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不同病期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有輕重不同的癥狀,有的有典型的癥狀(“三多一少”),有的僅僅突出某一個癥狀,還有的是非典型的、似乎很難與糖尿病聯系在一起的癥狀。下面就逐一給讀者介紹:
一、糖尿病的典型癥狀
多尿:指患者尿的次數和尿量增多,每24小時可達20多次,尿量可達2~3升甚至10升之多。
多飲:患者尿多之后使體內的水分減少,引起大腦口渴中樞的興奮而思飲。
小貼士:由于老年人中樞神經感受性減弱,盡管體內水分丟失明顯,但口渴中樞卻無感覺,也不思飲,這就是造成老年患者中常見且死亡率很高的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的原因。
多食:由于血糖不能進入細胞內,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使機體所需的能量得不到滿足,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大腦的饑餓中樞就會興奮,就會促使患者多食,且進食后無飽腹感。
小貼士:在2型糖尿病早期,由于高胰島素血癥的關系,患者的血糖利用加快,出現餐前饑餓感明顯,甚至出現低血糖。這往往是2型糖尿病的首發癥狀。
消瘦:由于患者體內葡萄糖利用減少,脂肪分解增加,蛋白質合成不足且分解加快等因素,使患者變得消瘦。
二、糖尿病的其他癥狀
糖尿病患者除有以上“三多一少”的典型癥狀外,還可出現疲乏無力、易感染、皮膚感覺異常、視力障礙、性功能障礙及X綜合征(2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癥而同時或先后出現的高血壓、高脂血癥、肥胖、冠心病、高黏滯血癥等)。
三、關注糖尿病的并發癥
我國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預防和控制,主要遵循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慢性病防治策略,開展以人群為基礎的糖尿病三級預防和綜合防治。通過健康教育,提高全社會對糖尿病危害的認識,并針對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年齡40歲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者、以靜坐生活方式為主的人群)、高血壓患者、血脂異常者和生育過巨大胎兒(4000克以上)的婦女等,要加強定期檢查,以做到對糖尿病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
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包括血管和神經兩大類,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眼部。易引發白內障、視網膜病變,有失明的危險。
(2)腎臟。會導致腎功能衰竭,身體里很多廢物無法排出,所以就容易引起尿毒癥。
(3)神經。主要為神經麻痹,易引起手腳麻木、腹瀉、便秘、年輕男性病人陽痿等,同時亦可能會影響心臟的跳動、胃腸的功能、感覺運動等。
(4)血管。因為血液中的高血糖將會引起動脈硬化,容易發生腦血栓、腦中風、腦梗死、心絞痛、冠心病等,有造成偏癱、半身不遂的危險。另外,下肢血管病變,易造成腳冷,間歇性跛行。若有傷口產生,則傷口不易愈合,易引起肌肉組織壞死而有截肢的危險。下肢血管病變者,一般會有神經病變,感覺不敏感、遲鈍,雙腳燙得起泡也不感覺疼,有的已爛到骨頭了,也不感覺疼。
此外,還會發生一些泌尿系統病變,如并發腎盂腎炎、膀胱炎、皮膚病變,如起癤和癰、腳癬、陰部瘙癢等。
四、高危人群要提防
對于大多數的2型糖尿病病人來說,糖代謝紊亂由輕到重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高危人群階段:包括中老年人、糖尿病人的親屬、肥胖者、代謝綜合征者,或生過大于4000克以上的巨大胎兒婦女等。
2.血糖升高階段:處于高危人群階段的人,如果不注意預防,那么他(她)就會沿著糖尿病進展的道路發展,即進入血糖升高階段。目前國際上把這個階段稱為糖調節損害階段,實際上就是血糖已經升高,超出正常值,只不過還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而已。對于這部分人,也可稱為血糖升高者。
3.糖尿病階段:血糖升高者,如果不注意預防,則很可能發展為糖尿病。一旦發展到糖尿病階段,逆轉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五、控制血糖是根本
2004年我國對空腹血糖正常值和餐后血糖的正常值進行了修訂,空腹血糖正常值應小于5.6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血糖小于7.8毫摩爾/升。年齡在70~80歲的老人,不要求他們血糖完全在正常值范圍內,可以比正常值稍高一點。若老年人出現低血糖,血糖太低會影響心臟、大腦的功能。
糖尿病是一種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疾病。所以,控制好血糖,是防止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發生的根本所在。在生活習慣和飲食上,最好不抽煙、不喝酒,吃低鹽、低脂、低糖食物,要加強身體鍛煉,同時還要定期到醫院檢查,調整治療方案。
相關鏈接
糖尿病病人的飲食禁忌
禁忌的食物: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白糖、紅糖、葡萄糖、果糖、糕點、果醬、蜂蜜、蜜餞、冰激凌等。
少吃的食物:對于脂肪和淀粉含量高的食物,糖尿病患者應注意少吃,如土豆、山藥、芋頭、藕、洋蔥、胡蘿卜、豬油、羊油、奶油、黃油、花生、核桃、葵花子、蛋黃、動物的內臟等。
較適宜的飲食:糖尿病患者應以進食粗雜糧(蕎麥、燕麥片、玉米面)和蔬菜為主,再配以一定數量的蛋白質類食物(瘦肉、牛奶、雞蛋、豆制品等)。這樣的飲食還有利于輔助藥物治療,促進病情穩定。
另外,由于水果中也含有糖分,所以糖尿病患者也常把水果作為飲食的禁忌。這種做法也不是完全正確的。水果中含的是果糖,其含糖量多寡與成分不一,切不可與普通糖等同看待。下面介紹的水果可供糖尿病患者服用時參考:
每百克食品含糖量在10克以下的有青梅、西瓜、甜瓜、橙、檸檬、葡萄、桃、李、杏、枇杷、菠蘿、草莓、甘蔗、椰子、櫻桃、橄欖等,這些水果較適合糖尿病患者選用;含糖量在11~20克的水果,如香蕉、石榴、柚、橘、蘋果、梨、荔枝、芒果等,糖尿病患者就得小心選用了;每百克含糖量超過20克的有棗、紅果,特別是干棗、蜜棗、柿餅、葡萄干、杏干、桂圓等,其含糖量甚高,這些則是糖尿病患者的禁忌食物;西紅柿、黃瓜、菜瓜等,每百克含糖量在5克以下,又富含維生素的蔬菜,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將其代替水果食用。
糖尿病患者在吃水果時還要注意食量。西瓜含糖4%,梨含糖12%,香蕉的含糖量則為20%,相對而言,西瓜的含糖量較少,但吃上500克,就相當于100克香蕉或170克梨的含糖量,所以糖尿病患者吃水果時注意對量的控制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糖尿病患者吃水果的最佳時間也有講究,一般在兩餐之間或睡前進食比較合理,不要在進餐后就馬上吃。最好還是試探著吃,即在吃后2小時測尿糖,若尿糖增加則需減量,如水果減量后患者的尿糖仍高時,則應適當減少主食量。(湖北 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