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和“參與”這兩個互聯網的重要特性去改進傳統產業,一定能夠找到新的互聯網創業機會。
在過去十余年中,互聯網領域是中國創業最活躍的土壤,成就了一大批年輕創業者的夢想。但是,在我們盤點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時,也不免會有些遺憾,那就是“山寨”文化。門戶網站是雅虎的山寨版,電子商務是亞馬遜的山寨版,搜索引擎是Google的山寨版……幾乎任何一種美國成功的互聯網模式,中國就會迅速出現一大批山寨版跟隨者。
那么,中國互聯網創業是否只能等著美國出現新模式然后去“山寨”呢?如果美國不出現新模式,中國創業者還能在互聯網領域創業嗎?
讓我們看看互聯網商業模式的主要類型,就可以回答這些問題了。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主流的商業模式可以分為三類:技術型,基礎應用型,擴展應用型。
■技術型主要是指提供互聯網的基礎信息技術的商業模式,如CISCO、SUN等。美國企業在這種模式里具有獨特優勢,因為互聯網的技術標準是由美國制定的。
■基礎應用型是指以電子郵件、搜索引擎、BBS、網絡游戲、博客等網絡基礎應用為商業模式,這些模式大多也起源于美國,然后傳播到其他國家。這類模式的公司非常多。
■擴展應用型則是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其他商業領域而誕生的商業模式,如:eBay、Amazon等。這種商業模型的主要動力來自于市場,不同的市場可以誕生不同的擴展商業模式,如中國的阿里巴巴、淘寶都是典型代表。
所以,結論是:中國完全可以誕生自己的互聯網擴展型商業模式。
互聯網的誕生,不僅拓展了信息技術這個行業,而且隨著信息技術的逐步普及,互聯網必然會滲透到其他行業,進行效率優化。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就會發現互聯網創業的機會還有很多。比如淘寶,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提高傳統產業效率的案例。我們不妨去研究各種傳統產業的價值鏈,同時試圖用“信息”和“參與”這兩個互聯網的重要特性去改進傳統產業,一定能夠找到新的互聯網創業機會。
如果從“市場驅動”來分析的話,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活用品制造國,這為“互聯網擴展應用型商業模式”的誕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這種苗頭已經開始,如最近誕生的“敦煌網”和“LightInTheBox”。我相信這樣的模式還會更多,而且全球互聯網的新商業模式也會更多的來自中國。
這對很多有志于在互聯網領域的創業者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但是創立一個擴展應用型商業模式,起步的要求則會更高。首先創業團隊中必須有深入了解互聯網特性的人才,同時也必須有深入了解傳統產業的人才。這兩類人才一起充分合作才能找出商業模式的核心要點,而這樣的結合并不容易。其次,一旦這樣的模式實驗成功,又將面臨兩大強敵:一是已經成功的互聯網公司,他們具有很強的用戶優勢和資本優勢。二是已經成功的相關傳統企業,他們具有強大的產業鏈上下游優勢。只有成功抵御了這兩大強敵后才能最終成功。
所以,將眼光放在“擴展應用型商業模式”上,就一定能發現新的互聯網創業機會,但啟動創業則需要結合更多的傳統資源,才能最終成功。相信中國必將出現一大批這樣的商業模式,從此擺脫“山寨”文化,并成為互聯網領域的模式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