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科技城肩負著提升蘇州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加快產業轉型的使命,并以明確的定位吸引著越來越多科技創新企業入駐。
“北有中關村,南有科技城”,有行業資深觀察家作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也恰如其分地表明了蘇州科技城的發展目標。10月21日,蘇州科技城的一支團隊悄然來到北京,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企業懇談會,共有來自北京的80余家高科技企業參會,其中數家現場就對入駐蘇州科技城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
蘇州科技城管委會主任徐炳興向記者坦承:“蘇州原有的科技創新資源比較少,下一步的發展要繼續發揚融合、開放的精神,要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海納百川、廣招賢達,打造出很好的平臺和政策環境,吸引各地的企業和人才到蘇州科技城謀求發展。”
科技創新大手筆
盡管從經濟總量上來說,蘇州僅次于滬京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地區的發展長期以來建立在加工制造型、外向型的基礎上,近年來已顯露出不可持續性。在這一背景下,作為國家首批高新區之一,蘇州高新區開始主動謀劃產業轉型之路,蘇州科技城被當作重要的戰略高地和發展載體。
作為全國首家由科技部、江蘇省政府和蘇州市政府共建的大型科技創新基地,蘇州科技城先后被列入江蘇省、蘇州市“十一五”發展規劃重大科技項目、蘇州市創建“國際新興科技城市”十大工程,是江蘇省、蘇州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核心基地和集聚區。
自2003年起實施規劃,2006年后展開大規模創新載體建沒和項目招商,蘇州科技城迅速崛起。S年來,累計投入86億元資金,建成研發創新區、產業示范區和中央配套區三大功能區,以及蘇高新軟件園、微系統園、軟件大廈、IT實訓基地等各類創新載體。
面積達25平方公里的蘇州科技城啟動之初就前瞻性地將自主創新作為戰略發展重點。眼下,在科技城的北部區域,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等新興產業已初具規模,特譜風能、紐威機床等一批創新型企業已建成投產。在南部區域,生物醫藥與醫學工程、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正迅速崛起,共有100多家知名科研機構、設計開發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入駐。
產業轉型先鋒軍
目前形成的良好的創業環境,正是蘇州科技城在建設過程中著力營造的結果。據徐炳興主任介紹,從科技城開發之初,定位就非常明確。提出了“科技、山水、人文”的理念,凡是不符合的產業都不能進來。有一個比較大的項目談了很長時間,但由于環保方面的考慮,最終沒有入駐科技城。
這種理念與蘇州整個產業轉型大戰略密不可分。蘇州最訓的發展是從鄉鎮企業起步,之后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借助外資繼續得以迅猛發展,盡管打造出了較為堅實的產業基礎,但不容忽視的是,產業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相對來說較低。徐炳興主任表示:“有這么大的經濟規模,就考慮要向產業鏈兩端發展:一端是研發創新,一端是后面的技術服務。所以科技城肩負的使命就是,如何在此基礎上提升蘇州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加快產業轉型。”
最近,蘇州高新區又出臺了“2*3”產業振興規劃,作為高新區的一個新崛起的“核心區”,科技城將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華東服務外包中心和蘇州西部城市副中心,蘇州高新區科技創新示范區、產業轉型先導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一園、兩中心、三區”建設。
如何吸引科技創新企業和人才,就成為蘇州科技城整個團隊的重要工作內容。徐炳興主任分析道:“由于各地開發區的競爭和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們現在發現引進外資并不能帶來更好的效果,而是將重點放在央企和民企上。”
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中科院物理所蘇州研究院、半導體所、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5研究所、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214研究所等一批“中字頭”科研機構已經入駐。而實力雄厚、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民企也是科技城瞄準的目標,像總投資30億元的特譜風能正式落戶科技城,建成后這里將成為中國最大的風力發電機組的生產基地之一;太陽能光伏領先企業阿特斯也有將總部放在科技城的整合計劃。
隨著一批行業領頭羊的入駐,蘇州科技城已形成了產業聚集效應,越來越多的科技創新企業開始關注著這塊創業熱土。徐炳興主任表示:“我們的目標是把科技城建設成為國際先進、國內一流、長三角最為活躍的科技創新高地,希望各路人才到這里建功立業。”
創新者的新家園
邱鋼在美國生活了20多年,于2006年回到國內,幾經考察后,與孫建國等人在蘇州科技城一起創立了蘇州凱迪泰醫學科技有限公司。
凱迪泰主要致力于心、肺介入式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研究方向包括心血管新一代支架、干細胞介入治療系統、家庭心衰病人管理系統、無創雙向呼吸機、無線遠程心臟監護系統和微創介入診斷、治療等技術。據邱鋼介紹,凱迪泰自主研發的國內第一臺無創雙向呼吸機可用于甲型H1N1流感的治療,并且已打入國際市場。
談到選擇蘇州的原因,邱鋼表示,這里的電子產業比較發達,有很多可以借用之處,而蘇州科技城的領導眼光長遠,非常歡迎有創新力的創業企業前來,在整個公司的建設過程中都提供了很多幫助。她還提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細節:“我們做介入治療導管實際上是很細致的活兒,我們在這邊招的員工有可能曾經做過繡娘,非常合適。”
邱鋼向記者透露,凱迪泰去年的銷售收入達到300萬美元左右,今年將增長1~2倍,并預計于3~5年后上市。正因為擁有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和高速成長的潛力,凱迪泰已經吸引了CID等機構的投資。邱鋼也和公司董事長孫建國一起,獲選為“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
生于中國臺灣的洪錦維也在2008年末成為“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之一,并獲得了包括科研經費資助等多項支持。他此前曾供職于飛利浦等公司,長期在歐洲工作,2007年攜帶著核心技術來到了蘇州科技城創立了蘇州瀚瑞微電子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他時,他正為10月下旬推出的Windows7操作系統興奮不已,因為這將是瀚瑞迎來業績爆發式增長的契機。
瀚瑞微電子是一家專業IC研發以及模塊化解決方案提供的公司,其核心技術之一為投射電容式觸控技術,據洪錦維稱,瀚瑞是全球第一家有能力支持到10寸以上投射電容式觸摸屏的電容式觸控IC設計公司。多點觸控功能是Windows7推出的最大賣點之一,而瀚瑞提供給客戶的解決方案早在今年6月就率先取得了Windows Logo的認證。
從一個人只身來到蘇州,如今發展到80余人的規模,洪錦維對蘇州科技城的多方支持非常感激。他表示,像政府方面給予的直接資金資助,幫助公司度過了艱難的研發投入階段。像很多居住在蘇州的臺灣企業家一樣,洪錦維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地方:“科技城感覺有點像歐洲,沒有那么擁擠,環境比較好,員工比較容易靜下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