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問題,并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在合作理念、模式創新、實踐教學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提出了舉措。
[關鍵詞] 人才培養 校企合作 高職教育
校企合作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與實踐的一個方向,也是職業院校尋求自我發展空間和服務區域經濟的必然要求。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高職學院成立于1999年,近幾年來,學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進行了有益的理論研究和規模化的實踐探索。目前,學院與飯店以及旅行社之間的合作主要是學生的就業實習、臨時頂崗實習、共建校內實訓基地等三種形式。通過校企合作,密切了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聯系,實現生產、教學、科研三者的有機結合,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在校學習的職業針對性問題、技術應用性問題以及就業問題,同時,對于增強高職教育的活力和提升辦學水平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盡管學院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通過調研,發現仍存在以下問題:
1.校企之間缺乏長遠合作規劃,合作伙伴關系不夠穩定。在目前已開展的校企合作中,基本都是學校動向企業界尋求合作伙伴,多數企業給予學校的資助,亦都停留在課程支持、實習基地提供、員工培訓具有一定廣告利益的合作。這種合作,離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目標——建立起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實現辦學的整體效益相去甚遠。
2.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形式較為單調。目前校企合作其實質是一種“換工式”的合作,雖然“換工式”合作在目前條件下有一定的意義,但“換工式”合作對培養目標又存在很大的負面影響。就我院的旅游專業來看,學校在校企合作的角色比較單一,起到的作用也比較小。同時,由于歷史原因,相對于與酒店之間的合作,目前學院和旅行社的合作還比較滯后,如2008年旅行社在所有合作企業中只占了17%的比例,這顯然是不符合專業結構需求的。
3.教學管理措施不強,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脫節,“雙師型”教師缺口較大。目前,校企合作中的專業設置、培養方式、課程建設等方面與企業需求不符,傳統的教學模式缺乏針對性和目的性,職業特色不濃。由于歷史原因,目前學院的教師基本都是科班出身,具有較強的理論素養,但缺乏在企業一線實習鍛煉的經驗,即使有個別老師參加過企業的定崗培訓,也不可能滿足實際的教學需要。
4.實踐教學過程中協作監控不夠緊密。實習生在進入實習崗位后,由于企業對學生的管理控制處于絕對地位,使學校很難了解學生實習的狀態,這使得校企合作的評價、學分的認定、教學計劃的制定等方面存在一定難度,也是影響校企合作深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有時企業依據其規章開除學生,卻沒有通知學院方面,導致學生未能夠正常完成實習,最終影響了學生的畢業,這給學院的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被動。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嘗試提出以下舉措來加強校企合作,從而促進人才培養。
1.更新校企合作理念。一般來說,實現畢業生就業使學校進行校企合作的第一目標,而企業會基于利潤目標和發展定位的要求來決定人才的取舍。教育產品的長周期性決定了教育應有預見性,如何把市場的短周期性和教育及人才培養的長遠性有效地結合起來,使校企合作不僅滿足企業當前的需要,還要滿足企業長遠發展的需要,學校要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與企業合作的方式,與企業建立全方位的緊密合作關系。
2.創新校企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領域。通過校企合作,實現校企雙贏。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可以是“訂單式”培養,即職業教育院校根據企業的用人需求,為企業“量身定做”培養、培訓急需的、相對固定數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定向輸送給相關企業。也可以是合作培養,如合作開辦相關專業,建立聯合培訓中心,聯合設立實習實訓基地,合作培養“雙師型”教師、專業技能推廣人員,這種形式可以面向社會,培養、培訓的內容可根據市場需求確定,達到“零距離”上崗。
3.建立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和考核體系,加強教學與企業的結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可以成立由院校專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及旅游企業的管理專家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專業指導委員會的任務重在“指導”,具體項目包括:對專業設置進行論證,對課堂教學改革與建設提出意見,對人才培養效果進行評價,對校企合作模式進行探討。專業指導委員會還直接參與專業課程設置及專業教學改革。這就要求實現學校和企業資源共享,包括實訓實習設備、信息資源、人才資源等。要通過校企合作改變職業院校傳統的課程體系,使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真正適應市場需求。另外,需要建立健全實踐教學質量考核體系,可以根據學分管理辦法,對課堂實驗、實訓基地實踐和企業實習等實踐環節,做出明確的教學要求和考核辦法,并把要求和規定編入到實習大綱中,分發到學生手中,在安排學生進行企業實習時,要積極主動的與企業經理和員工加強聯系,擴大感情交流,與企業合作,制定詳細、周密的計劃,規劃考核點,在時間和地點上不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秩序。
4.注重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與更新,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可以通過定期為教師提供“充電”學習機會,讓教師了解新流程、新技能,拓展知識領域,豐富教學課堂;有計劃選派專業教師到企業一線參加鍛煉和學習,最終實現全體教師的輪訓;鼓勵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并取得相關技能考核等級證書,實現持證上崗;積極從企業選聘優秀專業人員擔任指導教師和兼職教師;改革高職學院教師考核標準,不再以科研論文和教學工作量為惟一目標。
實踐表明,成功的合作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的,職業院校應不斷更新校企合作理念、探索和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形成吸引企業參與合作的實力和魅力,使職業教育緊貼市場需求,真正辦出水平,辦出特色。
參考文獻:
張小建:大力推進校企合作 加速培養高技能人才.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