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金融業的全面開放,銀行、證券、保險業都有了極大程度的發展。在全球化趨勢和國際金融一體化的影響下,一個在我國被長期忽視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正在迅速崛起。本文旨在分析期貨市場對于一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結合我國目前現狀和經濟發展方向進行分析,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解期貨市場的重要作用,提出相關建議措施。
一、期貨市場傳統功能的轉變
金融業是經濟運行的樞紐和通道,不僅關系到國計民生行業的發展,還成為衡量一國國際地位的重要標準。它極大地影響著國際經濟競爭格局和秩序,同時還改變著世界經濟的結構和運行規律。然而長久以來,我國金融業的閉塞造成了目前相關市場的落后,需要發展直接關系經濟穩定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其中期貨市場首當其沖。
1.從規避風險到化解危機
期貨市場最初是為商品交易者避免價格波動的風險而出現,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可以幫助企業鎖定價格,有效的規避風險,是套期保值的重要工具。如近年汽車價格不斷下滑,輪胎價格也持續下降,而上游天膠價格卻由于生產的季節性、供應的不穩定性導致價格波動很大。在此形勢下,輪胎廠可以通過在期貨市場買入套期保值轉移天膠價格波動風險的需求。然而目前,在我國國民經濟的實際運行過程中,許多重要領域和關鍵行業的企業在進行風險管理時,卻發現缺少必要的工具規避風險,從而喪失了化解系統性和非系統性風險的能力,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進行生產運營。所以,發展期貨市場對于企業意義重大。
在全球化的經濟背景下,各國資本流動更加頻繁,雖然這為一國經濟的發展帶來契機,卻加大了金融風險的發生。此時期貨市場的傳統避險功能已擴大到可以化解危機的本領。以美國為例,在過去的十年,期貨等衍生品市場對美國的經濟發展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在股票市場財富縮水8萬億美元,國際原油的價格不斷創新高的不利因素下,美國的金融機構卻并未出現拖欠債務和倒閉,也沒有出現以往石油危機帶來的經濟衰退,反而繼續保持經濟市場和金融市場的穩定增長。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期貨市場“穩定器”的作用和風險對沖、釋放的作用。對此,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做出了高度的評價。
2.從價格發現到定價中心
期貨是一種標準化的遠期合約,期貨交易就是對這種標準化遠期合約的交易行為。作為規范化的統一市場,期貨交易所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形成價格,反映了真實的供求關系和變化趨勢。期貨市場將國內市場價格和國際市場價格有機的結合起來,對未來市場供求關系變動進行預測,大大改進了價格信息質量,使遠期供求關系得到顯示和調整,成為企業經營決策和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在國際上,期貨市場形成的權威性價格得到市場廣泛認可,期貨價格也已成為現貨商貿易談判的指導價格。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的期貨市場非常成熟,不僅有相當規模和各類品種,還形成了世界商品定價的中心。
以原油市場為例,歐佩克作為一個國際石油組織,只控制石油生產供應的總量,價格由紐約、倫敦、新加坡的期貨市場和OTC市場控制;大宗國際貿易已經由傳統的互相商定價格轉變為根據期貨價格,在期貨市場“點”現貨價格。現在我國的大豆榨油企業從美國、阿根廷、巴西進口大豆,在貿易談判中大豆的質量、數量、交易地點等條款是商定的,但價格卻是由買賣雙方確定一方為點價方。點價時間確定后,點價方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根據CBOT期貨價格加減現貨升貼水作為最終貿易價格,這就使得期貨價格成為現貨交易的指導價格,石油、銅等商品都用這種方式進行。
3.從保駕護航到支柱產業
在經濟的不斷演進和發展過程中,期貨市場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工業化時期,期貨市場應工業化的客觀要求而產生,并且推動了工業化的發展進程。倫敦金屬交易所是歐洲工業革命的產物,又為歐洲的工業發展做出了貢獻,推進了歐洲工業化進程。美國農業的商品化推動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產生與發展,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成長又進一步促進了美國農業現代化進程,更帶動了芝加哥從一個小村莊轉變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經濟步伐。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濟的自由化和一體化進一步推動了金融期貨的成長與發展,從而使期貨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期貨市場的高速發展又進一步推動了世界性金融中心的形成。美國的紐約和芝加哥、英國的倫敦、日本的東京、中國的香港地區和新加坡等世界性金融中心的形成與發展,期貨市場功不可沒。
伴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各國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均受到整個世界經濟變化的深刻影響,期貨市場對經濟發展的作用被越來越多的政府所認識和接受。期貨品種不斷創新,新興期貨市場不斷涌現,已逐漸成為國際金融市場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和制高點,構成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并對其做出巨大貢獻。據統計,2007年全球場內期貨與期權交易量又創出歷史新高,達到231.96億張合約,比2006年增長了23%,金融期貨與期權的交易量占到全球衍生品市場總交易量的93%。可以預計,為了適應國際化和自身發展需要,未來幾年內國內期貨市場必然迎來一個全面發展的時期。
4.從衍生工具到經濟調控器
面對愈加開放競爭的國際市場,期貨市場的發展還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一方面,發展速度逐年提高,在金融市場中占據了更加重要的地位。隨著期貨行業在國民經濟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各國政府都將該國期貨市場的發展作為金融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西方國家的產業資本也越來越重視參與利用期貨市場為企業發展戰略服務,為生產成本控制和對外貿易提供戰略支持。另一方面,全球期貨市場逐年增長的速度遠遠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2007年,世界期貨期權交易額超過世界GDP總值三十多倍,而發達國家的期貨市場交易額一般在其GDP總值的數十倍以上。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由于國內金融市場較早開放,經過幾年的發展,期貨品種已相對齊全,目前的比例已經超過美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我國,期貨市場成交金額僅與GDP規模相當,存在商品期貨品種少、金融期貨空缺、市場法制并不健全等諸多問題,而這些與我國作為世界經濟大國,保持高速增長的經濟形勢并不匹配。
正是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場在一國經濟發展重的重要地位,致使其規模的不斷擴大,迅速成長。據美國商業銀行1999年統計,美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的賬面余額自1990年以來正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盡管東南亞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增長減緩,但1998年美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合約賬面余額的增長率仍超過30%。通過衍生品交易帶來的豐厚利潤成為過去10年美國大銀行非利息收益劇增的主要原因,也是金融業在美國總產出中所占份額得到顯著提升的主要原因。勿庸置疑,期貨市場的發展為金融體系注入新的活力,若是缺少這樣的經濟調控器,在經濟面臨危機時一國只能被動承擔損失,沒有任何招架的能力。
二、機遇和挑戰并存
期貨市場作為一個迅速崛起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它的發展潛力在未來是巨大的。然而,由于長久以來我國金融市場處于自閉狀態,國家管制較多,沒有完全放開,其發展經歷著一個漫長的過程。另外,對于期貨市場在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運行中所起的作用,許多學者持不同態度,這無疑又為正確認識期貨市場設置了障礙。
經過改革開放近三十年的發展,目前的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高速增長的時期。金融環境得到不斷改善,隨著WTO進程推進的銀行業的全面開放,金融市場的競爭更加活躍、激烈、有效率。同時,相關法律的出臺也為構造全面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提供了體制基礎。然而,我國資本市場在國際上仍處于較低層次,依舊存在諸多弊病,由此更加需要不斷推進改革,從而發現問題進行改進完善,以更好的適應全球化大趨勢。
對此,我們可以參考印度資本市場的發展歷程。中國和印度同屬發展中國家,人口多、歷史背景相似。在中國進行改革開放后的幾十年中,兩國綜合國力拉開了巨大的差距。無論是經濟增長率還是人們購買力等指標上,中國都遠遠領先于印度。然而,印度的資本市場卻十分發達,其銀行業發達、債券衍生品市場擁有良好的流通性,而且非常透明。證券市場方面,其數量、結構層次、運行機制和上市企業的數量都優于中國。完善的資本市場造就完善的現代企業,可以預見未來印度經濟將迎來高速發展期,對此中國不能局限在已經取得成績上,應當正視差距,迎接挑戰,推進期貨市場的發展勢在必行。
綜上所述,為適應國際化發展的需要,我國期貨市場即將迎來重大變革,正確認識期貨市場的發展不僅有助于有關部門制定對策,還對投資者、企業,以及國家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推動期貨市場發展,關系著國計民生和全球發展戰略,應當給予充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