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商業銀行跨國經營是隨著我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程度日益提高的必然結果,有利于提高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和降低銀行的地區經營風險,本文從我國商業銀行跨國經營的現狀出發,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跨國經營的動因及現階段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 商業銀行 跨國經營 動因 現狀
一、我國商業銀行跨國經營現狀
商業銀行跨國經營,指的是一國銀行所從事的金融活動超越了國界,由地區性的活動向全球一體化的世界市場演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銀行資金在世界范圍內流動,資源在全世界分配,以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
20世紀20年代,以中國銀行為代表的國內銀行就率先在與我國經貿往來密切、華僑旅居眾多的國家和地區設立分支機構,開展海外業務。1929年11月4日中國銀行倫敦經理處正式開業,這是中國銀行在海外的第一個分支機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際貿易、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的發展以及金融體制改革的推進,我國銀行的跨國經營不斷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改革開放初期,主要是引進外資,吸收外匯存款,發放外匯貸款,辦理國際結算業務等;第二階段是大幅度提高外幣資產的比重,并通過開展國際金融合作,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資、融資、參與國際銀團貸款等活動和小規模設立境外機構等方式,把金融服務領域向境外延伸;第三階段是跨國銀行階段,主要標志是建立了遍及全球的分支機構、營銷網絡和客戶群體。截至2007年底,我國已在29個國家和地區設立60家分支機構,海外機構的資產總額2674億美元,其海外分支結構主要分布在香港、澳門、新加坡、日本、韓國、德國、盧森堡、美國、英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其中交通銀行海外分支機構最少,中國銀行海外分布最廣。
二、我國商業銀行開展跨國經營的動因
1.經過近30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經濟實力有了很大的加強,國民財富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均GDP從1980年的272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2034美元;金融機構的存款余額增加到2006年的35萬億人民幣,人均存款近3萬元人民幣。進出口總額從2001年到2006 年的5年間,保持年均增長29.2%,繼2005年進出口總額突破1.42萬億美元以后,2006年更是達到創紀錄的1.76萬億美元。按照鄧寧的發展水平理論,我國目前已處于經濟發展的第三階段,即本國對外投資快速增加,并將最終超過引入外資額的階段。根據“貿易引導型”理論,跨國銀行的主要發展動機是配合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如果一國在自己主要的貿易伙伴國設立分支機構,就可以使兩國的貿易結算和支付更為便利,從而減少貿易成本,提高本國出口商的競爭能力,銀行則可以通過為兩國提供結算和支付便利,從經營中獲取穩定的中間業務收入。我國對外貿易額、GDP、對外投資和勞務承包額快速增長,帶來了國際結算業務和國際信貸業務的劇增,促使我國商業銀行跨國經營,提供更為便利的金融服務,并極大地拉動了銀行國際業務的增長。中國加入WTO為我國與世界各國開展商品交易和國際資金流動提供了一個持續發展的有利環境,這也將在客觀上進一步促進中國商業銀行的國際化。
2.我國商業銀行進行跨國經營是應對國內銀行業全面對外開放的需要。根據WTO有關協議,我國銀行業在2006年底全面對外開放,允許外資銀行在我國各地設立分支機構并享有國民待遇。跨國銀行在現金管理、外匯業務、私人銀行、投資銀行等業務上明顯的優勢和較高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對我國銀行業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尤其在高端客戶、優質客戶、大公司和大企業的爭奪上,已經對我國商業銀行造成了較大的威脅,使其流失了部分優質高端客戶。為了提升與外資銀行的競爭能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我國商業銀行必須“走出去”,加快在全球的網絡配置,提高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豐富產品線,提升服務于高端客戶\\跨國公司的能力和水平。
3.改革開放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持續增加,在各行各業的海外并購活動中都出現了中國企業的身影。這為我國銀行業的跨國經營與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據統計,2007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076億美元,而今年一季度,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就達到193.4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53%,這一數據超過了2007年全年187.6億美元的對外直接投資額。可以預見的是在當前全球經濟疲軟,美元持續貶值,人民幣升值趨勢未改的大環境下,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必將保持高速增長。而企業要想“走出去”就需要商業銀行提供全球化的金融服務。中資銀行恰好既有支持中資企業發展以保持客戶的經歷,也有解決中資企業熟悉或了解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的能力。另外從投資銀行業務看,近年來中資企業跨國并購活動和海外上市日益頻繁,如2003 年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和紐約上市籌資35億美元和2004年聯想集團收購IBM公司的pc業務等。這些活動需要大量的國際性投行業務服務,在可以預計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中資企業海外上市和跨國并購活動會日益增多,中資商業銀行面臨提供大量財務顧問、并購、重組、投資顧問等投行業務,實現投行業務國際化的機遇。
參考文獻:
[1]應炬鋒:加入WTO后國有商業銀行跨國經營戰略研究[J].國有經濟論叢2002——“加入WTO后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
[2]王志勇:我國商業銀行跨國經營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
[3]付海蕾:我國商業銀行跨國經營[J].消費導刊,2008.5
[4]徐錦婷:商業銀行跨國經營動機分析[J].世界經濟情況,2008.9
[5]李偉杰:商業銀行跨國經營動機:理論研究綜述與實踐回顧[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