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科學的財務管理目標對優化企業理財行為,實現企業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經過多年研究探討,形成了諸多觀點至今尚無定論。本文通過對幾種有代表性觀點的評述,提出筆者的觀點。
[關鍵詞] 企業 財務管理目標 所有者財富最大化
財務管理目標是財務管理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財務管理目標對優化企業理財行為,實現企業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財務理論研究者對此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如荊新、王化成主編的人大版財務管理教材中提出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不應該是股東財富最大化而應該是企業價值最大化,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編的注冊會計師考試財務成本管理科目的教材中提出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也是股東財富最大化,認為企業價值最大化與股東財富最大化是等同的,還有些學者提出企業相關者利益最大化、企業可持續發展等等諸多觀點。諸多觀點至今尚無定論,致使實務工作者無所適從,本文對目前幾種主流觀點進行評述并提出筆者的觀點。
1.關于利潤最大化
是指企業在一定期間內投入與產出的差額最大,利潤最大化是西方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基礎,這種觀點的優點是利潤可以很容易衡量,不足則有:利潤是一個絕對數,沒有反映為獲得利潤投入的資本額,無法進行不同時期不同企業間的比較;會計利潤是在權責發生制和會計分期假設的基礎上計算出來的, 該指標可能會受到人為操縱,不夠客觀;利潤最大化沒有考慮風險因素,可能會導致企業追求利潤而忽視對風險的防范。理論工作者已基本達成共識,認為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是不合適的,但在企業實務中許多企業還是以利潤最大化作為衡量企業管理者績效的目標,在追求利潤的同時沒有關注風險,為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埋下了隱患。
2.關于股東財富最大化
這種觀點認為股東創辦企業的目的就是擴大財富,股東財富最大化是指通過財務上的合理運營,采用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風險和時間價值為股東帶來最多的財富。
有學者不贊同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觀點,認為股東財富最大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克服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但是,對于非上市公司很難量化股東財富,即使是上市公司目前采用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也不符合我國國情,因為股票價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財務管理目標是不合理的。
筆者認為上述說法是混淆了股東財富最大化與股票市價最大化,股東財富不是股票市價,股東財富指的是股東所擁有財富的價值,而股票市價是在股票市場上股東所擁有的財富的價格,兩者是不同的。股東財富最大化追求的是股東所擁有的財富的價值最大化。企業的股東財富價值可以通過價值評估的方式進行較客觀的衡量。
另外,有些人錯誤的理解股東財富最大化,認為追求股東財富最大化就是不顧企業債權人、客戶、供應商等其他相關方的利益只考慮股東的利益,其實不考慮企業其他相關方的利益是不能夠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的,如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后,一些學者對企業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提出質疑,認為三鹿集團正是一味追求股東財富最大化,給家庭給社會造成巨大的危害。筆者認為這是對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的片面理解,自從三鹿奶粉事件發生以后,三鹿集團由曾經的輝煌淪落到破產的地步,嚴重的損害了股東的利益。筆者認為三鹿集團的財務管理目標可能是股東財富最大化,但管理者并沒有真正理解如何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致使他們錯誤的運用,使股東遭受巨大的損失。不考慮社會責任不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只是一味追求股東財富最大化是無法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的。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是股份制企業,筆者認為用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有些以偏概全。
3.關于企業價值最大化
這種觀點認財務管理的目標為企業通過合理經營, 充分考慮時間價值和風險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
有些學者認為股東財富最大化就是企業價值最大化,從字面含義上我們可以看出股東財富與企業價值是不同的。企業價值不僅包括股東財富的價值還包括企業的債務,是企業的負債與股東財富相加之和。
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與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都考慮了取得報酬的時間和風險,能夠克服企業的短視行為,它的不足是企業的價值不僅包括股東擁有的財富也包括負債,通過負債增加實現的企業價值增值部分并不是企業所創造的價值。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假設在2000年同時成立的甲乙兩個企業,最初成立時股東投入的資金均為500萬元,之后甲乙兩個企業的股東沒再投入任何資金,甲乙兩個企業也沒有向股東進行利潤分配,企業的利潤全部留存在企業內部,甲乙兩個企業的其他條件都相同。經過幾年的經營,在2008年年末,甲乙兩企業的公允價值均為2500萬元,甲企業的負債總額為1500萬元,而乙企業的負債總額為1000萬元。根據企業價值最大化觀點這兩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程度是相同的,但顯然我們認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乙企業創造的價值更多,經營管理的更好。由此可見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顯然是不合適的。
4.關于企業相關者利益最大化。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現代企業是股東、債權人、員工、客戶、供應商等多邊契約關系的總和。各利益相關者在企業中投入了物質資本或人力資本,都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風險,企業的利益是各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利益,而不僅僅是股東的利益,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是企業相關者利益最大化。
筆者認為,該目標看似合理,考慮了企業所有相關各方的利益,但實際上不僅難于操作,也是不現實的。人是理性的經濟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都是謀求自身的最大利益的,企業是由所有者建立的,所有者建立企業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自身的財富。企業中其他相關各方參與到企業中的目的也是為了實現自身的財富增加,如銀行是為了獲取利息收入,員工是為了獲得工資獎金收入,供應商是為了賣出自己企業的產品,盡可能多的賺錢,在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前提下他們在企業中承擔的風險比所有者小的多,根據風險收益原則,理應是所有者獲得更大的收益。企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也是社會的細胞,我們可以把一個家庭看作是一個小企業,這個小企業的所有者就是家庭的成員,這個家庭為買房買車去銀行貸款;這個家庭由于經常去某個餐廳吃飯跟餐廳老板很熟,餐廳老板答應平時吃飯可以先賒賬,在每個月末一起結賬;家庭成員工作很忙要請保姆幫助做家務,銀行、餐廳、保姆相當于這個企業的債權人、供應商和員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風險。這個家庭的目標理應是使家庭生活的更幸福,家庭的財富(所有者擁有的財富而不是家庭的財產)不斷增加,如果我們要求每一個家庭的目標是使家庭、餐廳、保姆等家庭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人們的思想水平還達不到這樣的高度,也是無法操作的。對于一個企業也是這樣的,企業是人建立的,自然是為滿足企業的所有者的利益要求存在的。由此可見企業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不應該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
在以上提到的幾種主流財務管理目標觀點中,筆者認同股東財富最大化,不可否認企業是所有者的企業,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為所有者創造財富,所有者財富最大化理應是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企業其他相關者的利益得到合理保護,企業才能夠可持續發展,才有利于實現所有者財富最大化。由于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是股份制企業,筆者認為財務管理的目標叫做所有者財富最大化更合理更全面,不論是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還是股份制企業等所有類型的企業都適用。筆者期望理論界能夠早日就財務管理目標問題達成共識以用來指導實務工作,真正發揮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促進我國企業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荊 新 王化成 劉俊彥:財務管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3]王慶成:財務目標的思索[J].會計研究,2002(10)
[4]李心合:利益相關者財務論[J].會計研究,2003(10)
[5]焦永梅 朱文龍: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下的財務管理目標[J].財會通訊,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