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地方人大常委會為加強對審判工作的監督,相繼出臺了人大代表旁聽庭審辦法,其中有的規定由旁聽的人大代表對法官庭審情況按優秀、良好、一般的檔次作出評價。有人認為,旁聽的人大代表給庭審法官“打分”,于法無據,評判標準不一,影響了司法公正。
桐鄉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呂春燕代表評判法官庭審不妥
人大代表評判法官庭審的做法不僅于法無據,而且有失偏頗。
代表法從我國國家權力機關的性質特點和組織原則出發,總結人大代表工作的實踐,明確規定了代表在視察中不直接處理問題。也就是說,只有國家權力機關即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才能行使國家權力,人大代表個人可以參與國家權力機關權力的行使,但無權做出任何的決定、決議。筆者認為,到法院旁聽庭審也是一種視察行為,代表個人為法官“打分”,直接對法官的庭審做出評價,就可能影響到法官的庭審程序和績效考核,是處理問題的一種方式了,這明顯與代表法相悖。
人大代表往往是各個領域的先進人物,但不一定了解有關法律法規。代表旁聽庭審的原意,應該是視察庭審、監督庭審。讓代表給法官庭審做出評判,只能憑著熱情和直覺,每個代表對法律和程序的理解能力不一樣,評判標準不一樣,勢必影響評判的公正和公平。
四川省南充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蔣松柏標準不一效果不佳
目前,很多地方人大代表評判法官庭審情況沒有制定系統的量化指標,由參加旁聽庭審的人大代表自己掌握;也有的地方制定了一些量化指標,但害怕妨礙“獨立審判”,制定的指標也比較原則、籠統,操作起來很難把握。因此,不同的人大代表對法官評定會有所差異。有的業務素質好,庭審適用法律正確、判決準確的法官,由于人大代表標準不一的評定,有可能“優秀”票數不高,這對法官來說并不公平。顯而易見,這樣的監督,只會給法官帶來消極影響,不能增強審判工作質量。
法官的訓練、培養,有其特殊的職業要求,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保證司法公正。但庭審法官為了爭取旁聽的人大代表“優秀”票數,難免會采取迎合人大代表口味的方法,做出人大代表希望出現結果的判決,這就侵犯了獨立司法的原則,影響了司法公正。同時,審判活動是一項非常具有專業性的活動,人大代表從各行各業選舉出來,許多人大代表并不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由外行來對內行作出評價,這本身就不是科學的制度設計。因此,旁聽庭審如若只限于聽聽而已,難免會有走過場之嫌,旁聽之后“打分”,又有干擾審判獨立之慮,這種評價的效果肯定不佳,怎么能促進司法公正呢?
江蘇省濱海縣人大常委會 臧必飛違背法官法 影響審判工作秩序
讓人大代表直接對法庭庭審情況進行等級評判,首先是違背了法官法的規定。法官法第八條規定,法官“依法審判案件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人大代表在庭審后,對法官進行滿意度測評,這在一定程度上干預了法官的審判工作,甚至會改變法官對案情的判斷。對庭審情況進行評判,事實上就是對主審法官的評判,也違背了法官法第二十一條“對法官的考核,由所在人民法院組織實施”的規定。
其次是影響審判工作的正常秩序。人大代表中通曉法律知識的人不多,而庭審中有的案件涉及情況復雜,要求有很高的法律專業知識;有的案件,在法學家之間,不同法院之間,以及同一法院的審判委員會成員之間,也會有不同意見,很難對庭審作出客觀公正、科學合理的評價。代表對法官的評判往往僅憑即時的感覺,缺乏全面性。據筆者了解,不少法官為了獲取代表的認可,打亂原來的審判計劃,將一些案情清楚、判決相對容易的案件選出來供旁聽,影響審判工作的正常秩序。其實,案件審理不僅有審判委員會的監督,還有上級法院和同級檢察院的監督,是一個連續的系統,我們應按法律有關規定進行監督,不能隨意創新監督方式。
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人大常委會劉家華代表可以評判法官庭審
筆者認為,人大代表可以評判法官庭審情況,只是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規范。
人大有權對同級法院的審判工作進行監督。因此,人大代表有必要了解同級法院法官的職業技能情況,旁聽法官的庭審,是屬于履行監督職能的題中應有之義。旁聽之后,人大代表自然可以對法官的庭審情況作出評價。這應該是符合人大代表作為法定監督者的這一身份的,目的是為了激發法官工作積極性,推動公正司法。
目前,要解決的問題是,人大代表對法官庭審能力作出的評價結論應起什么作用。筆者認為,對此有必要加以規范,否則,就失去了人大代表旁聽庭審這一制度的生命力。雖然從大的方面來說,這是人大監督的需要,但如果在旁聽之后,人大代表不能作出相應評價,或者其評價結論不能發揮任何作用,那么這一制度就沒有存在的合理性。筆者認為,在設計這一制度時,完全可以根據法官法中法官考評制度的規定,除了將此評價結論作為法官考評委員會考評法官的一個依據之外,還應當將其作為同級人大常委會在評議某一法官時的一個依據,當然也可以將其作為人大常委會評價該法院審判工作的一個依據。只有讓人大代表旁聽庭審情況的評價結論發揮應有的作用,代表旁聽庭審這一監督方式才有生命力。
金華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黃君俊代表評判法官應側重監督程序公正性
筆者認為,人大代表旁聽庭審,并為法官打分,這是人大依法監督司法工作、促進公正司法,也是代表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的有效形式。但同時,代表給法官打分,應側重對審判程序的公正性進行監督,而不宜直接對判決結果進行評判或干涉判決結果。
監督審判程序的公正性,符合人大代表的身份。按法律規定,人民法院的審判員(法官)由同級人大常委會任命,而人大常委會又由代表選舉產生,因此人大代表對法官進行監督具有合法性。同時,人大代表對審判工作的監督局限于其程序,而不直接干預審判結果,又能保證審判工作的正常進行,體現了“監督不越權”的原則。
監督審判程序的公正性,具有可操作性。人大代表大多缺乏專業法律知識,如果要求代表對判決結果的公正性進行評判,則可能出現偏差,不僅違背評判的初衷,更影響監督的權威。相反,對審判程序的公正性作出評判,如法官對各方當事人是否提供了平等的辯論機會,法官在審判中的態度表現等,則不需要太多的法律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最終有利于提高審判結果的公正性。
審判程序的公正與結果公正具有內在的一致性。人大代表監督審判程序的公正性,不僅有利于提升審判工作的外在形象,更是對審判結果公正的有力保障,是促進公正司法的有效途徑。
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人大常委會滕修福主動邀請代表評判法官值得提倡
筆者認為,人大常委會從加強人大對審判工作監督的角度,主動介入法官個案庭審活動,于法無據,做法欠妥。而法院制定內部工作制度,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旁聽庭審、評判法官,有助于提升庭審法官的執法水準,有助于法官增強人大意識,具有積極意義,值得提倡。
人大代表作為人民代表大會組成人員,作為人大監督的一分子,應邀旁聽庭審,庭審后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這既是法院邀請方的目的所在,也是作為監督者這一身份的職責所在。代表法規定,人大代表在人代會閉會期間,有對“一府兩院”進行視察和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權力,人大代表應邀旁聽庭審是一種視察活動,旁聽后提出意見和建議,就是依法履職行為。
實際上,一些地方人民法院已出臺邀請人大代表旁聽庭審辦法,有的定期或不定期地選擇一些重點疑難案件或人民群眾關注的案件,邀請轄區內各級人大代表旁聽庭審。庭審后進行座談,聽取代表意見和建議,有的法院還規定對庭審法官進行等級評價,自覺接受人大代表的監督。這些做法既為人大代表了解社情民意、熟悉審判工作提供了渠道,為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職責提供了平臺,又通過代表與法官的互動,有助于推動和諧司法,最大限度地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雙贏”。
下期話題:人大代表為本行業利益執言合理嗎?
代表法要求各級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行使國家權力。但一些代表尤其是企業家代表,因為在履職中一味地為本行業執言而受到人們的詬病。有人認為,代表法的要求是模糊語言,人大代表本身就來自各行各業,代表著社會各階層的利益,為本行業的利益訴求執言并無不妥。
歡迎來稿或進入投稿平臺(http://www.zjrd.net/tgpt)參加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