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女人來說,孕育新生命是一生中最幸福、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從懷孕到分娩,孕婦的身體和心理都要經受一系列巨大的變化、而瑜伽可通過調節植物神經令身體、內部臟器及內分泌保持最佳狀態。具體來說,孕婦練習瑜伽有助于增強髖部、骨盆和脊椎的靈活性;增強體力和肌肉張力,提高平衡感、柔韌度,同時刺激控制激素分泌的腺體;增加血液循環量,加速血液循環,消除緊張和身體上的僵硬與疲勞等。總之,瑜伽練習讓未來母親的身體更靈活強健,感情愉悅,充滿活力,有利于分娩及產后恢復,有利于媽媽和胎兒的健康。
在整個妊娠過程中,孕婦可以練習不同的瑜伽姿勢,但必須以個人的需要和舒適度為準。建議孕婦從妊娠第4個月開始進行鍛煉。對沒有流產史、身體健康的未來媽媽,只要有能力,就可以開始進行一些輕柔的增強身體力量、提高肌肉柔韌性和張力的鍛煉。瑜伽的練習因人而異,練習中如有不適感,可以改用更適合自己的練習姿勢。
不管以前是否有過瑜伽練習的經歷,所有孕婦都必須得到醫生的允許,并且在有教授孕婦練習經驗的合格瑜伽教練的指導下進行。本文所設計的練習姿勢都可以在妊娠中進行,但初級、中級或高級的練習姿勢有所區分,練習分為:1.調息與放松;2.坐姿和臥姿;3.站姿。
調息與放松
可采用坐姿與仰臥姿勢,這套動作為初級者練習姿勢。
坐姿(圖1):兩腿向前伸直,右腿屈膝,并讓右腳緊靠左膝下側,左腿屈膝并把左腳放在右膝上面。頭、頸和軀干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兩臂放松,兩手放于兩膝上。
仰臥(圖2):躺在墊子或毛巾上屈膝,兩膝靠攏,雙腳分開比臀稍寬。隨著妊娠時間的增加,可以在膝部下放一個軟墊以便更舒適。仰臥時下巴朝上會引起頸椎緊張,可在頭下放一個軟墊。
功效:理氣調息,緩解疲勞和緊張感。
要領:同勝利式呼吸法。
注意:由于胎兒時時刻刻都需要氧氣,所以孕婦在練習任何姿勢時都絕對不要屏住呼吸。這套動作均采用勝利式呼吸法。
方法:勝利式呼吸法的主要特點是關閉聲門的氣管。聲門的位置在咽喉后部,勝利式呼吸時需要緊縮咽喉根部在鎖骨附近的肌肉。關閉聲門就如同關閉了控制空氣流進和流出的閘門,能讓你更好地控制呼吸。收縮聲門,緩慢呼吸至咽喉后部,然后再到肺。吸氣時讓空氣把肺和胸部全部充滿,用鼻子緩慢呼氣,保持聲門部分關閉。在整個練習過程中,注意力要集中在咽喉后部,而不是鼻孔。重復10次勝利式呼吸法,然后恢復正常呼吸,過一會兒再進行另外10次練習。
坐姿和臥姿(圖3)
這動作適于初級者按順序進行練習。
功效:消除頸部和肩部的疲勞及緊張感。
要領:肩部不要向上聳,保持自然舒展。
方法:選擇一個你認為最舒適的位置坐好。
A:吸氣,然后呼氣,下巴慢慢放下,并盡量靠近胸部(A1)。這個動作持續時間與呼氣時間相當。然后吸氣,慢慢抬起頭恢復到正常位置(A2)。再次呼氣,向上抬起下巴,把咽喉部位的肌肉往上拉伸(A3)。下巴朝上,張大嘴巴,然后閉合,重復3次。整個練習重復3個回合。
B:吸氣,伸開左臂與身體呈45°角。呼氣,頭向右倒,右耳靠近右肩(B1)吸氣,頭部恢復正常位置。重復3次,第3次呼氣時左手臂放下。然后伸出右手臂與身體呈45°角,重復前面的動作(B2)。
蛙式(圖4)
功效:伸展臀部和大腿內側肌肉。
注意:如果感覺大腿內側肌肉伸展過于劇烈,雙膝之間的距離可以稍微縮短。如果你感覺不到伸展的效果,雙膝可以分開寬些。
方法:屈膝跪坐,兩膝分開至舒適的寬度(C1)。雙腳放在臀部下并大腳趾相觸。雙手撐在兩膝之間稍靠前的地面上(C2),吸氣并抬升胸骨,保持脊椎直立。呼氣時手向前伸直,胸部盡量貼地(C3)。不要讓臀部從腳跟抬起。如果可能的話,將前額貼近地面。如果你感覺這個姿勢非常舒適,不妨將下巴貼近地面,加強伸展。保持這個姿勢,以感覺舒適為度,同時練習勝利式呼吸法。
仰臥式(圖5)
功效:伸展髖部和骨盆的關節及肌肉。
注意:妊娠30周以后不能練習這個姿勢。
方法:仰臥,雙膝盡量屈于胸前(圖5-1)。雙膝保持彎曲,向上舉起雙腳,讓小腿與地面垂直(圖5-2)。雙手分別握住兩腳外側邊緣,把膝蓋拉近腋窩(圖5-3),尾椎骨貼緊地面。保持這個姿勢,以感覺舒適為度。然后,雙腳放回地面,雙膝彎曲。
相對姿勢:仰臥,雙膝盡量屈于胸前。吸氣,然后呼氣,將雙膝倒向身體右側并貼地。注意,不要向上抬腳。吸氣,雙膝恢復起始姿勢。然后呼氣,雙膝倒向身體左側并貼地。吸氣,回到起始姿勢。身體每側各重復5次。這個姿勢可以減輕剛才練習時髖部的緊張、疼痛感。
骨盆傾斜式(圖6)
功效:消除下背部的疲勞感。
方法:仰躺在墊子上,屈膝,讓腳跟盡量靠近臀部。兩腳平行分開。呼氣,背部輕壓貼地(圖6-1)。將尾椎部位稍微向上抬,離開地面。呼氣,輕輕搖動尾椎,使肚臍部位向上抬升,這時背部與地面之間會形成空間(圖6-2)(注意:手臂本來是貼放于身體兩側,但為了更好地展示動作,本圖示范者將手臂張開以方便讀者觀察)。這是一個動態練習,配合呼吸緩慢運動,重復10次。練習時不應感到有任何不適。盡管這個動作運動量不大,但能緩解腰部緊張,有利于消除背部的疼痛。(湖南 劉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