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傳統的企業文化結構劃分方式,視野過于狹隘,對現實企業文化工作指導性不強。本文從系統和諧角度出發,以企業文化主體范圍為依據,創新性地將企業文化劃分為個體文化、組織文化、社會文化、自然文化,從而豐富了現有企業文化結構理論,并有效彌補了傳統劃分方法的不足。
[關鍵詞] 企業文化 結構 系統 解構
一、傳統的企業文化結構劃分方式
企業文化是通過各種載體的不同現象表現出來的,因而具有豐富的外在形式。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企業文化進行不同的分類。例如,以企業內部人員為分類標準,可以分為領導者文化和員工文化;以企業關注的焦點為依據,可以分為戰略文化、品牌文化、營銷文化等。雖然企業文化的劃分標準眾多,但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認同度較高的一種劃分標準是根據企業文化現象的可見程度來劃分。按照這種劃分標準,可以通過以下四個層次來分析企業文化,即物質層、行為層、制度層和精神層。
二、對傳統劃分方式的重新解讀
上述對企業文化現象結構的劃分,有助于我們理解企業文化的組成成分,使我們能夠初步了解企業文化結構。但是這樣的劃分對企業文化工作的實際指導作用有限:首先這是一種理想的劃分標準,其中的任何一個層次都不可能絕對的排他,行動通過物質和制度來貫徹,精神通過物質、制度、行動來反映。每一個層次的內容都會包含其它的部分,不可能單獨成為一個絕對的實體。其次,企業文化在實際工作中會同時涉及各個層次,各方面工作需要齊頭并進展開。企業文化涉及人的思想改進、工作進步,涉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改善,涉及對企業外部優秀成果的不斷吸納和對自身問題的不斷修正,企業文化是一項時時有思想處處有行動的工作。
總體看,目前對企業文化現象的歸類將企業文化內容孤立起來,視野過于狹隘,對現實中的企業文化工作指導性不強。我們需要以企業組織做載體,為企業文化配置相應的人力、物力、知識等資源,在真實的企業中對企業文化結構做重新解讀。
現實中的企業文化,在表現精神層時,常常會通過企業文化手冊等形象載體作依托。有了大家認同的企業精神,下面就需要組織來保障。可以通過設立專門的領導機構或者由黨委和工會兼職管理企業文化,要延伸出企業文化職能部門,選舉企業文化專員,負責組織、規劃、布置、貫徹企業文化領導層對企業文化的指示。在基層還要設立企業文化活動小組,切實落實企業文化中的各項具體措施。企業文化中要有企業精神,要有組織保障,要有制度機制,還要有企業文化產出和循環。需要注意的是,企業文化制度要與其他企業機制連接成一體,滲入到其他機制之中去,以嵌入式的形式產出企業文化成果。企業文化制度代表企業文化的常規劃和常態化,意味著企業文化工作已經和其他工作融合在一起有序進行。企業文化不是企業的“興起”之作,而是需要企業長期貫徹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企業文化的產出可能包括業務創新、員工進步等等,產出不是一個靜態的終結狀態,產出要作為新的投入資源反饋給企業文化,以便企業文化不斷完善、改進和提升。以上對目前企業文化現象結構的重新解讀提醒我們,傳統劃分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立足于現實、從系統和諧的角度全面把握企業文化將是必然選擇。
三、基于新企業文化理論的企業文化系統劃分
企業并非封閉的實體,它處于社會大系統之中,必然受到社會等宏觀環境中諸多因素的影響,并與之發生交互作用,“企業與社會無限地相互滲透”。以企業組織為載體的企業文化,也并非僅僅關注企業中的文化,無論是企業內部員工還是企業外部社會都是企業文化作用的對象,我們把這些對象稱為企業文化主體。按照企業文化主體范圍的大小,可以對企業文化結構重新進行劃分,依次為個體文化、組織文化、社會文化、自然文化。
1.個體文化
個體文化是企業文化作用于員工個人形成的各種文化子系統。處于企業中的個體,長期受企業文化的浸潤和影響,自覺或不自覺的就會將企業文化中的某些倫理觀念或思維方式應用于個人的家庭生活、工作生活和人生思考中。同時個體在不斷思考、不斷實踐的過程中,也會將個人的感受反饋到企業文化中來,使企業文化不斷吸納新鮮元素持續進行文化完善和文化提升。個體文化系統中主要包括家庭文化子系統、工作文化子系統、人生成長文化子系統。家庭是社會最小的經濟細胞,家庭成員在朝夕相處的過程中通過個人文化的相互融合,形成獨特的家庭文化。家庭文化既包含有整體感、骨肉情,又包含有家長意識和服從意識。工作文化是對家庭文化的一種拓展。工作文化研究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對工作中各種現象的看法。人生成長文化是個體文化中認識最深刻、涉及內容最廣泛的一種文化形式。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人生成長文化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2.組織文化
組織文化是企業文化作用主體中的核心部分,發展企業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促進企業的進步。在建立企業文化過程中,企業要充分考慮自身特點,將所有制結構、行業特點、組織規模等納入到影響企業文化的主要組織因素中;同時,企業文化一旦形成,也必然會對企業的上述組織特征產生反作用。在企業文化與組織特征的交互作用下,企業文化將越來越適應組織特征,從而可以更好地促進企業發展、滿足企業需要。組織文化系統主要包括所有制結構文化子系統,所有制結構是組織影響企業文化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所有制結構意味著不同的產權關系、不同的經營性質,以及對公平等價值認知的不同,進而導致不同的行為方式;行業文化子系統,行業文化子系統主要是研究本行業相關的基本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規范,以及與此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等對企業文化的影響;組織規模文化子系統,企業的不同經營規??赡芤矔е缕髽I文化的取向不同,我們把這一特點歸為組織規模文化子系統對企業文化系統的影響。
3.社會文化
社會文化是企業文化作用主體中較為宏觀的一個層次。企業是社會系統中的一部分,不斷與社會系統發生能量轉換。企業文化是企業系統的一部分,必然也與社會系統發生交互作用。企業文化中的某些倫理觀念和思維方式會對當時社會的社會風尚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而當時社會的文化氛圍也會深深地影響企業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社會文化系統下主要有以下二部分:①民族文化子系統,民族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所積累形成的器物、制度和觀念體系的總和,是特定國家或民族地理環境,以及由此而決定的生產方式的折射和反映。②宗教文化子系統,宗教文化是一種信仰體系和價值觀體系,它為人們提供了把握人與世界關系的世界觀。
4.自然文化
一般意義上,談到作用對象或者作用主體時,社會往往成為范圍最廣的一個層次。我們這里即將論述的自然文化,賦予了傳統意義上的作用主體內涵以質的提升。自然系統強調,人不管能力多強,都應該客觀看待自己作為世界的一部分?!暗婪ㄗ匀弧?,即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要始終懷著敬畏之心去認識自然中蘊涵著道的內涵,而且要嚴格遵循以道為本的客觀規律。
自然文化是一個有著極其深厚內涵和廣闊外延的概念。狹義的自然文化是人和社會的存在方式,它反映了歷史發展過程中人類的物質和精神力量所達到的程度、表現的方式、產生的成果。從廣義來講,自然與道同生,自然文化就是用“道”解宇宙、解世界,從而更深刻地認識文化內涵。
企業文化的發展與自然文化是相通、相融的。自然文化孕育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反映自然文化規律,并支持自然文化的持續演變。人們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時創造了物質和精神產品,這些產品尤其是精神產品,對自然文化的演變將起到核心的支持作用。社會中的精神產出實質上是一種人文精神,是時代精神、社會風貌的集中體現,將對自然文化的歷史性演變起到物質積累等基礎性作用。
參考文獻:
[1](美)弗萊蒙特·E.卡斯特 詹姆斯·E.羅森茨韋克:組織與管理(第四版)[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2](美)哈羅德·孔茨 海因茨·韋里克:管理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3](英)葆林·格雷漢姆:管理學的先知[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
[4](美)埃德加H 沙 因 郝繼濤譯[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5]Hofstede. G.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M]. Lond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