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構建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死斠朗且蛔屡d的資源型城市,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礎和優勢,因此要依托優勢資源,發展循環經濟;用循環經濟的理念和原則,規劃克拉瑪依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大力建設生態型石油石化工業,開展清潔生產,從源頭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途徑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使克拉瑪依社會、經濟和環境實現“共贏”。
[關鍵詞] 資源型城市 克拉瑪依 循環經濟 優勢資源 高效生產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循環經濟是新的發展觀念,是以發展為主體,以經濟和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為目標的發展摸式。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倡導下,構建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資源型城市伴隨著資源的開發與加工而興建或發展起來。資源型城市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為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源保證;同時,也促進了地區經濟的高速發展,提高了資源地區的城鎮化進程。然而,資源型城市是以資源型產業為支柱產業,由于大部分資源是不可再生或者再生周期漫長,同時隨著國家經濟轉型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上對資源的長期開采利用以及資源開發與利用政策的不完善。目前,大部分資源型城市不同程度地面臨著資源枯竭、接續產業弱小、生態環境惡化、基礎設施落后和就業壓力大等經濟、社會和環境問題,其發展前景不容樂觀。解決資源型城市所面臨的諸多問題的關鍵在于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克拉瑪依作為一座新興的資源型城市,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礎和優勢。因此,我們要把握新一輪的經濟發展機遇,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使克拉瑪依社會、經濟和環境實現“共贏”。
一、用循環經濟的理念和原則,規劃克拉瑪依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承恩提到,循環經濟已經成為全球提倡的經濟發展模式,這對資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相對較高的石油石化工業來說更為重要,新疆應當把建設生態型石油石化工業、發展循環經濟,放到石油化工發展整體規劃的指導思想中去。克拉瑪依資源型生態環境狀況比較薄弱,面臨引水工程和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這一歷史性機遇,必須積極發展現代化高效生態建設項目,以此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接續產業,促進經濟結構趨向合理,避免單一石油產業所帶來的風險。這就必須高起點、高標準制定生態保護規劃,將建設生態市和發展城市循環經濟的內容編入創模規劃,逐步建立適應循環經濟發展的經濟管理體系、政策法規體系、技術服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統計核算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采用系統工程的思路和方法,將循環經濟的理念和原則貫穿到克拉瑪依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貫穿到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中,貫穿到工業園區及區內企業的布局中,貫穿到國家支持的產業、項目安排中,并在市場經濟的實踐中付諸實施。根據克拉瑪依市實際,加快制定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規劃,抓住重點不放松。以推進資源節約、清潔生產為重點,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工業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轉變,加快節約型社會建設。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加快推進現有工業園區的生態建設,在園區內實現“工業共生”,不斷延長產業鏈,實現物流、能流的優化循環,構筑從單個到系統的綜合性清潔生產、清潔工藝,逐步形成企業間共生生態鏈。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引導資源合理有效配置,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延伸產業鏈,大力發展下游產業。按照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試驗區發展思路,合理開發各類資源,使能源工業和資源產業相互匹配、協調發展。建立資源二次配置機制,引導資源開發企業采取合作、聯合經營等方式,由分散開發向集約開發、小型開發向規模開發轉變,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進一步提升企業發展層次,拓展發展空間,提高發展能力。
二、依托優勢資源,發展循環經濟
發展循環經濟,就是使“自然資源-粗放型工業-產品-污染排放”的線性經濟,轉變為“自然資源-循環利用型工業-綠色產品-再生資源深加工業-綠色產品”的循環經濟??死斠朗心壳澳戤a原油1000萬噸以上,是我國新興的石油城市,中央駐克石油石化企業的規模占到全市經濟總量的近九成。正是由于克拉瑪依資源的使用、產業的分布相對集中,也就成為發展循環經濟的優勢所在。因此,克拉瑪依市應該以支柱產業資源利用為重點,發展循環經濟產業鏈。
1.發展資源型城市的循環經濟要優化利用現有資源。石油企業的發展模式要逐漸由低科技含量型轉變為高科技含量型、由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由高資源消耗型轉變為資源節約型,只有實現這些轉變,企業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企業成功轉型,實現資源優化利用,重要一點是要貫徹循環經濟的理念,把企業建立在減量再利用、資源化基礎上,實現對產品和服務的前端、過程和末端的資源消費的控制和優化,按照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原則,對企業的產品、副產品、廢棄物進行綜合研究,依靠現代生產技術和環保技術的應用,使企業實現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要按照集團公司、自治區石油石化發展規劃,按照“一區兩園”格局,統一規劃管理,滾動開發建設,把園區建設成為國家級現代化石化工業園區。
2.加快大農業開發,不斷壯大農業經濟。要以市場為導向,堅持“效益為核心、科技是支撐”,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高科技、高效益的要求,科學規劃、科學開發、科學管理,與周邊地區區域融合、優勢互補、優化資源配置、良性互動,大力發展生態與經濟效益兼顧并重的沙棘產業、綠色果蔬生產加工、林板紙業、畜產品加工業、乳制品加工業、中草藥業、生態農業旅游業,培育一批有市場、有資源、能帶動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開發項目,形成合理的產業布局。將克拉瑪依市農業綜合開發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水準、國內一流”的區域農副產品加工中心、新疆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高新技術示范園區。
三、大力建設生態型石油石化工業,發展循環經濟
開源節流、提高資源利用率,突破資源瓶頸是繼續更好發展的基礎??死斠朗幸怨I污染防治為主,實行產業結構調整,堅決淘汰污染嚴重的行業和落后的生產工藝,將煉油廢水、稠油廢水和落地油污染三項限期治理作為工作重點,其中,新疆油田公司先后新建和改造了六九區稠油污水處理廠等9座工業污水處理裝置,并在油田作業區全部使用低含硫天然氣作燃料;克拉瑪依石化公司建成了煉化污水處理廠、含硫污水氣提裝置、污水深度處理回用項目和粉煤灰水泥粉磨站等重點污染治理工程;獨山子石化公司擴建了含硫污水氣提裝置,建成了干氣脫硫項目和煉化污泥處理系統,全市工業污水處理能力由56.4%提高到97.98%。
要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資源型城市作為資源的原發地,對資源的開發利用是否科學合理,不僅關系到資源型城市本身的發展,而且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因此,資源型城市把好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這一關十分重要。對石油資源開發要統籌規劃,加強共生、伴生石油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實現綜合勘察、綜合開發、綜合利用;加強資源開采管理,健全資源勘察開發準入條件,改進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實現資源的保護性開發;積極推進礦產資源深加工技術的研發,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石油資源的優化與升級;開發并完善石油資源特點的采、煉工藝,提高采收率和綜合回收率,加強對污染重的重點行業的管理,提高廢渣、廢水、廢氣的綜合利用率。
四、開展清潔生產,從源頭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清潔生產是發展循環經濟不可缺少的手段,近幾年來克拉瑪依市和石油石化企業積極推進環境管理體系建設和清潔生產,使企業的環保意識顯著增強。新疆石油局在鉆井、試油、油田施工等作業現場開展”綠色作業隊”創建活動,將石油勘探開發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降低到最小限度,尤其是鉆井廢泥漿的回收率已由原來的60%提高到目前80%以上。
新疆油田公司和克拉瑪依石化公司依靠科技,加大治理環境污染的投入,將含油污水經過深度處理后回用,年節水632萬噸,同時對含硫污水和廢氣進行綜合利用,年生產硫磺1500噸。 獨山子石化公司通過技術革新和改造,噸油加工物耗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污水產生量降低了一半。2007年這家公司共實施清潔生產方案86項,創經濟效益960萬元,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國家2002年頒布了《清潔生產促進法》。從克市的實際情況看,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組織一批企業開展清潔生產試點,以物耗能耗少,環境污染小的清潔生產企業為典范,以點帶面推動我市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廣泛開展清潔生產審核,通過審核,促使企業采用技術手段,管理措施,將單位產品的各項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限定在先進標準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地將各種資源循環利用,實現企業資源使用、排污總量“減量化”。以實施清潔生產來促進克拉瑪依實現循環經濟。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突出重點,抓好落實。
五、認真執行相關政策,促進循環經濟全面開展
資源型城市發展循環經濟,制定各種政策措施,必須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優化資源開發、利用為核心,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廢棄物排放為目標,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采取確實有效的措施,積極加以推進。
1.用循環經濟的理念指導編制各類規劃。資源型城市要把循環經濟作為編制發展規劃的重要指導原則,加快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循環經濟發展重點領域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建立科學的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盡快研究提出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目標、戰略重點及分階段推進計劃。
2.要建立完善的循環經濟法規和政策體系。當前,資源型城市要抓緊制定“資源綜合利用條例”、“廢棄物回收、循環利用和處理管理條例”、“廢渣、廢鐵、廢鋼等回收利用管理條例”、“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管理條例”“包裝物回收利用管理辦法”等發展循環經濟的專項法規。加快制定用能設備能效標準、重點用水行業取水定額標準、主要耗能行業節能設計規范以及強制性能效標志和再利用品標志等發展循環經濟的標準規范。加大執法監督檢查的力度,逐步將循環經濟發展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同時,通過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體制條件和政策環境,建立自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機制。結合投資體制改革,調整和落實投資政策,加大對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進一步深化價格改革,研究并落實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價格和收費政策;完善財稅政策,加大對循環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繼續深化企業改革,研究制定有利于企業建立符合循環經濟要求的生態工業網絡的經濟政策。
六、重視循環經濟理念的宣傳,提高全社會的參與意識
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各級干部對發展循環經濟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積極提倡綠色消費觀和價值觀,在發展思路上逐步改變重開發、輕節約,重速度、輕效益,重外延發展、輕內涵發展,片面追求GDP增長,忽視資源和環境協調發展的傾向。引導全社會樹立起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增強全社會的資源憂患意識和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使公眾自覺自愿的選擇有利于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全面普及循環經濟基本知識,將樹立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意識的相關內容納入學科教育范圍。全市上下都要統一思想,轉變觀念,把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統一到構建和諧社會上來。
參考文獻:
[1]齊建珍:資源型城市轉型學.人民出版社
[2]新疆新聞在線2004.06.07-11:21
[3]王栓興:關于銅川市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考.銅川民革在線
[4]趙俊平:資源型城市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考.中國論文下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