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分析當前企業集團所處的環境,提出財務風險防范的必要性。企業集團可以通過建立財務風險管理體制、內部控制手冊、風險預警體系,以期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防范。
[關鍵詞] 企業集團 財務風險 防范
近年來,企業集團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凸顯地位。但通過對企業集團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分析和管理現狀的評估,我們可知其當前面臨著許多財務風險,如國家關于采礦權有償使用、安全環保等行業政策變化帶來的資金和成本風險;國家關于稅收政策的調整帶來的稅收風險;許多行業產能過剩和價格波動所帶來的市場風險等。因此,要成為快速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必須建立財務風險管理戰略,引入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建立財務風險管理機制。
一、財務風險管理基本內涵
財務風險是全面風險管理的一部分。全面風險管理,指企業圍繞總體經營目標,通過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財務風險管理是在內部控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二、建立財務風險管理機制
1.企業集團關注的財務風險內容有:外部環境風險、財務治理風險、投資風險、資金運營風險、內部控制風險等。
2.企業集團要建立財務風險管理機制
(1)成立財務風險管理組織。在集團全面風險管理的整體組織下,成立財務風險管理委員會,對董事會負責。(2)定期評估財務風險。財務風險管理委員會應組織定期對整個集團財務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形成風險評估報告,向董事會匯報。(3)制定風險應對預案。集團應針對可能出現的重大財務風險制定應對預案,以盡可能地防范和降低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4)強化內部控制活動。集團應在現有的內部控制制度基礎上進行完善和細化,并通過建立內部控制手冊明晰控制流程、確立流程負責部門、建立關鍵控制點及其控制標準。(5)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集團在建立系統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前,可先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以快速識別和響應財務風險。
三、建立內部控制手冊
1.內部控制手冊功能。企業集團的一切內部控制活動應該體現在各項財務制度和企業管理制度之中,建立內部控制手冊目的是將集團的各項重要控制活動進行提煉、完善、歸集在一起并以流程的形式表達出來,為集團的整體內部控制提供指引。
2.內部控制手冊的內容。內部控制手冊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內部控制目標,內控組織和職能,主要管理控制活動,各控制活動的具體作業細分,各具體作業活動的流程圖、關鍵控制點、流程負責部門、流程內容,內控活動與公司制度的銜接。
四、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
企業集團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包括以下幾方面:
1.建立預警指標體系。可分為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兩類:
(1)定性指標:指能夠預示集團財務風險的征兆指標,定性指標主要用于外部環境風險、內部控制風險、財務治理風險和會計信息風險方面。
①外部環境風險指標有:行業政策調整、利率與匯率的調整、產品與原材料價格的大幅波動等;②內部控制風險指標有:未經授權或批準的重大行為、關鍵管理與財務人員離職、內部審計反應的重大內控缺失、內控制度關鍵控制點執行不到位等;③財務治理風險指標有:重要子公司經營不善、超越權限的重大決策、財務信息嚴重不對稱等;④會計信息風險指標有:非標準審計報告、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等;⑤其他財務風險征兆指標有:信用評級降低、遭受稅收處罰、嚴重超預算行為等。
(2)定量指標:指能夠反映集團財務風險的重要財務指標,定量指標主要用于反映融資風險、投資風險和資金運營風險。根據實際情況,集團可選取以下定量指標:
①融資風險指標有:現金流動負債比率、資產負債率、已獲利息倍數、對外擔保占凈資產的比重;②投資風險指標有:對外投資報酬率、內部投資超預算比率、EVA改善率;③資金運營風險指標有:銷售現金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凈資產收益率、原煤制造成本。
2.確定預警區間
結合集團實際統計前三年歷史數據,剔除客觀性偏差,并參照煤炭行業先進水平為每類定量預警指標確定標準值。標準值以內(上或下)為安全區;根據偏離標準值的范圍大小設預警區和危機區,可設三個預警區間:安全區(綠燈區):表示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較小;預警區(黃燈區):表示存在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危機區(紅燈區):表示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較大。
3.定期風險預警
(1)集團所屬各單位應定期實施預警,形成財務風險報告。
①對本單位財務風險情況進行總體評分。可根據各類定量指標所處的區間進行財務風險評分,安全區為0分,預警區為10分,危機區為30分,最后加總確定總分數。②財務風險預警報告應說明指標當期值與上期變動情況,以及發生異常變動的原因;指標處于“黃燈區”或“紅燈區”的原因分析;降低財務風險和改善財務狀況擬采取的措施和建議。
(2)集團財務每季對整體財務風險進行預警,計算財務風險評分并分析定性指標的狀況,形成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報告。
4.風險應對
(1)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管理委員會每季召開一次會議,識別和評估集團整體財務風險,制定對策。每半年向董事會做一次匯報。
(2)當有五個以上(含)指標處于“黃燈區”,應進行財務診斷,做出專題分析,限期消除風險因素。
(3)當有三個以上(含)指標處于“紅燈區”,應進行專題調研,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
通過以上各項措施,企業集團的財務風險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能夠保證企業集團的資金得到平穩運行。
參考文獻:
[1]莊小彤: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芻議[J].財會研究, 2003,(06)
[2]趙力群:影響企業生存的財務風險及其防范[J].上海會計,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