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研究和農家樂旅游這些年來的迅速發展成為旅游產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學術界對其產生的原因、發展過程、存在的問題及未來走向進行了探討和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農家樂旅游的定義、現狀條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進行探討。
[關鍵詞] 農家樂旅游 開發 規劃
旅游已從最初的觀光游覽旅游向生態旅游發展。隨著文化知識水平的提高和旅游經驗的豐富,旅游者已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景觀游覽,在景點的選擇上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自主性和參與性。同時,由于城市環境的日益惡化,人們都希望回歸自然,在大自然的環抱中陶冶情操、放松身心、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旅游需求的變化為生態旅游的興起提供了強大的動力。這種趨勢促使生態旅游在各地蓬勃開展,而“農家樂”旅游就是其中的代表。
一、農家樂旅游的概念
農家樂旅游最早來自歐美發達國家開展的鄉村游。而我國內真正意義的鄉村旅游始于20世紀80年代,是在特殊的旅游扶貧政策指導下應運而生的,并認為由于“農家樂”起步較晚,還處于初期階段。
廣義的農家樂源于農業的概念,它包括農、林、牧、副、漁。它是以城郊農民家庭為依托,以田園風光和別有情趣的農家生活為特色,吸引市民來此休閑度假。觀光娛樂、體驗勞作的一種新型旅游活動。
狹義的農家樂,從購買者的角度來講,它是指游客在農家田園尋求樂趣,體驗與城市生活不同的鄉村意味;從經營者的角度來講,它是指農民利用自家院落所依傍的田園風光、自然景點,以低廉的價格吸引市民前來吃、住、玩、游、娛、購的旅游形式。
二、農家樂旅游的發展現狀及條件
中國第一批“農家樂”1987年在四川郫縣農科村出現。經過近20年的發展,農家樂旅游已經遍及全國,在成都更是成為了特色產品。我國具有發展農家樂旅游的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
1.我國在發展農家樂旅游中具有巨大的資源優勢。第一動植物資源及地質資源豐富使得旅游產品更具有知識性和觀賞性。第二氣候類型多樣性為我國的農業類型奠定了基礎。第三民俗文化種類繁多為旅游的過程增加了娛樂性和參與性。第四我國公民的生活水平和帶薪假期的增加使得游客具備了出游的條件。
2.我國在開展農家樂的特點非常突出。從目前我國開展的情況來看,“農家樂”讓游客吃的是農家風味餐,如鍋巴飯、竹筒飯,住的是簡樸的農家房舍,玩的是民間文藝節目,買的是農家風味土特產及手工藝品,服務人員也是淳樸熱情的村民。濃郁的鄉土氣息,對久居都市的人特別有吸引力。
3.農家樂的開展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并且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農家樂”旅游為農村消費市場的啟動提供了新的動力,也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點,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務工和農民增收提供了新渠道。“農家樂”旅游拉動了內需,促進了第二產業的發展,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新的契機。
三、農家樂旅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農家樂旅游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因其成本低,需求大等特點在全國迅速發展起來,成為國內旅游業最熱的產品之一。但是就我國農家樂旅游來看,還處在初級階段,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
1.農家樂旅游存在的問題
(1)出行基礎設施不完善,“農家樂”開展地區一般是比較偏遠的農村和山區,很多地方基礎設施嚴重滯后,影響了旅游的開展。第一,交通問題。通往農舍的道路較差,交通工具也不太方便。由于外地游客對當地地理環境不熟悉,又缺少明顯的指示牌,這就使具體尋找某家“農家樂”顯得比較費勁。第二,休閑設施欠缺很多農家設施過于簡陋,缺少可供游人舒適停留的的設施。第三,配套設施不齊全,醫療保健站、平價藥店、超市、理發店等配套設施都還不健全。
(2)衛生環境不理想,生態環境壓力大,“農家樂”旅游一般是在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的村莊開展,隨之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引起環境、水質的污染,從而增加了生態環境的壓力。衛生狀況令人擔憂,游客健康受到威脅一些“農家樂”廚房設備簡陋,衛生條件較差,從業人員健康狀況不明,未經培訓,環保意識差,缺乏必要的衛生知識和健康知識;生活垃圾長期堆放,威脅著游客的健康和周圍的自然環境。因此,對“農家樂”的衛生、環保狀況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刻不容緩。
(3)旅游服務接待水平低下,如今從事“農家樂”旅游的服務人員主要以本地農民為主,而他們大多數文化素質低,又沒有受過正規的專業培訓,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差,整體接待水平較低。加上旅游服務設施的不完善,使游客享受不到貨真價實的服務。經營者也缺乏宣傳意識,多半都以為只要飯菜做得好就行了,不重視自我推銷。
(4)規范管理機制不健全,“農家樂”有著明顯的淡旺季之分,旺季時門庭若市,淡季時慘淡經營,造成了資源的閑置和浪費。“農家樂”旅游推崇綠色無污染的食品,盡管是自種自養,但大多數沒有相關部門的檢疫。服務人員也缺乏健康檢查。很多地方還沒有出臺統一規范農家樂經營管理的規范性文件和服務標準。價格不統一、漲幅不統一也是在“農家樂”凸現出來的問題。
(5)旅游產品缺乏參與性、趣味性和知識性,“農家樂”旅游現在仍以品嘗農家飯菜為主。娛樂活動內容比較單一,缺少文化內涵。而觀光活動只停留在農業觀賞、采摘的表面,大多數游客只是到農田、果園轉一轉、看一看,能夠讓游客真正參與的項目很少。農業資源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挖掘,不能滿足多層次的游客的需求特別是求知求趣的需求,這也影響了產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
2.對策
(1)突出“農”字特色,強化文化意識“農家樂”旅游區別于傳統大眾旅游,追求的不是豪華舒適的飯店設施,而是徹底融入當地農民生活的特點,體驗和享受原汁原味的農家風味。一是要著重體現“農”味。讓旅游者了解農林業科技知識、當地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社會變革、家庭變遷等。組織和引導旅游者參與農事活動、民俗節慶等,其中參與自做農家美食尤其受女性游客的歡迎。二是要大力弘揚特色文化。城鄉文化的差異、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是“農家樂”旅游的重要吸引物,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各地農村的習俗、民間文化豐富多彩。各地農村的飲食、穿著打扮、節慶、婚嫁、等鄉土文化都充滿地方色彩,開發這些資源,讓游客參與其中,可以使民俗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發旅游產品,豐富旅游項目當前,應樹立信貸機構向村民貸款,用以修繕、裝修客房和增加娛樂項目等。
(3)加強管理和培訓,積極開展衛生和安全教育。定期開展培訓工作,進行專項衛生和安全教育,引導和教育“農家樂”從業人員自覺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抓好各項衛生防范措施;強化安全意識,做好安全檢查,確保不出任何事故,為游客創造出一個潔凈、健康、衛生、安全的旅游和生活環境。
(4)加強生態文化建設,正確處理好各種關系在“農家樂”旅游的建設和發展中,必須要高度重視生態文化建設。充分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盡可能達到資源利用最充分,產出最多,廢物最少,環境污染最小。旅游產品應注重原汁原味。并且“農家樂”旅游一定要在農業生產的同時,考慮其旅游功能。因此,把物質增長與資源持續利用,把當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把技術手段和道德資源的開發都統一起來,把人與自然的協調作為現代農業技術的實施和管理,并與發展農業生產的目的統一起來。
四、小結
通過對農家樂旅游分析和研究,我們可以看出農家樂旅游的發展潛力巨大。我國在開展農家樂旅游起步較晚,在著一定的不足。應在但旅游類型豐富,在未來的發展中還會有各種問題出現。因此,還有相當廣闊的空間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近十多年來對農家樂旅游的研究已經涉及到保護與開發、文化、環境、特色和經濟等各個方面,但還存農家樂旅游研究中找出國內開發的不足,揚長避短,把我國農家樂旅游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從而對我國農家樂旅游起到全方面發展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王 莉:農家樂旅游發展研究[C].河南大學研究生碩士論文,2007.5
[2]吳倩妮:我國農家樂旅游的現狀及和發展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06,3(3):127~130
[3]魏旭江:對“農家樂”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甘肅農業,2008,(12):56~59
[4]張金霞:進一步發展武漢市農家樂旅游的思考[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8,(3):123~125
[5]易銀飛:淺談我國“農家樂”旅游的發展[J].企業家天地,2008,(11):211~212
[6]廖靜嫻:“農家樂”旅游研究綜述[J].內江師范學報,2007,(22):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