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長期貿易逆差使美國對外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而中美貿易的長期不平衡使中國一直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聚焦點。此次次貸危機,美國經濟頹勢不可避免,這使得早已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溫。本文旨在分析美國對華貿易保護政策的主要手段和主要原因,進而提出我國應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措施。
[關鍵詞] 貿易保護 手段 原因 措施
經濟學家們早已從理論上闡明,自由貿易能夠最大限度地增加貿易各國的福利,比政府的任何干預措施都更有效率。但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近些年來,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思想不斷升溫。而在2006年次貸危機爆發后,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迅速成了氣候。
一、美國對華貿易保護政策形成及手段
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美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日趨下降,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新貿易保護主義就開始興起。與以往設置高關稅為主的關稅制度不同,新貿易保護主義是以非關稅壁壘為主,以關稅壁壘為輔的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手段。其最為普遍和基本的形式是直接數量限制, 主要有進口配額限制、自愿出口限制、關稅配額、本地容量策劃等。其第二種基本類型是財政性措施, 主要包括生產補貼、出口信貸補貼, 通過影響國際交換的模式和流量而直接限制貿易。其第三種形式是行政性和技術性的壁壘, 主要包括反傾銷程序、反補貼行動、歧視性政府采購政策等。
二戰之后,美國貿易逆差從無到有,并在20世紀80年代后呈幾何倍數遞增。而同期中國的經濟迅速騰飛,使得中美貿易長期不平衡,因此中國一直是美國對外貿易制裁的焦點。當前,美國對中國的貿易保護側重于使用反傾銷這一國際通行手段, 為了其反傾銷政策的順利推行,美國在中國加入WTO的雙邊談判中強行塞入一個“非市場經濟”地位條款。2005年7月27日,美國眾議院旨在對中國商品征收反補貼稅的《美國貿易權利執行法案》獲得通過。該法案突破了反補貼稅只適應于發達國家的限制, 將美國現行反補貼法的適用范圍擴大至中國這一發展中國家。
二、美國對華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原因
自由貿易模型已經從理論上論證了自由貿易比任何政府干預行為更有效率,貿易雙方均可從貿易中增加社會總福利,促進經濟增長。但是自由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的理論模型都有比較嚴格的假設前提,如市場完全競爭,且充分就業等等,它并不適用于所有國家或某一國家經濟發展的任何階段。
1.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經濟衰退是最根本的原因
一國對外貿易政策通常是和本國經濟發展和政治利益緊密相連,一般會根據本國經濟發展階段不斷進行調整。在經濟繁榮強勢時,一國一般會大力推行貿易自由政策;在其經濟地位受到威脅時,一國通常會適當實行政府干預,通過“戰略性貿易政策”,扶持本國戰略產業的成長,增強其世界市場的競爭能力。
21世紀以來,美國出現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的“雙赤字”情況,次貸危機又使美國面臨著失業率上升、經濟衰退等壓力。在這種背景下,自由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的理論前提不能滿足,勢必會導致貿易保護抬頭。從1995年起, 中國已經連續12年成為遭遇美國反傾銷最多的國家。經濟危機發生以后,關于貿易保護的話題再次成為熱點,包括在美國總統選舉過程中,中美貿易問題也成為一個熱點。
2.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造成美國恐慌
中國自改革開放至今保持著以近10%的高速發展,這無疑會挑戰和動搖美國經濟的霸主地位。由于中美政治制度的差異,美國對中國的不信任感也日益增加,近些年來已經演變成為“中國威脅論”。所以美國政府更加會以貿易保護政策來維護美國的經濟利益,進而助長了對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三、中國應對貿易保護的建議
當前,經濟危機蔓延全球,在美國這一做法的帶動下,其他各國可能會競相采取保護本國產品的措施。中國出口占世界總量的8%左右,市場份額較大,且多為紡織、服裝等低端勞動密集型產品,更容易受到沖擊,中國實際上會成為最大的受害者。由于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出口產品的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美國對華貿易保護主義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并有可能進一步升級。面對這樣的國際貿易環境,中國也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以保證我國對外貿易的長期穩定發展。
首先,要深入全面的了解WTO貿易規則及主要出口國家的貿易法規。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以法律規范自己行為的同時,要特別防止他國濫用國際和國內的貿易規則,學會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其次,要加強政府、法律界、企業間的溝通、合作。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處理國際貿易爭端方面還缺乏經驗,要積極學習相關案例,提高解決爭端的能力。同時政府相關部門應利用其信息優勢,制定合理的產品標準,定期發布出口商品定價的預警信息,幫助、指導國內企業突破貿易保護主義障礙。
再次,改善對外貿易戰略,盡量分散市場。由我國貿易實踐證明,受到貿易保護主義打擊越嚴重的地區,出口產品就越集中。所以我國要避免在短期內向某一國家或地區大量出口同類商品。當前,在面對西方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盛行時,我國要加強與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拓寬海外市場。
參考文獻:
[1]張燕生 劉 旭 平新喬:中美貿易順差結構分析與對策.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2]保羅·R·克魯格曼 茅瑞斯·奧伯斯法爾德(美):國際經濟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嚴啟發:美國的對外貿易戰略[J].環渤海經濟望,2005(7)
[4]楊紅強 武 亮:美國自由貿易協定戰略與中國競爭地位研究[J].現代財經,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