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班和加班時間的界定
加班是指職工根據用人單位的要求,在法定節假日或公休假日從事生產或工作;加點是指職工根據用人單位的要求,在標準工作日以外繼續從事生產或工作。加班費是指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完成勞動定額或規定的工作任務后,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勞動者在法定標準工作時間以外工作的,應該按照高于正常工資的標準支付的工資,即:按規定支付的加班工資和加點工資。
有了上面的定義,那企業安排職工加班加點,應符合哪些條件呢?根據《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企業安排職工加班加點,應符合以下條件:一是由于生產經營需要;二是必須與工會協商;三是必須與勞動者協商;四是延長工作時間的長度還必須符合規定,即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這些概念和規定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是這些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卻很復雜。在現實中,關于“加班”的認識存在著一定的誤區。
誤區一:“加班加點就是超過正常工作時間進行工作,加了班用人單位就必須按法定標準支付加班工資”。
這是在很多勞動者腦子中形成的一個錯誤概念。到底是不是職工加了班,用人單位就一定要支付加班費呢?《勞動法》和《工資支付暫行辦法》等現行的勞動法律法規在提及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時候,均使用了“用人單位安排”的表述予以界定。再者《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因此,協商是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加班的必經程序。另外,為了保護員工的休息權,勞動法中對用人單位延長工作時間的權利進行了限制和規范。因此,界定加班的關鍵因素就是:第一,加班必須是用人單位安排的;第二,加班必須是按有關管理程序進行了協商或審批的;對于目前頗有爭議的員工自愿加班是否支付加班工資問題,就容易解決了,即:員工自愿加班應視為員工對自己休息權的主動放棄,而不是被動剝奪,用人可不支付加班工資。
誤區二:“法定休假日加班可以用補休代替加班工資”。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對延長工作時間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問題規定了三種情形:①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150%的工資報酬;②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200%的工資報酬;③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300%的工資報酬。 上述三種情形中,法律規定,在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其待遇有兩種選擇,一是安排補休,二是支付不低于工資200%的工資報酬,而且能夠安排補休的不再支付工資200%的工資報酬。而第一種和第三種情形下則只能支付法律規定的工資報酬,不能安排補休而不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
二、如何確定加班費的計算基數
1.如果勞動合同有明確約定工資數額的,應當以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作為加班費計算基準。應當注意的是,如果勞動合同的工資項目分為“基本工資”、“崗位工資”、“職務工資”等,應當以各項工資的總和作為基數計發加班費,不能以“基本工資”、“崗位工資”或“職務工資”單獨一項作為計算基數。
2.如果勞動合同沒有明確約定工資數額,或者合同約定不明確時,應當以實際工資作為計算基數。凡是用人單位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都屬于實際工資,但是應當注意一點,在以實際工資作為加班費計算基數時,加班費、伙食補助和勞動保護補貼等應當扣除,不能列入計算范圍。
3.在確定職工日平均工資和小時平均工資時,應當按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規定 ,以每月工作時間為20.92天和167.4小時進行折算。
4.實行計件工資的,應當以法定時間內的計件單價為加班費的計算基數。
5.加班費的計算基數低于當地當年的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以日、時最低工資標準為基數。。
三、如何計算不同情況下的加班費
確定了加班費的計算基數后,還必須區分不同情況,才能準確計算出加班費,實踐操作中具體要把握以下幾點:
1.標準工時制度的加班費計算。按照勞動部《關于印發<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的通知》,應按以下標準支付工資:(1)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日法定標準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不低于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150%支付勞動者工資;(2)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于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勞動者工資;(3)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勞動合同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勞動者工資。
2.綜合計算工時制度的加班費計算。按照勞動部《關于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和《關于職工工作時間有關問題的復函》規定,經批準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企業,在綜合計算周期內的總實際工作時間不應超過總法定標準工作時間,超過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并按《勞動法》第44第1款的規定支付工資報酬,其中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按《勞動法》第44第3款的規定支付工資報酬。而且,延長工作時間的小時數平均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3.不定時工時制度的加班費的計算。一般情況下,經批準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企業不需要支付加班費。但是應當注意,用人單位在法定休假日安排職工工作的,仍然應當按照不低于本人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加班費。
4.實行計件工資制度的加班費計算。實行計件工資的勞動者,在完成計件定額任務后,由用人單位安排延長工作時間的,應根據上述規定的原則,分別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時間計件單價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