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Learning to do》價值觀,給我們以新思維,其核心是尊重人、尊重勞動,崇尚真理和智慧。這種價值觀應成為企業文化價值觀的選擇與定位。這對高頻率快節奏生活中打拼的人們,追求和選擇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須有一個框定打拼的定力,這個定力應該是正確的企業價值觀文化。而《Learning to do》價值觀對企業價值觀文化的建設與完善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 《Learning to do》 價值觀 企業文化 企業價值觀
一、《Learning to do》價值觀
《Learning to do》源于1996年德洛爾代表21世紀國際教育委員會所做的報告中提出的“教育的四個支柱:學會認知《Learning to know》、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學會生存《learning to be》、學會共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四個教育支柱,已成為世界教育界共同的精神財富,得到世界各國教育部門的重視和具體實施。《Learning to do》價值觀,從《Learning to do》的角度為切入點,突出強調在“全球化中共同學習與工作的價值觀”理念,主題鮮明,喻意深刻、內涵豐富,時代感強。它強調的中心價值觀是人的尊嚴、勞動的尊嚴。《Learning to do》價值觀給我們以新思維,其核心是尊重人、尊重勞動,崇尚真理和智慧。這一價值觀對我們思考問題應具有一定啟迪。我們都很清楚,在21世紀這個變革的時代里,既充滿了新的機遇,又面臨著各種挑戰,尤其是當這些挑戰是來自傳統的思維和習慣的時候,我們自身的變革就更加重要,特別是價值觀的變革更是重中之重。人們常說,要帶動一個真正的變革,必須首先變革我們自身中最核心的部分----價值觀。由于全球化創造了一種迅速延展的跨文化交流的環境,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增加了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系。為了更有效和諧地共同生活與工作,不管一個人生活在何種經濟形態下,價值觀是頭等重要的。21世紀又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知識型社會,尊重生命、尊重人的尊嚴、尊重社會和文化的多樣性,和諧共處,從而實現世界的和平,這已是人類思考和行為的首要問題。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這要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方針在全社會認真貫徹。”“四個尊重”作為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提出來,充分反映了新時代的精神。這一時代精神,無論是從物質文明建設,還是從精神文明建設來講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企業文化價值觀應充分體現對人的尊重,“‘四個尊重’的核心在于對人的尊重。勞動的主體是人,知識為人所掌握,創造是人的知識與勞動相結合的實踐,人才是勤于勞動和勇于創造的人群。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歸根到底就是尊重人。”黨的十七大報告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障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Learning to do》倡導的價值觀就是尊重人、尊重勞動,并提倡通過有效的教育途徑達到“內化于情感,外化于行動”,這與“四個尊重”達到了和諧有機的統一。
二、價值觀與企業文化價值觀
價值觀,是社會成員用來評價行為、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自己合意目標的準則。價值觀通過人們的行為取向及對事物的評價、態度反映出來,是世界觀的核心,是驅使人們行為的內部動力。它支配和調節一切社會行為,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關于社會生活和實踐的重大問題、根本性問題的,具有高度普遍性、概括性和廣泛社會性的價值觀念或價值觀念體系。它可以使人們的認識理念形成固化而穩定的思維導向和行為取向。它對個體生活和集體生活都能打下深深的烙印。而這些烙印可以從多維度體現。具體為:
從價值觀是文化的實質和核心及社會主導價值觀演變的歷程角度影響人們的文化訴求;在不同時代的社會文化主導趨向,以引導人們的價值觀念取向,形成人們的價值行為趨向,使人們在無意識之中確立起“自我接受”的價值觀念,并形成慣常的價值行為習慣。
在人們的社會交往中自覺不自覺地感受價值觀的影響,如人們常常會觀察他人的言行,從中思考其利弊干系,在商品經濟社會中,使人們的生活更趨于現實而具體,如自覺不自覺地會考慮“效益”、“成本”等經濟賬,最終得出“合算與不合算”即“值與不值”的結論。并將其“合適選擇”運用于自身的思考與行為中,作為個體的社會成員,其選擇多從個體受益多少為價值判斷,對集體或社會的受益多少認為可忽略不計,認為市場經濟講效益很正常,沒有什么不對,有些人將其作為千真萬確的真理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在職業崗位中的現實利益更為突顯,如在一些人看來,做“分外”工作是不可思議事情,是絕對不能干的傻事。而對分內的工作也不能使自己不合算,如兢兢業業,廢寢忘食,契而不舍得做實做細這份工作,那可就太虧了,因為在他/她的價值觀念里,應該是少予多取才是合算的,也是自己“聰明能干”的體現。這種人的價值觀導致的價值行為,會嚴重的磋商愛崗敬業者的積極性,會導致人的心理不平衡,長此以往,會銷蝕積極的價值觀而引導消極的價值行為。
企業文化是80年代初美國學者在比較日、美成功企業的經驗后而提出的企業經營管理新理念。它包括企業的經營觀念、企業精神、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道德規范、企業形象以及全體員工對企業的責任感、榮譽感等等。現代企業的文化價值觀是指企業員工對企業存在的意義、經營目的、經營宗旨的價值評價和為之追求的整體化、個異化的群體意識,是企業全體員工共同的價值準則。一個企業的興衰取決于企業的價值取向,價值取向又引導著企業行為方向。而企業的價值觀文化只有在共同的“尊重人、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崇尚真理和智慧”的價值準則基礎上才能形成企業正確的價值目標。并在其引導下的企業行為,才能夠服務于國家和人民。因此,企業若只顧自身經濟效益和眼前利益的價值觀,必將出現急功近利和短期行為,既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又影響企業自身形象而使企業生命衰竭。將尊重人、尊重勞動,崇尚真理和智慧價值觀運用在經營過程中,嚴把商品進貨關,保證商品質量,將“顧客是上帝”理念落實在行動上,提高服務檔次,滿足顧客的需求與促進企業的發展是一致的。企業的價值觀應是建立在“尊重人、尊重勞動,崇尚真理和智慧”的基礎上。因為任何企業的行為都是與人聯系在一起的,行為是與人的思維方向和價值取向緊密相連的,行動從思想中來,而思想從價值選擇中來。因此《Learning to do》“尊重人,尊重勞動,崇尚真理和智慧”的價值觀與企業文化的經營觀念、企業精神、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道德規范是一致的。而企業員工的“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服務群眾,奉獻社會”,正是企業價值觀文化滲透于企業行為的具體體現,是滿足企業自身發展和實現社會價值的雙贏。
參考文獻:
[1]奎蘇姆賓主編. 余祖光譯.《學會做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頁
[2]周治華:《全面理解“四個尊重”》人民網,2005年5月25日
[3]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第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