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實施循環經濟模式下的經濟發展戰略,逐步形成資源循環式利用、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社會循環式消費的循環經濟發展新局面,是解決資源型城市的環境危機和經濟增長危機的最佳模式。
[關鍵詞] 循環經濟 資源型城市 經濟發展戰略
一、循環經濟模式對資源型城市發展的意義
資源型城市是指因自然資源的開采而興起或發展壯大,且資源性產業在工業中占有較大份額的城市。我國是世界礦業大國,在現有的426座資源型礦區中,處于成長期的有84個,占19.7%;鼎盛期的291個,占68.3%;進入衰退期的51個,占12%,共有118座資源型城市(其中包括21座森工城市),隨著資源開采的進行,越來越多的資源型城市面臨資源枯竭、城市經濟衰退問題及環境質量劣化問題。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是以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資源化(recycle)為三大原則,循環經濟的根本目標是要求在經濟過程中系統地避免和減少廢物:首先,循環經濟是建立在對經濟過程進行了充分的資源削減的基礎之上,即減量化的基礎之上,減量化原則是循環經濟的第一法則,循環經濟首先要求減少經濟源頭的資源使用量和污染產生,其次才是對于源頭不能削減的污染物和經過消費者使用的包裝廢物、舊貨等要加以回收利用,使它們回到經濟循環中,而只有當避免產生和回收利用都不能實現時允許將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置。這種經濟增長模式是以生態理論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為基礎的,它有利于資源——環境和經濟增長的協調發展,有利于資源城市的良性成長。
二、循環經濟模式下的資源城市經濟發展戰略建議
結合國外的實踐經驗及我國目前的循環經濟的立法與實踐狀況,我國的資源城市在制定經濟發展戰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立法保護循環經濟的推廣進行制度。要界定各部門的實踐和推廣循環經濟的職責,加快改革政府政績考核機制,逐步建立綠色經濟核算體系,要正確處理政府推動與市場機制的關系,制定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經濟制度,包括生態環境要素的定價和有償使用制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消費者責任制度,政府責任制度和對循環經濟企業的激勵制度等等。要詳細地編制資源城市的循環經濟發展的長期規劃和分階段的目標規劃,應當分別編制可再利用和再生利用的廢棄物目錄,要制定各行業的排污標準和收費標準,要規定各行業的廢棄回收的職責和相關管理制度等等規范企業和社會公眾行為的循環經濟的制度和條例,以指導生產者再利用和再生利用,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要明確有關部門發展循環經濟的職責和權限,組織、協調各部門的工作。
第二,產業結構優化戰略。資源城市的主導產業——資源開采與加工業屬于第二產業,而且是勞動密集型的高污染、低效益的產業,同時,由于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使這個產業具有有限的存在期限,因此,資源城市的政府要加強產業結構的調整,要利用循環經濟的原則,首先盡量減小資源開采業在資源城市產業中的比重,要對環境污染嚴重,生產效率低的資源開采業進行管制,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要注重發展創新能力,加快高新技術產業、汽車工業、機械工業、電機電器工業等附加值高的產業的培育和發展,要大力發展環境無害化的產業,大力發展信息業,制造業等技術含量高、污染程度小的產業。根據資源城市的條件和國內外市場的需求,有重點地選擇了比如核電、計算機、激光、電子、生物制藥、環保機械和汽車制造等高新技術產業。最終使資源城市形成以資源的消耗低、經濟效益高、環境損害低的兩低一高的高度化的產業結構。
第三,循環經濟在選擇與培育轉型主導產業時的應用。資源城市的發展在很長時期內往往依附于資源型企業,從國外經驗看,礦業經濟產業鏈延伸過程中,資源型企業常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形成煤鋼聯合體,煤電聯合體,石油化工聯合體,而在工礦城市向綜合性城市的轉變過程中,資源型型企業與這些聯合體不但不能作為城市產業轉型的主體,而且它們的存在及其專業化特點對城市形成了鎖定效應,不利于經濟多元化的形成,當資源發生枯竭,資源企業步入危機,陷入衰退期,于是相應的聯合體也步入了末路,所以,從資源城市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講,其在培育轉型的主導產業時,要注意循環經濟的應用,培育的主導產業應具有可持續性,真正解決資源城市的成長問題。
第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循環社會。資源城市的政府在制定經濟發展戰略時,要注意各種政策對發展循環經濟模式的支持,要制定完善的產業政策、財稅政策、投資政策以及政績考核制度,使節約資源的行為有利可圖,將企業和個人節約資源的外部效益內部化,從而形成自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機制,實現建立循環社會的全員性或社會化的氛圍。要加強循環經濟理念在社會公眾的中宣傳,使一般公眾能夠認識到循環經濟的三原則對建立文明、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從而在日常的行為上自覺地遵循循環經濟的原則,從而為建立節約型社會、和諧發展社會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我國資源型城市的界定與分類[J].宏觀經濟研究 2002(11)
[2]Kenneth E. Boulding, 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 From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Growing Economy[M].The Johns Hopkins Press,1996
[3]郝家龍 翟純紅:循環經濟與資源城市成長路徑[M].北京:新華出版社, 2006
[4]謝振華:關于循環經濟理論與政策的幾點思考[N].光明日報, 2003,11 (3)
[5]孫 淼 丁四保:我國資源型城市衰退的體制原因分析[J]. 經濟地理,2005,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