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后不久,山西原平農學院剛入學的近1000名學生卻選擇了離開。他們當初滿懷憧憬而來,是沖著這是一所得到山西省扶貧辦、老齡委以及民政廳紅頭文件推薦的“高校”,畢業后可以拿到大專甚至本科文憑,入學后卻發現,原來這只不過是一個騙局,這所學校現在只是一所中專。記者調查發現,這起事件是相關招生人員以紅頭文件為“招牌”實施的一起招生騙局。
當教育成為了一個產業之后,我們沒少見教育騙子趁機渾水摸魚害人不淺的,可是,利用省級政府部門紅頭文件招搖撞騙使得上千名學生“中招”,估計在全國都是極為罕見的。多位學生在接受采訪時都表示,當初他們是信任扶貧辦、老齡委以及民政廳等有關單位下發的紅頭文件的推薦,才來這所學校的。紅頭文件“助紂為虐”,讓政府公信力栽了一個大跟頭。
這也難怪,在民眾的眼里,紅頭文件是神圣的、崇高的、可信的,它是政府部門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重要依據,又怎么會和騙局聯系在一起呢?事發后,記者調查這些文件究竟是怎樣出爐的,山西省老齡委、民政廳安置辦、省扶貧辦科技教育站等都有自己的理由。可是,縱然有1萬個理由,都掩蓋不了這些政府部門做事草率、作風浮夸的事實。“其實我們也是受騙者”;“既沒有去過這個學校,也沒有和他們學校的人見過面”;“希望自己工作上有亮點,做出成績”……這些冠冕堂皇的說辭難道是脫責的理由嗎?
荒唐的紅頭文件,為何經常能那么“雷人”?湖北省漢川市的“喝酒文件”,湖北省公安縣的“抽煙文件”,福建平和縣“沒有初中畢業證,就不給辦結婚證”的文件,我們記憶猶新。一份紅頭文件是否合法合理,是否體現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是否著眼于民生福祉,都關系到政府部門的形象和公信力,反映出依法行政的質量。荒唐的紅頭文件,其實就是背離依法行政最好的證據,甚至是違法腐敗的真實寫照。
所以,民眾不得不追問的是,誰為荒唐的紅頭文件負責?誰為“助紂為虐”的紅頭文件負責?一個又一個紅頭文件事件后,迫于輿論壓力等,發文的政府部門當然會立即廢止相關的違法文件。可是,很少見有相關責任人為此“買單”、擔責的。下發紅頭文件,竟然成了玩耍式的游戲,這樣的公仆,也做得太瀟灑輕松了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