供給失衡,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城鄉居民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差距越來越大。代表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公共品供給,是衡量城鄉居民生存和發展環境的基本條件。在傳統體制中,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是由國家來提供的,而農業、農村的同類公共基礎設施要由農民自主解決,國家只給予適當補助。基于這種公共品供給政策,多年來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在國家財政強大投入支持下變得越來越好,而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在農民無力投入下變得越來越差強人意。比如2002年全國農村還有184鄉鎮、5萬多個行政村和大量的自然村不通公路,即使通公路的行政村也有45萬個不通瀝青(水泥)路,是典型的“晴通雨阻”路;還有33%的村莊沒有喝到飲用水,自來水通村率也不到50%,上學難、行路難、就醫難等問題依然存在。
(2)城鄉民間投資失衡,農村經濟發展緩慢,城鄉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越拉越拉大。城鄉社會經濟發展差距不僅反映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而且還反映在民間投資方面。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民間資金向城市快速流動是必然的,因為城市的投資空間大、機會多。從1990年到2002年,城市集體和個人投資增長了14.6倍,而農村集體和個人投資僅增長了5.5倍,城市民間投資比農村增長速度快1.7倍。
(3)資源要素流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失衡,城鄉就業差距在逐漸擴大。農業、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受到了結構和制度兩方面的限制,一方面是工業乃至非農產業的結構升級,用資本和技術大量替代勞動力,使得非農產業產值增長遠遠快于勞動就業的增長,由此造成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入非農產業領域就業難;另一方面是受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約束,將大量的農民排斥在城市化之外。當農村人口向非農產業和城市轉移受阻后,農村人口與土地、資本等資源的占有關系就會惡化,財富分配矛盾也越來越尖銳。
2.經濟體制方面的原因
城鄉經濟體制改革失衡,農村制度供給滯后,各種相關制度不能很好地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要求。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國把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心由農村轉到城市,城市經濟體制和宏觀經濟體制改革進程加快,并取得明顯效果,而農村的改革國家從宏觀上重視不夠,事關“三農”問題方方面面的改革都遠遠滯后于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導致農村新產生和積壓了一些矛盾和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既侵害了農民的權益,又使城鄉關系進一步復雜化。比如,農村金融制度改革滯后,引起農民貸款難;土地征用制度落后,農民的土地權益得不到充分體現,集體所有的土地既不能進入一級市場,也不能進入二級市場,造成大量農民失地、失業又失利;城鄉二元制度改革進程遲緩,導致公共資源占有不公,造成農民飲水難、行路難、就學難、就醫難、就業難、進城難等等。
3.其他方面的原因
(1)政府對于農業扶持和保護的力度不夠。
農產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需求彈性小,可替代性低,最大值低易腐爛。世界各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采取一定的措施來保護農業,而我國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農業扶持和保護力度明顯偏低,這不利于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2)一些政策不能落實到位。
目前,國家已經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農業生產和保護農民利益的政策,但一些政策很難得到落實,或者在執行的過程中大打折扣。國家扶持農業和保護農民利益的一些政策不能得到貫徹和執行,影響到農業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
三、結束語
上述是對中國現階段存在地區收入差距現狀以及原因分析。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當前收入差距擴大,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既有政策不完善的原因,也有政策執行不力的原因,出現收入差距是在我們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必然要出現的,但有些差距是可以避免的。我們要理性看待貧富差距的兩重性,客觀分析引起貧富差距擴大的因素,區分正常因素與非正常因素。
參考文獻:
[1]肖紅葉 王 健:我國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統計分析[[J].統計研究,2001(7)
[2]劉 力:對外貿易.收入分配與區域差異——對中國區域經濟差距貿易成因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05(4)
[3]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1.中國統計出版社
[4]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2007理論熱點面對面.人民出版社.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