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如何保持團隊的士氣?在無法給員工更多經濟激勵之時,怎樣激活積極性?在裁員以后,能否讓留下來的員工保持樂觀心態?
最近,來自紐約的網站設計及營銷企業Blue Fountain Media不費吹灰之力,便為公司獨具價值的團隊成員搭建了一個公共榮譽展示論壇,在經濟低迷時期鼓舞了士氣。
在該公司的在線營銷總監阿爾漢·凱瑟(Alhan Keser)看來,每一個員工都可以通過社交網站成為自己公司的品牌大使,員工中最有創意的工作可以在公司的博客上登臺亮相。“這一舉措能夠讓員工對公司產生信賴感,并認為自己是公司的主人翁。”
辛迪·溫特萊斯(Cindy Ventrice)著有《使員工快樂:表彰員工的積極效果》(Make Their Day!Employee Recognition that Works)一書,她認為,在經濟不景氣時期,中小企業主尤其應該肯定員工的辛勤工作及貢獻。如果在困難時期能夠對員工贊賞有加,當形勢好轉時,這些人也會對你不離不棄。給予足夠重視
人們普遍認為對員工的認可方式不外乎升職、加薪,然而實際上,讓員工感受到自己在公司的重要價值有許多其他方法。企業主的工作方式,往往會影響員工對公司的看法:如果方法得當,會強化員工的歸屬感;反之亦然。
道格·多蘭(Doug Dolan)以自己的玫瑰餐廳(Rose Restaurant)為例,闡述了激勵員工的重要性:“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如果我認為自己受累于環境,那么我的團隊也會懷有同樣的感覺。我信任員工,認可他們的工作,從而讓他們保持積極的信念——‘公司是重視我的!”’
對員工的認可分為不同的層面,幾乎所有公司都或多或少會動用“財政手段”,比如提供健康保險、彈性工作時間及獎金等方式來實現。但是,與數百位雇員交流后,溫特萊斯發現,最有意義的認可是給予員工“機會”:“獎金等方式是一種實物激勵,但是員工認為給予‘機會’才是管理層對自己的真正認可。”給予機會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比如,放心地將公司的重要客戶交給員工,或者讓他們接觸公司的一些重要數據。此外,溫特萊斯稱,調研還發現,員工認為單個點名表揚遠比肯定整個團隊更有價值。
溫特萊斯表示,在員工心目中,存在一個“50/30/20”法則:僅有30%的員工能從同事的肯定中獲得成就感,20%的員工能夠從公司的實物獎勵中得到滿足,而50%的員工則需要來自經理等公司高層的直接認可。在最近的一次調查中,還發現70%的受訪者認為最有意義的認可來自經理層。“誰決定我們能否獲得升遷機會、我們希望給誰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就想讓這個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認可自己。這是人之常情。”
舞蹈編排及藝術發展公司Do Dat僅有30%的員工能從同事的肯定中獲得成就感,20%的員工能夠從公司的實物獎勵中得到滿足,而50%的員工則需要來自公司高層的直接認可。Entertairtrnent的老板賴安·羅賓遜(Ryan Robinson)對員工從來不吝贊美,他奉行這樣一種哲學:不快樂的員工,同樣也缺乏生產力。“告訴員工,他們為項目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讓所有的員工認為他們是我寶貴的財富,是公司宏偉藍圖的描繪者。”
在最近的一次調查中,溫特萊斯發現,有70%的人表示,最有意義的肯定和贊揚來自他們的直接上司。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非常重要,要考慮清楚到底怎樣做才能真正激勵員工,事實上這并不依靠外部資源,而完全由經理層驅動。
創建密切聯系
在一家小公司里,領導者沒有理由不知道每一個員工的名字、他們的工作內容及他們的愿望。溫特萊斯稱,沒有尊重,何來認可,何來歸屬感?
很多時候,管理人員認為自己給予了團隊很高的評價,但往往由于缺乏尊重而沒有達到任何實際效果。溫特萊斯打了一個比方,一位與經理關系非常好的員工,原本有一天假期,但經理需要他加班,他會認為這是對自己的認可,從而放棄休假;另一位員工則與經理關系比較糟糕,即使給他1,000美元的額外獎金,他也會想:“經理要玩什么花招?他到底想要我干什么?”
給予認可其實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如果經理與員工關系非常鐵,予以口頭肯定即可。對那些暫時沒有被認可的員工,如果能夠指出他們的優點,并予以其肯定,這些員工工作起來可能會更賣力。
在2007年進行的一項員工調查中,溫特萊斯發現,讓員工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并不需要花費很大的代價,其中的57%是完全不用花費的,80%在20美元以內,昂貴的東西效果可能并不明顯。“在現在的經濟形勢下,這是一個大好的消息。”
有些領導者可能認為如果要贊美一個人,這個人會向他要求:“既然我這么好,應該給我加工資。”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在員工心目中,工作出色和加工資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他們會正視公司的發展形勢。在困難時期,他們只要能夠感覺到自己有價值就行。”反之,如果一個公司形勢大好,財源滾滾,但員工的收入并未因此有任何提高,這些人會感覺到自己不被賞識。
善待離職員工
在不得不裁員的時候,恐懼的情緒會在公司擴散。盡管恐懼也是一種激勵因素,但是它無法帶來忠誠度及創新。如果裁員不可避免,對待離職員工的不同態度,對在職員工的心理也會有完全不同的影響。
軟件企業Remedy在裁掉一大批員工后,還允許他們在公司內自由走動、從容離開。該公司并未損失任何機密信息,留下來的員工依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并清晰地體驗到公司對員工的尊重。此外,對留下來的員工開誠布公非常重要。他們一定有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需要解答,與“瘦身”后的團隊一一溝通,能夠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重要價值。
溫特萊斯建議公司身體力行,“直接問問你的員工”,看看激勵措施到底效果如何;如果公司規模在30人以上,問卷調查也是一個不錯的跟蹤反饋方式。
(譯 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