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村金融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本文通過對農村金融需求情況,以及所處的現狀分析,認為目前農村金融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針對這種困境,本文認為解決農村金融需求和供給的問題是要構建多層次的、正規金融與非正規金融互補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并針對這種多層次的金融體系,進一步提出相關的政策和制度建議。
[關鍵詞] 農村經濟 金融困境 多層次金融體系
一、農村金融的現狀分析
1.目前農村金融的需求特點。目前,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新背景下,一些較發達的農村地區的經濟取得很大的發展,農戶經濟逐漸退出了傳統的農業,出現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另外,一些縣鄉級的中小型企業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重點。隨著產業擴大發展,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的發展使得農村地區對金融需求總量在大幅度增加。部分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由于自然條件和環境的原因,底子薄、生產和商業經營規模小,農村企業、農村產業收入不穩定,波動性比較大。
2.農村金融面臨的困境分析。目前農村金融的發展存在很大的問題。我國對“三農”的金融支持是一個薄弱環節,其現狀與農村金融需求很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出以下幾個方面:
(1)金融需求總量增加,而正規金融對農村地區的供給不足,缺少可以向農民提供正規金融服務的金融主體。自2000年以來,四大國有銀行大規模撤出縣以下基層機構,本來服務于農村市場的農業銀行也逐漸向城市發展,商業銀行盈利因為目的也不愿意將資金過多投放在農村金融市場。農村郵政儲蓄只吸收存款而不發放貸款,剩下的農村信用合作社為“三農”提供的金融服務同樣非常有限。
(2)我國大部分家庭有比較高的存款意識,農村地區存款觀念尤其高。但是,閑置資金流入金融機構后,并沒能夠向農村經濟提供足夠的金融服務,反而成了農村資金外流的渠道。國有商業銀行基本取消了縣級分支機構的貸款權,但仍保留了吸收存款的功能,郵政儲蓄根本就不發放貸款,信用合作社在貸款上也采取保守的態度,導致大量資金被抽離農村。
(3)貸款難,貸款手續繁瑣。一般農戶和農村中小型經營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數量小,需求不穩定。從金融機構考慮,提供小額貸款成本比較高,由于自然、環境等因素使得農村生產經營情況不確定,金融機構很難預測和把握其盈利情況;同時在進行貸款時很難找到有效的抵押品,加大了貸款風險。因此金融機構就不愿貸款給這部分群體。
二、構建多層次的農村金融體系是解決農村困境的有效途徑
1.建立靈活經營的村鎮銀行。村鎮銀行優點體現在特定的市場定位和經營機制上:決策鏈條短、反映迅速、經營靈活。村鎮銀行主要針對農村,主營零售業務,而且面向農村資金需求者融資規模分散、小額、個性化的特點開展業務,這將有利于緩解“三農”相關的資金需求。可用資金全部用于當地農村經濟建設,發放貸款要先充分滿足縣域內農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將本地市場吸收的資金主要運用于本地市場,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2.創新農村資金互助社運作機制。農村資金互助社是由農村市場需求帶動起來的一種非正式制度安排,并后來被政府承認并加以規范。其基于一定的村鎮或經濟區域的全部或部分村民和中小企業,按照一定的規則出資,組成的僅限于成員間不斷借貸的信貸基金,滿足成員的小額信貸資金需求,是合作社成員間的資金的調節優化過程,達到資金利用效果的最大化。這種形式的設立是限定于社員內部有償使用,對非社員進行控制性借貸,實行差別利率,這種依賴于地緣、親情的設立形式有利于風險控制和管理。
但農村資金互助社運行資金來源是以社員入股、同業拆借和部分政府和社會資助,其運營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它的非盈利性目標又成為其發展壯大的障礙。互助社到底采用什么樣的管理方式也是需要繼續探討的一個問題。
3.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應迫切需求資金、擴大發展的農戶、個體工商戶和鄉鎮企業而發展起來的,針對是正規金融機構不愿服務的農村地區群體,這一部分群體又有明顯的利潤可尋,如想貸款又貸不到款的中小鄉鎮企業就成了小額信貸公司的主要客戶群。目前,我國農村小額信貸逐漸成為農村小額信貸的有效模式。
但小額貸款公司也面臨著一定的困難,由于小額貸款公司只貸不存,放貸資金都依賴于放貸機構所擁有的資金,其自有資金有限,在擴大信貸規模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4.規范民間非正規金融的發展。我國民間非正規金融形式主要有私人借貸、私人錢莊、典當行等。這些非正規金融并沒有列入國家金融監管的范圍,也沒有制定規章制度對其進行約束和規范,容易造成市場次序的混亂。但是,這些非正規金融在農村地區卻也占有了相當大的規模,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農村生活和生產的需求缺口。
三、完善配套政策支持農村金融的穩步發展
我國農村金融改革還將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從政策層面協助農村正規金融機構進行改革,繼續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提高農村信用社的貸款能力,完善農民貸款抵押擔保措施,探索微小貸款;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推進郵政儲蓄改革,促進資金回流農村,促進農業銀行的改革,加大對縣域經濟的扶持,有效的降低成本和風險,給予服務于農村的金融機構一定的優惠政策,如提供政府農貸機構的資金和補貼、對商業銀行的涉農貸款進行利差補貼、針對農村金融組織制定優惠稅收政策等。
除了對正規的金融機構進行改革外,對其他的服務于農村市場的金融機構積極引導培育,使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生體給予積極的引導培育,嚴格準入標準,規范試點操作,完善政策措施,扎實穩妥地推進試點工作,使經營活動盡快走向正軌。
參考文獻:
[1]銀監會:農村金融加速布局服務“三農”.經濟日報
[2]章 奇:中國農村金融現狀與政策分析[OL].中國金融網,2006~8~29(200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