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財務管理工作是一項政策性、法規性和業務性很強的系統工作,在企業集團的經營管理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企業集團所有的經營決策都以財務核算為依據,在經營決策實施過程中財務部門合理的財務控制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主要論述了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 企業 集團 財務 管理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不斷加強,企業集團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加強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對保證企業集團經濟的健康發展,提高企業集團的整體效益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目前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決策機制缺陷。財務決策程序缺乏科學程序和長遠整體目光,對資金的籌集和使用缺乏科學規劃。財務管理活動往往受制于企業 “ 一把手 ” 的指揮,財務管理人員難以獨立堅持自己的原則。財務決策機制的缺陷是專斷型財務管理模式的一個突出特點。
2.約束機制缺陷。財務約束機制缺陷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外部約束機制欠缺。集團公司基本上都是所在地的重要經濟支柱,各級政府往往對集團公司進行重點保護,集團公司難免也會產生一定的特權思想。這樣,集團公司財務活動的外部約束機制基本消失。另一方面是內部約束機制缺乏約束力。包括集團公司總部本身缺乏約束力,集團公司對下屬子公司的財務管理同樣也缺乏約束力。
3.控制功能缺陷。財務約束機制缺陷必然會帶來控制功能的失效。在目前我國的多數集團公司中,所有者的代表即經營者與所有者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受經濟利益的驅動,企業主要負責人插手財務管理部門,經常對財務管理部門實行 “ 按需管理 ” 方式,從而導致財務控制功能失效。
4.信息質量控制缺陷。表現為公司執行財經紀律不到位,財務管理基礎工作不扎實,賬實、賬賬不符以及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等問題普遍存在。
5.風險防范意識缺陷。集團公司財務管理對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反應遲鈍,缺乏系統研究及應對措施。目前,我國集團公司的財務管理主要還是局限于傳統的手段及內容,十分缺乏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對影響集團公司發展前景的潛在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往往是已經要發生財務危機時才發現問題。
二、加強企業集團的財務管理的措施
1.樹立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觀念
企業管理要以財務管理為核心,這是企業集團管理的關鍵。企業的生產經營,表現為物流和人流的錯綜復雜變化,即人力資源穿梭于實物資源不斷的購買、生產和銷售環節中。但是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的背后,是企業的資金流。企業資金的收支,構成了企業經濟活動的一個獨立方面。財務管理就是以資金運動為特定對象的一種管理活動,以成本管理和資金管理為中心,透過價值形態管理,達到對實物形態的管理。因此,抓住了資金的流向和流量、抓住了企業財務管理,高層管理者就可以透過千變萬化的物流現象,輕松把握住企業管理的本質與核心點,所以說,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企業集團的高層管理者必須樹立起財務管理為核心的企業管理觀念。企業各級領導要把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綱”,充分發揮以財務管理帶動各項管理的綜合與組織作用,形成以實現企業管理主要目標為方向的合力,并使之最大化。總之,只有企業集團高層管理者在決策和在企業管理中真正把財務管理放到中心地位,認清財務管理的重要性,罷脫把財務管理當作后勤服務部門的觀念,財務管理在集團經濟活動中的核心作用才能有保證,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才能得到落實。
2.實施財務集中管理的方針
企業集團經常在管理中會面臨著“一抓就死,一放就松”的兩難局面,而造成這兩難局面的根源就是沒有認清財務管理與經營管理的差別,集團往往是“抓”的時候是什么都抓,把下級企業的積極性給“抓死”了,嚴重的還會使下級企業產生極大的逆反心理,對集團整體的經營發展帶來極大的破壞性;而集團在“放”的時候也是統統都放,財權、產權、經營權全部下放,造成集團對下級企業管理的失控,集團在管理時就會經常感到“力不從心”,而各個下級企業之間也是沒有配合,甚至還互相競爭,造成內耗。但是,如果我們將集團企業的管理區分為經營管理和財務管理,這一難題就會迎刃而解了,即“抓”的是財務集中管理,“放”的是經營管理權的充分分權。認識到這“抓放”內涵的不同和區別,企業集團的管理工作就如魚得水,收放自如了。
財務集中管理,是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必然趨勢和迫切需求,也是目前跨國公司普遍采用的主流模式。財務集中管理的核心是財務資源管理的集中,即通過財務集中管理將集團企業的資源進行統一管理、調配、監控,確保集團戰略實施得到充分的資源保證和信息保證。要做到財務集中管理,就必須建立以集團財務為中心,二級公司財務以及三級子公司為分支的三級財務管理網絡體系,采取集中資金管理模式,按照資金業務標準化、業務管理規范化、業務處理效率化、資金成本可控化和資金收益最大化的標準構建財務集中管理流程,使資金集中管理的集權與經營管理的分權有效統一起來,實現“錢權”分離,使集團管理工作達到既“抓緊”又“放權”的雙重目標。
3.運用財務管理信息化的技術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企業財務管理的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財務管理在空間上、時間上和效率上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極大地拓展了財務管理的職能,使企業集團財務集中化管理模式成為可能。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信息技術就是要搭建企業的財務管理信息平臺,充分利用網絡技術,使得集團能以財務為核心梳理企業管理流程,解決財務管理資金、物流、供應商、客戶、客戶與市場的信息孤島及時間、地域和人員差異的困擾,以財務管理為核心,將物流、資金流納入系統統一管理,財務與業務以及生產數據高度共享,網絡技術和數據共享可以保證問題及時被發現和得到處理,真正做到事前有預測和分析,事中有跟蹤和監督,事后有考評和記錄。與手工相比,在極短的時間里,就可以對大量信息和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使財務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更為先進、科學和高效。同時,財務管理信息化技術的使用,可以讓財務人員從繁瑣的“記賬、算賬”中解放出來,節省財務人員登記賬簿、計算、匯總、核對等工作時間,使財務人員重點轉移到了“管理”職能。
4.采用全面預算的財務管理方法
全面預算管理能夠將集團短期經營目標和長期戰略目標有效糅合,將企業的決策目標及其資源配置以預算的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實現的企業內部管理活動過程。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集團實現整合,加強集權管理,實現母公司對子公司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并被越來越多的企業作為開展集團化管理行之有效的突破口。企業集團由于層次繁雜,管理難度高,對集團資源的控制與運用就更需要做到心中有數,而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就能夠促進企業資源有效配置、實現企業目標、提高生產效率,有利于明確集團公司各自的責權利,實現企業集團的整體戰略目標。全面預算管理以對市場需求的充分研究和科學預測為前提,以銷售預算為起點,進而延伸到生產、成本費用及資金收支等各方面,最終形成預計的財務報表。同時,企業集團還需對預算執行情況按年度或季度進行評估,對當期實際發生數與預算數之間存在的差異,不論是有利的還是不利的,都要認真分析其成因,寫明擬采取的改進措施。通過分析出現差異的原因,找到管理中的強項和弱項,總結經驗與教訓,加強管理。
5.執行財務監督控制的措施
由于下級企業中存在著各自的經濟利益,加上信息的不對稱,很容易出現 “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問題,對集團的各項方針政策不貫徹或者怠于執行。因此,要保證集團財務管理機制的有效運行,還必須實行有效的財務監督控制措施。
(1)集團企業要以全面預算管理為核心建立起財務控制系統。全面預算目標一旦確定,就要層層分解下去,具體落實到每一個單位,給子公司以明確的經營管理目標和相應的責權范圍,便于子公司進行自我控制、評價、調整,同時也使集團的財務控制和監督有據可依。
(2)集團企業要從內部機構設置上保證監督控制職能的發揮。集團企業應設立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等各級監督機構,對各項經濟行為進行監督和控制,從不同角度對所屬企事業單位執行財經紀律、財務收支和經營管理活動所進行的內部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保證企業集團按照既定目標平穩運行與發展。
(3)集團企業還要從制度上保證監督控制的日常工作。主要是集團企業財務部門以及審計部門要定期稽查、評價下級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制定了完善的風險內控制度以及這些制度是否得到有效的運行;同時還要監督和完善下級企業對工程項目、經濟合同、對外合作項目、聯營合同重大經濟活動的操作流程和制度監控措施。通過制度的完善和執行,集團企業就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增強內部控制意識,發揮內部管理強有力的控制機制作用。
集團企業在面臨復雜的財務管理問題時,只有確保正確的財務管理觀念,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采用科學的財務管理方法,實行有效的監督控制措施,才能適應企業集團管理的新形勢
參考文獻:
[1]魏青峰 楊 華: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初探[J].電力財務會計,2005
[2]楊雄勝 陳麗花:集團公司財務管理.人民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