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當前金融危機爆發的形勢下,我國地方政府利用外資工作將面臨哪些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文從介紹我國中部一個欠發達地區——安徽省巢湖市的利用外資現狀入手,指出了巢湖市利用外資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利用SWOT矩陣進一步分析了巢湖市利用外資工作的外部機遇和內部條件,得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供地方工作者借鑒。
[關鍵詞] 金融危機 外資 巢湖市 SWOT分析
作為一個內陸欠發達地區,巢湖市吸收外商投資工作起步于1992年。二十幾年來,巢湖市利用外資在總體上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從最初的1659萬美元到如今的20079萬美元,利用外資增長了近12倍。據統計,2008年1月~12月份全市實際到位外資項目46個,實際利用外資20079萬美元,同比增長44.7%。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9894萬美元,同比增長51.6%。
外商在巢湖投資的企業項目數、合同利用外資金額和實際利用外資金額不斷增加,外資企業對緩解就業壓力、促進巢湖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增強。
但是,在全國、全省更大范圍內比較,巢湖的利用外資還屬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洼地。2008全年利用外資只占全省總額的4.9%,比重低,數額小,而且新批的外商投資企業項目只有12個,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2個。另外外商在我市主要投資于食品飲料、磁性材料和閥門、水泥化工業、房地產項目以及短期內回報率較高的餐飲娛樂業,投資在國家鼓勵的農業、基礎設施等領域所占的比重很低,通訊、金融、保險、交通、法律、咨詢等領域更無一家涉足。國際上通行的外商投資新形式,如 BOT項目融資,我市是空白。同時,境外發債、境外上市等融資方式也由于大多數企業條件不具備而無法在短期內運作。更為嚴重的是對外借款持續下降,后勁嚴重不足。2006年我市對外借款還有579萬美元,但2007年和2008年則無對外借款,形式非常嚴峻。在投資來源方面,香港地區、英屬維爾京群島、美國等10個國家或地區的投資,占所有投資企業總額的80%以上,外資來源地區不平衡。
一、巢湖市利用外資的外部機會分析
1.全球產業結構和資本大調整帶來的機遇。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危機帶來了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新的分工,對包括資本、人力等在內的各種生產要素進行了重新的配置。而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已連續15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跨國公司的戰略性投資正在由東向西向我國內陸地區擴展。同時華爾街過剩的金融機構與高端技術,以及發達國家的服務外包都在積極尋找出路。
2.宏觀調控適當,國內經濟穩定發展帶來的機遇。我國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所保持的較快發展勢頭,給外國投資者以信心和安全感。在目前的金融危機下,中國經濟,包括銀行業、制造業、充足的美元儲備及人民幣堅挺并繼續保持對美元小幅升值態勢等,都是穩定全球經濟的重要因素。4萬億的經濟建設,對擴大內需、解決貿易不平衡、實現經濟的長期良性循環和穩定發展具有深遠意義。一些跨國公司和企業家把中國當作躲避這次金融危機的避風港和比較選擇后的最佳投資地。據中國社科院發布《2009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預測,明年經濟增長率保持在9.3%左右。雖然相對于以往年份,增幅有所下降,但經濟穩定性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同時我國籌措國外資金的經驗日益豐富,籌資能力也不斷加強。
3.“中部崛起”、“東向發展”,以及構建省會經濟圈戰略帶來的機遇。在“中部崛起”戰略的引導下,安徽提出了“東向發展”戰略,巢湖作為馬蕪銅城市帶的重要成員、江北地區重要的節點城市,以及安徽省實施“東向發展”戰略的主要城市之一,面臨的發展機遇更大。此外,在《中國省會經濟圈藍皮書——合肥·六安·巢湖發展報告》中,提出要加快以合肥為中心,以巢湖、六安為兩翼的省會經濟圈建設(最近又加入了淮南),這對巢湖來說更意味著一大發展良機。
4.外商投資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的作用愈加突出。在國民經濟總量中,特別是在國民經濟增量中,外商投資企業工業增加值、出口額、稅收、銀行結售匯順差值等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長幅度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有力地促進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目前,在外商投資企業中直接就業的人數近2800萬人,占全國城鎮勞動人口的約10%以上,此外還包括通過刺激前后向關聯產業發展而間接創造的就業機會,這對緩解金融風暴下就業壓力有很大作用。
5.我國投資環境的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制度進一步完善,政府審批程序大量簡化,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外商投資的行政環境日益改善。
6.大宗商品和資源性商品價格下降帶來的發展機遇。這次金融危機導致近年來已經脫離了需求基本面的國際原材料及大宗商品價格呈下降趨勢。很多大宗產品和資源的價格下跌了一半多,大大降低了在華發展的企業的經濟成本。
二、外部威脅分析
1.來自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的挑戰。次貸危機、美元貶值、“黑金(石油)、美金、黃金”價格大幅波動給世界經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世界各國對跨國投資的爭奪更加激烈。國際資本流動大幅下降使得外商投資節奏明顯趨緩,有的縮小了投資規模,有的甚至暫?;蛉∠顿Y,使我們吸收外資的成本無形中在提升。
2.我國產業中結構升級壓力不斷增大。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國內制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較低的純加工或初級生產企業沖擊較大,形成了一種“倒逼機制”,迫使企業轉型升級。
3.國家相關政策的影響。受國家對房地產利用外資項目實行抑制政策、所得稅并軌和國家嚴控“兩高一資”項目等一系列因素影響,巢湖市新批外商投資項目大幅減少,利用外資后勁不足。
4.外商對西部顯示了較高的投資熱情。受中國西部豐富資源和廣大市場的吸引,借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外商投資西部的熱情高漲。在總規模相對一定的情況下,外商對西部地區的投資對中部地區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有潛在的消極影響。
5.金融危機下各國加劇了貿易保護,貿易摩擦加劇。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積極主動采取投資定位和財政激勵手段吸引FDI,如新加坡、越南、法國、德國等都將公司稅的總體稅率下調,使得FDI分流、回流,加大了我國吸引FDI的難度;另一方面,美、歐、加、德、俄、印等國政府對外資采取的限制性措施也在持續增長。此外,我國產品出口不僅遭遇到新的技術標準、環保標準、勞工標準、產品安全等層出不窮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而且遭受“兩反兩?!?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特別保障措施)也越來越多。目前,世界上每7起反傾銷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國,我國已連續12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
6.來自橫向競爭壓力日益加劇的挑戰。近幾年,巢湖市貿易發展縱向來講年年躍上新臺階,但在橫向較量中前進步伐還不快。與周圍發達省市的發展還有較大差距。2008年,利用外資合肥率先突破10億美元,馬鞍山超5億美元,蕪湖超4億美元,蚌埠超3億美元,巢湖則剛剛達到2億美元。
7.東南亞新興國家的市場和投資環境的成熟。隨著印度、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新興國家的市場和投資環境日趨成熟,它們的勞動力和資源優勢也進一步顯現出來,對跨國投資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對我國未來利用外資的持續發展造成了較大壓力。
三、內部優勢分析
1.區位與交通優勢明顯。巢湖處在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之一——長江三角洲腹地,區位優勢獨特,水陸交通便捷。周邊與南京、合肥、滁州、安慶、六安五市接壤,隔江與馬鞍山、蕪湖、銅陵三市相望,是合肥、蕪湖、南京“金三角”的腹地,可依托合、蕪、寧三個航空港和蕪湖萬噸級外貿碼頭,借船出海,擴大對外開放和交往。
2.資源豐富。巢湖有亞洲儲量最大的單體礦——石膏礦、全國第二的明礬石儲量、全國第六、全省第一的國家優質棉基地縣,以及素有長江中下游菜籃子之稱的和縣,目前是僅次于山東壽光之后的全國第二大蔬菜生產基地。旅游資源豐富,有“溫泉之都”之稱。
3.產業集聚優勢。巢湖目前已形成高溝電線電纜、烏江化工、槐林漁具、含山鑄造、廬江磁性材料、富煌鋼構6大產業集群和6個省級開發區及部分工業園區,初步形成了建材及新型建材、農副產品深加工、生物醫藥及化工、機械及電工器材等支柱產業,特別是“五大基地”、“六大產業集群”的產業配套能力較強,可以利用此優勢引導外資流入。
4.勞動力資源優勢。巢湖農村富余勞動力現有100萬人,年新增勞動力1.6萬人。擁有初級以上職稱的各類人才11.5萬人,持有各類職業資格證書的技能勞動者4萬人。全市按照標準化、規范化、現代化的勞動力市場6個。全市現有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基地80多個,涉及專業40多個,年職業和技能培訓2萬多人。全市普通工人月工資約600元,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
5.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在巢湖經濟開發區投資的企業可享受一系列優惠政策,涉及土地出讓、企業所得稅、補貼等各個方面。同時設立了產業發展資金,用于對區內企業進行技改補助、新產品研發補助和完成目標獎勵。
四、內部劣勢分析
1.區域經濟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在產業、產品方面結構過于單一,主要限于一些農產品的初級加工,以及一些簡單的加工制造業,而且絕大多數屬傳統產業,科技含量和外向依存度低,缺乏市場競爭力。
2.巢湖的投資環境不容樂觀
(1)硬件建設。巢湖市基礎設施建設在整體規劃及綜合配套方面還存在不足。開發區和一些工業園區由于存量土地少,投入資金嚴重不足,基礎設施建設僅限于水電、道路、通訊,生產性基礎服務配套如交通、供電、供水、排污等跟不上,商檢、通關速度等制約因素也直接導致項目落戶困難。
(2)軟件建設。政府有關部門的公共服務主要停留在審批和收費、收稅上;一些行業部門、綜合服務部門和中介機構的服務帶有壟斷性和趨利性,市場化程度低,而且服務質量差、收費高。與企業生產經營直接相關的生產性服務發展滯后。部門執法中 “亂檢查、亂收費、強裝強卸、吃拿卡要”時有發生;承諾的土地、稅收和費用等優惠政策不能全部兌現。
(3)人文環境。競爭、平等、信用、效率和法制等在內的現代市場經濟觀念未能在巢湖市有效形成?!靶∞r意識”、“官本位”等落后觀念突出,一些政府部門考慮和處理問題帶有狹隘的本位主義和部門利益,服務觀念不強,對利用外資在體制上沒有靈活創新的辦法,另外,巢湖市民營企業家在認識上存在差距,對利用外資只從自身希望出發,而未考慮到對方進入的要求。所以,民營企業與外商合資的更是少而又少。
3.部分產業競爭優勢正在逐漸喪失
在歷史上,巢湖的農、副業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但是由于技術更新慢,沒有推廣生態種養殖等原因,如今“魚”沒有太湖的肥,“米”沒有常熟、東北的好,優勢逐漸喪失。服務業方面主要是商業零售、餐飲、郵電、醫藥、建筑和一些中介服務機構,也不具備與外資嫁接的可能。從總體上看,由于巢湖的產業基本上是近年來從鄉鎮企業發展起來的,先天條件不好,后勁不足,不具備發達地區和周邊兄弟縣(市)的競爭優勢,在招商引資中處于下風。
4.招商方式單一
引資的主體單一,仍然以政府招商為主,企業缺乏招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招商引資在形式上主要是 “親情、友情”、小分隊招商和展覽招商;在招商對象上主要是以香港、臺灣為主;在工作上 “重數量、輕質量”,“重形式、輕內容”。因此招商引資的效果并不太好。
5.現有人才結構不夠優化,人才培養后勁不足
巢湖市各類人才人數近6.7萬余人,其中正高職稱專業技術人員1630人、中級13200人,人才密集度為1.6%,低于全省2.6%水平,與國際通行的經濟起飛階段的7%的人才密集度還有很大距離。同時結構性短缺現象嚴重,高新技術產業人才和高技能實用人才匱乏,掌握國際市場知識、貿易知識、外向型經濟管理知識和外語技能的復合性人才更少。企業的技術干部僅有3506人,占企事業單位技術干部總數的8.6%。巢湖市只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薄弱。人才的數量、知識結構和勞動力的素質不能滿足大力利用外資的需求。
五、SWOT矩陣分析
S代表巢湖利用外資內部條件的長處,w代表巢湖利用外資內部條件的弱點,O代表巢湖利用外資外部環境中的機會,T代表巢湖利用外資外部環境中的威脅,繪制出巢湖利用外資SWOT矩陣分析圖 (見下表所示)。在這個矩陣中,有四個象限,它們分別是長處一機會 (SO)組合,長處一威脅 (ST)組合,弱點一機會 (WO)組合,弱點一威脅 (WT)組合。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目前巢湖市利用外資的外部環境不佳,但卻具有一定的內部優勢。因此,在當前金融危機形勢下,巢湖市利用外資應抓住危機中的機遇,以內部優勢做文章,在內部建設管理方面下功夫,改善投資環境,創新招商方式,大力引進人才,在發展中彌補自身弱點,從而實現利用外資高速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工控網.2009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EB/OL]. http://www.gkong.com/html/news/2008/12/30317.Html,2008~12~18
[2]安徽巢湖商務之窗:巢湖市2008年1月~12月利用外資匯總表[EB/OL].http://chaohu.mofcom.gov.cn/aarticle/shuju/200901/20090105989616.html,2009~01~05
[3]陳佳貴:2009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2月
[4]賈?;?李春頂:宏觀調控政策下的安徽利用外資——基于2004年安徽利用外資現狀與2005年展望分析(經濟學與安徽經濟2005)[M].安徽大學出版社
[5]李尚才:招商:非優惠競爭時代[J].領導科學,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