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裝力量從來就不以海軍聞名。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陸軍一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力量構成中占據統治地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現在正高懸國旗,航行在非洲海岸以及全世界的海洋上。在建軍60周年紀念日上,解放軍海軍在青島組織了一次盛大的海軍閱兵,25艘解放軍海軍戰艦和來自其他15個國家的20艘艦船參加閱兵。但是,請不要被閱艦式的盛大排場所迷惑,中國不是做樣子,他們是認真的,在對待海權問題上,中國正在建造一支現代化的海軍艦隊以保護他們的海上權益。
擁有60艘常規和核動力潛艇以及超過75艘水面主戰艦艇的解放軍海軍已經成為太平洋上第二大海上力量,僅次于美國,盡管解放軍海軍艦艇的先進程度還無法與美軍相比,但這種情況正在迅速的改觀。解放軍海軍仍然有弱點,比如它的遠洋作戰能力和遠程兵力投射能力都有限,并且幾乎沒有任何作戰經驗。但是現在海軍建設是北京的優先項目,所以它能得到資源上的傾斜。
考慮到解放軍海軍的不斷發展,美國海軍在反潛戰、海外基地,航母數量、導彈防御、武器研發甚至空間項目各個領域都面臨自冷戰以來最大的挑戰。
很久以來,美國都將太平洋視為自己的內湖,但是這種情況不會長久了。
未來只有中國先進戰機能挑戰猛禽
現在,支持建造更多架F-22戰機的人們再度遭遇強壓,因為美國空軍領導人與參議院高級軍事專家都宣稱美國無需在現有187架F-22戰機采購計劃的基礎上再購新機。所以,為了爭取建造更多的F-22戰機,該型戰機支持者們不得不改變戰術,不但強調美國未來可能遭遇到的假想威脅。還一再強調這些天來出現的最有競爭力的論點:維持F-22戰機生產線,能夠保住25000個高薪工作崗位。
要求停止生產F-22戰機的人們指出,F-22戰機旨在應對蘇聯戰機。不過,蘇聯能夠與F-22相媲美的戰機還沒有建造出來,這個國家就已經不復存在了。很快,參議院將就這一修正案進行投票。投票的結果將決定F-22戰機的命運,這將檢驗美國是會像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提倡的那樣打造一支強大而均衡的軍事力量,還是會因優先項目是保護工作崗位而非保衛國家需要的立法者們使蓋茨的計劃脫軌。
現在,無論是在阿富汗還是在伊拉克,都看不到F-22戰機的身影。這是因為這種機型設計用于和同樣先進的機型進行進行遠程空對空決斗。預計,未來中國可能研制的先進戰機是能夠挑戰F-22唯一戰機,而這正是如今F-22戰機支持者們的重要論點。不過,奧巴馬總統認為187架F-22戰機已經足夠使用,奧巴馬在7月13日寫給萊文和麥凱恩的信中寫道:“我們不需要那些戰機。”
接納中國的全球安全雄心
美國《華盛頓季刊》7月刊
作為一個疆域遼闊的大陸型國家,中國傳統安全戰略一向著眼于保衛其漫長、不穩定的邊界。作為一個面臨社會和政治分裂挑戰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將繼續限制軍力投送支出。但這種一貫的保守戰略不會阻止北京去應對其全球活動擴大所帶來的新安全威脅。隨著中國變為一個懷有全球雄心的貿易大國,其國家安全利益也正變得全球化。中國的發展已到了一個重要階段,最初它對投送兵力不感興趣,如今正日漸自信地在外交政策中使用軍力。
中國的安全利益及實施保護的政治意愿在上升。隨之而來的是,北京逐漸將其一部分軍事資源轉向遠距離作戰行動。這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從現實角度講,中國挺進世界偏遠地區的能力仍然有限。如果到下一個10年,中國在臺灣海峽的軍力優勢不可匹敵,其在遠距離作戰領域的相對弱勢將給予美國巨大的新籌碼。盡管中國懷有全球軍事雄心,美國將繼續有足夠的優勢制服它。從北京的角度來看,這意味著合作不可避免。
如果不能將其打敗,就加入其中吧。美國應該繼續期待中國的全球安全雄心。一旦認識到諸多共同利益,就必須視中國為伙伴而非對手。但是,如果不解決存在于兩國間的安全困境,比如臺灣問題以及鄰國擔心未來面對一個咄咄逼人的中國卻得不到盟友的支持,那么真正的戰略軍事伙伴關系將是不可能的。華盛頓應該用包容性制衡戰略來應對這種困境。
王者歸來
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中國簡報》2009年第14期
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五大武器出口國,排在美國、俄羅斯、法國和英國四大傳統武器供應國之后。實際上,早在2007年,中國就已經超越法國成為第四。幾乎所有的中國出口武器都賣給了發展中國家,這原本也是四大傳統武器出口國的產品傾銷地,現在中國以一個競爭者的面目出現了。如果按照出口武器實際交付量計算,2007年,中國的排位不是第五,而是第三。中國最大的市場在亞洲、中東和非洲。事實上,在2004-2007年間。中國向非洲出口武器最多的國家。中國的主要客戶包括巴基斯坦、埃及、孟加拉國、伊朗、津巴布韋和贊比亞。
所有這些跡象都表明,中國已經回到全球武器市場中來了,并且是作為一個主要“玩家”。2007年,北京簽署的武器出口協議總值38億美元。這是過去十年中的峰值。近些年來,中國海外武器銷售額平均每年達到20億美元,遠遠超過上世紀90年代的數字(當時,中國的年度武器出口額不到10億美元)。盡管前景看好,但中國的武器出口仍然面臨巨大挑戰——如何保持自己產品的高競爭力,如何保持出口額持續不斷的上升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