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今,很多中央部委及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都發布了關于信用信息的立法。相信在法律的規制下,信用信息將充分體現其應有的經濟價值:實現信用的資本化和激勵經濟主體遵守誠實信用原則;打破信息不對稱,規范交易行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
[關鍵詞] 信用 經濟行為 經濟價值
中國自古便有誠信的傳統,并將其奉為圭臬。孔子在《論語.顏淵》中講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誠實信用不僅是法律上的要求,也是中國古代對于交易行為的基本規范,如“生財有道”、“童叟無欺”“貨真價實”等。然而,隨著中國從“熟人社會”向“現代社會”的邁進,隨著人類從自然經濟發展到市場經濟,隨著人們過分物質追求下的道德倫理下滑,信用危及成為蠶食中國經濟的蛀蟲。幸而,中央已經發布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政策,信用開始信息化,可以被記錄、搜集、披露、使用,很多中央部委及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都發布了關于信用信息的立法,如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北京市政府發布的《北京市行政機關歸集和公布企業信用信息管理辦法》等。相信在法律的規制下,信用信息將充分體現其應有的經濟價值。
一、概念與范疇
從文義角度,“信用”意為:以誠信任用人;指遵守承諾,實踐成約,從而取得別人對他的信任;以償還為條件的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多產生于貨幣借貸和商品交易的賒銷和預付之中。主要形式包括國家信用、銀行信用、商業信用和消費信用等。從經濟視角,《布萊克法律辭典》解釋Gredit為:商家或個人貸款或取得貨物的“能力”;債權人賦予債務人延期支付或承擔債務且緩期償還的“權利”。從法律角度,西塞羅在其《論義務》中說:行其所言謂之信。王利明教授的觀點為:信用是指對一個人(自然人和法人)履行義務的能力、尤其是償債能力的一種社會評價。
信用信息則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形成的信用記錄,用以記載和如實反映民事主體的信用狀況。信用信息是信用具體化為信息,并形成一套規范的搜集、披露、使用系統,以切實可行地去規范人的行為。國內外普遍直接針對信用信息進行立法,如《個人信用信息管理辦法》、《企業信用信息管理辦法》、《信用信息征集管理辦法》等,立法目的是是信用信息的經濟價值得以發揮。
二、信用信息的經濟價值
按照傳統的市場經濟理論,交易是指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之間進行的商品等價交換活動。而近代制度經濟學認為,交易不是以實際的物即商品為對象的,而是以財產權利為對象的,即交易是人與人之間的財產權利的讓與和取得,是依法轉移法律上的控制權即財產權利。在交易中,信用信息的經濟價值體現為:
首先,信用信息具有實現信用的資本化和激勵經濟主體遵守誠實信用原則的作用。馬克思·韋伯的說,“信用就是資本”。道理其實很簡單,無論是自然人還是法人,在進行經濟行為,如簽訂合同之前,相對方的信用情況是做意思表示所需考量的重要因素。如相對方信用令人生疑,則唯恐避之不及;而信用信息提示的良好的信用狀況則相當于無形資本,提升企業或個人的競爭力,幫助他們順利完成經濟行為,也激勵經濟人繼續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其次,打破信息不對稱,規范交易行為。康芒斯說:“在每一件經濟的交易里,總有一種利益的沖突,因為各個參加者總想盡可能地取多予少。然而每一個人只有依賴別人,才能生活或成功。因此,他們必然達成一種實際可行的協議,并且既然這種協議不是完全可能自愿地做到,就總有某種形式的集體強制(法律的、同行業的和倫理的)來判斷糾紛。”信用便是這樣一種對經濟人的無形約束:當雙方當事人明了自己的此次經濟行為將影響自己的信用信息狀況并進而影響今后的經濟行為時,則會自覺遵循誠實信用原則規范自己的行為。因此,信用可以規范市場主體的生產、交換和競爭,以維持正常的交易秩序。同時,經濟學中信息不對稱理論認為,主體之間信息的不對稱造成交易中出現了道德危險。信用信息打破了信用上的信息不對稱狀況,很大程度上規避了敗德風險。
再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我們知道,交易費用大體上可以分為信息費用、締約費用、履約費用、監督費用和救濟費用,以及機會成本、邊際成本等。交易成本越低,資源浪費越少,則社會資源會得到越有效的配置。一個缺乏信用信息的社會,其市場秩序必然混亂。由于人們不必擔心自己的不良信用被記錄下來,交易中會大量存在欺詐、違約、惡意串通等增加交易成本、浪費社會資源的情況;同時,交易主體為了保護自我利益,想方設法了解相對方的情況從而增加了信息費用,為了自保還要監督交易的進展、制裁違約等同樣會增加交易成本,浪費社會資源。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統可以直接減少上述交易費用,甚至可以完全避免這些費用。
參考文獻:
[1]夏征農主編:辭海(上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701頁
[2]江平程合紅:論信用——從古羅馬法到現代社會.東吳法學,2000年第11期
[3]王利明主編:民法.侵權行為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299頁
[4]康芒斯:制度經濟學(上冊).三聯書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7頁、第26頁
[5]康芒斯:制度經濟學(上冊).三聯書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