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金融危機冷風勁吹,中國的文化產業也開始感受到了陣陣寒意。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文化產業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程度如何?金融危機對于中國文化產業是危機還是轉機?探討這些問題在當前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 金融危機 中國文化產業影響 化“危”為“機”
一、本次金融危機對文化產業的影響
本次金融危機發端于美國,自2006年春“次貸危機”發生以來,其影響不斷凸顯,美國、歐洲、日本等國金融市場受到較大沖擊,并且進一步演變成世界范圍的經濟動蕩。由于金融危機原因的復雜性和文化產業自身的產業特性,金融危機對世界文化產業的影響,并不是與危機的擴展同步發生,而是具有一種時間上的邏輯推進關系。從2007年金融危機初現端倪到2008年7月,金融危機對文化產業的影響有限,世界范圍的文化產業并沒有發生太大的波動。直到2008年8月~9月間,好萊塢一系列電影融資出現困難,拍攝計劃擱置,上映檔期推遲,明星身價縮水等問題的出現,美國的文化產業首先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此后,伴隨著金融危機從發達國家傳導到發展中國家,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文化產業所受的影響范圍不斷擴散,程度不斷加深。到10月底11月初,歐洲、日韓和中國的文化產業也開始卷入其中,德國的圖書市場和2007年比相對低迷,俄羅斯的博物館和劇院投資減少,倫敦Frieze藝博會交易場面冷清,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娛樂業、傳媒業也受到沖擊。截至目前,雖然各國政府采取了積極措施應對危機,但由于市場前景的不明朗,市場信心的恢復不能一蹴而就,金融危機帶給文化產業的沖擊,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深化。
金融危機進一步擴散和深入,將帶來市場整體的經濟動蕩。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除了上述的各方面影響之外,風險投資可能明顯減少,文化產業的經營方式將發生某些改變。以網絡產業為例:風險投資減少,可能導致網絡經營方式發生變化,一些項目從“免費”向“收費”轉變。這將抑制吃慣了“免費午餐”的網民的網絡消費需求,致使某些網絡產業萎縮。當然,金融危機的擴散和深入的同時,各種反金融危機力量也在積極發力,與金融危機進行艱難的博弈,這將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深刻影響。比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建設、扶持房地產、刺激內需、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等,短期來看,能為文化產業的各方面帶來契機,長遠來看,也能為文化產業發展營造一個利好的大環境;一些相關文化產業可能迎來發展機遇,另一些文化產業則可能面臨挑戰。總之,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背景下,文化產業發展應趨利避害。
二、本次金融危機對中國文化產業產生的影響
1.目前影響現狀。由于各個國家地區之間經濟開放程度與文化產業發展程度不同,所受金融危機沖擊各有差異。從程度上看,我國文化產業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小于美、日等發達國家,但在世界經濟動蕩這一整體形勢的影響下,我國娛樂圈、藝術品市場、傳媒業等紛紛呈現動蕩與不景氣。很多大制作的影視劇都宣布擱淺,歌手專輯的宣傳也大幅度縮水,不少頒獎典禮也因此受到影響,或停辦或壓縮規模。MTV舉辦的“超級盛典”,光線舉行的“娛樂大典”、“模特大典”先后取消,10月份僅有兩年一次的音樂盛典和風尚大典,以及東南勁爆音樂頒獎典禮支撐局面。藝術品市場與機構開始自身調整,應對“冬天”。 TVB所屬的中國香港邵氏兄弟公司,因金融動蕩,暫停賣盤計劃,公司發布聲明稱“所有可能收購邵氏或其附屬公司股份的商討均已終止,若有新的商討將再行公布。”北京現在畫廊創始人黃燎原11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由于歐元對人民幣匯率下跌,現在每賣一幅作品,就要虧損30%,面臨資金困境的隱患。目前已在酌情考慮縮小經營規模(北京和上海兩個畫廊,僅空間租賃費用一年都超過百萬)、減少人員和節省日常開支。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大約會計劃縮減團隊成員至40多人,在保證今年的大展的基礎上,酌情減少今后大型展覽或選擇有基金會贊助或有出資方承擔費用的展覽。上海800藝術區已經出現少數幾家畫廊開始縮小規模和范圍,甚至暫時休業的狀況。
2.具體分析。金融危機對我國文化產業的影響像一把雙刃劍,兼有負面和正面的影響,而且無法孤立來談是正面影響多還是負面影響大,而是相互交織,互有滲透。
(1)從理論來講,次貸信用危機引發金融危機爆發后,銀行放貸可能縮緊,依賴銀行貸款的相關文化企業將面臨資金緊縮,相關項目將可能推遲。但就中國文化產業的具體狀況來看,主要依靠貸款經營的文化企業不多,相比美國而言,占所有貸款企業的比重較低。從這一點來看,我國文化企業的資金運營受不了多大影響。另外,雖然金融危機下的銀行、金融業均受到較大沖擊,但一方面由于我國文化企業主要是中小企業,規模較小,投融資金數量較小,方式靈活,有較強應對危機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國官方對文化產業扶持主要體現在文化事業上,金融危機下,國家加強對文化事業的投入,這將間接使文化產業受益,因此我國文化產業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危險。
(2)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擴散,我國經濟各方面均受到一定影響,含有外國資本的企業或項目將可能面臨外資撤離,其中文化產業也可能面臨一定的資金問題。但從另一個角度,結合中國文化企業的情況來看:一方面,外國資金占我國文化企業的比例不大,如果撤資可能不會造成較大影響;另一方面,國外市場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而中國市場保持了較穩定的增長,因此國際投資者可能撤除在外國市場的資金,轉而投向中國市場,我國文化產業反而可能有更多的發展機遇。
(3)金融危機導致市場動蕩,投資者、消費者信心受損,各行業投資和消費將可能受到下挫,文化產業無法獨善其身,必然受到一定波及。但隨著金融危機的發展,在傳統產業受到影響的背景下,投資者、消費者可能將眼光轉向,在文化產業中尋找新的機遇和滿足。
(4)中國文化企業有對外國破產文化企業抄底和進入世界文化產業競爭核心的機會,但也可能是一場陷阱。以中國傳媒業為例:雖然我國以CCTV為首的傳媒逐漸在世界占有一定的話語權,但在被西方聲音包圍的世界傳媒界,中國傳媒的聲音十分微弱。在西方飽受金融危機困擾的傳媒界,中國可以借助瀕臨倒閉的半官方或民間有影響力的媒體,達到躋身世界傳媒核心的目的。而對這些瀕臨倒閉的半官方或民間有影響力的傳媒的評估將影響到中國傳媒的發展方略。
(5)金融危機的影響,迫使我國面臨調整國內產業市場、經濟結構的局面,我國經濟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迫在眉睫,這一轉變將可能給以創意、設計為主的文化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面臨機遇的情況下,我國文化產業也面臨新的挑戰。我國文化產業要樹立新的觀念,要做所有產業的服務行業,如參與農業、工業的策劃、開發和設計等等。這樣,我國文化產業將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的發展機會收為己用,達到各產業、行業互為發展、互為促進的因素,實現國民經濟水平的整體提升。
(6)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文明大國,市場化、現代化經濟的發展可能帶來對文化的淡忘與遺失。金融危機暴露了經濟高速自由化發展的弊端,使人們看清工業發展的現實和欲望的破滅,從而實現精神回歸。金融危機時刻,中國文化產業面臨產業經濟的挑戰,更面臨整個產業發展的巨大機遇。
三、我國文化產業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可謂挑戰與機遇并存,機遇大于挑戰。對于政府部門而言,需要充分認識金融危機對文化產業發展有可能造成的重大負面影響,采取恰當的政策措施,力爭把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損害降低到最小程度。但更為重要的是,要把握住金融危機給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帶來的機遇,出臺恰當的措施,解決制約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結構性矛盾。
為應對此次危機,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經出臺了總額高達數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以拉動內需,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這對于文化消費必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醫療、教育、住房方面的大量保障性投入將極大地釋放文化消費的潛力;另一方面,文化消費本身就是拉動內需的重要手段。因此,有關政府部門更應當抓住時機,適時推出刺激文化消費的具體舉措。此外,政府部門還應抓住機遇,解決一些長期以來制約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結構性矛盾,比如人才培養、稅負結構等問題,推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促進產業“升級換代”,為我國文化產業未來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和環境。
針對當前情況,當前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還處在一個逐步顯現的過程中,還有很多不確定性,但以下幾點大的趨勢已經可以基本確定:
1.文化產業將會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這次金融危機來勢兇猛,對實體經濟必將產生一定的影響,而文化產業本身具有經濟屬性,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可能擺脫危機的影響。同時,金融危機對文化產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文化消費、文化企業的投融資、文化產品的出口等方面,而且金融危機對文化產業不同門類的影響并不相同,需要區別對待。
雖然金融危機將給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但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以及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特別是此次金融危機本身的特點,王永章表示,盡管金融危機將影響到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但更重要的是給我們帶來了發展的機遇,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在這方面我們理應具有堅定的信心。這是因為,首先,經過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已經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新興的文化業態日益勃興,各級文化產業企事業單位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壯大,區域文化產業發展亮點不斷,文化產業的總體實力進一步增強。
2.由于我國經濟發展自身所具有的特點,客觀上阻擋了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直接沖擊。更為重要的是,我國經濟發展總體趨勢良好,基本面并沒有出現大的問題,這不僅為文化產業的發展繁榮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大環境,而且也為我國文化產業從容應對金融危機提供了基本保證。
3.文化產業具有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小、發展潛力大、資源消耗少的特點,符合我國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的要求,其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
4.在當前國家出臺各項措施拉動內需、穩定經濟發展的時機下,文化消費作為我國居民消費中極具增長潛力的一個部分,能夠為擴大內需做出重大貢獻。
5.就文化產品“走出去”而言,金融危機雖然影響到我國傳統的出口企業,但卻給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走出去”創造了良好的機遇。
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們既要增強信心,又要有憂患意識;既不能驚慌失措,也不能泰然處之;既要充分估計困難,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把損失降到最低點,更要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用兩句話來概括就是:面對挑戰.冷靜分析.沉著應對.“危”中求“機”;抓住機遇、以變應變、創新發展、化“危”為“機”。
參考文獻:
[1]蔡尚偉 王倩茹:論金融危機與文化產業.人民網,2008年10月17日
[2]蔡尚偉 張 :金融風暴對傳媒產業的影響及對策初探.人民網,2008年10月22日
[3]金融危機加速文化產業轉型.人民網-市場報,2008年11月10日
[4]尹 鴻:金融危機下的文化產業需求量將增.中國電影網,2008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