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效率與市場開放度有關,一個設立了貿易壁壘的市場,企業(yè)很難進入,或者即使進入了,營銷的成本也會很高,效率低下。對外經貿大學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認為:“凡是加大生產商成本,凡是額外增加生產商負擔的操作工序、程序或者過程,實際上都是具有歧視性和貿易限制措施作用的。”
另一個與營銷效率有關的是誠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度越高,交易成本越低,反之,誠信度越低,交易成本越高,甚至無法做成交易。
今年中秋節(jié)前,共有34個國家禁止從中國郵寄月餅入境,另一些國家則設立了嚴苛的標準,加大了查驗的力度,有條件允許中國月餅入境。
關于中國月餅出口受阻,有專家認為,這是一些國家以保護食品安全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
但從市場信用的角度看,在某種程度上,這不過是桃代李僵在中國食品行業(yè)的現(xiàn)代版本—桃樹與李樹相依為伴,蟲蛀桃樹,李樹代桃樹受蟲蛀而枯萎。
在臭名昭著的三聚氰胺事件爆發(fā)一周年之際,許多媒體報道的消息是,中國乳制品企業(yè)基本恢復了元氣,相關數據表明,今年前5個月,奶制品行業(yè)工業(yè)產值恢復至三聚氰胺事件爆發(fā)前九成的水平。
但在國外市場上,中國食品卻因為三聚氰胺而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十字架。按照世界營銷大師米爾頓·科特勒的說法,中國食品的國際形象“被牛奶丑聞完全改變了”。隨之而來的,便是一些國家對中國食品“神經過敏”,殃及月餅,或拒絕了之,或提高市場進入標準“委婉”拒絕。
在很多情況下,一些國家實行貿易保護,是不爭的事實,比如輪胎,比如鋼管。但對于食品,中國企業(yè)卻有著太多需要反省之處。
為了讓食品保存的時間更長、視覺上更美觀、檢測時更有營養(yǎng),各種添加劑、防腐劑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從金華火腿添加敵敵畏,到辣椒制品中使用蘇丹紅,再到乳制品中大規(guī)模摻入三聚氰胺,中國食品企業(yè)在營銷的歧途上越走越遠,付出代價也愈加高昂。
月餅并非中國出口的大宗商品,2008年,中國對美國食品出口的金額約為52億美元,月餅只占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然而,一旦出現(xiàn)多米諾骨牌效應,為其所累,中國食品行業(yè)的損失將是巨大,而且是短期內難以逆轉的。
當中國乳制品企業(yè)在國內收復失地的時候,其他的中國食品企業(yè)卻以喪失國外市場作為代價,為敵敵畏、蘇丹紅、三聚氰胺買單,其先前在國外市場上的營銷努力、營銷成果付之東流。
米爾頓·科特勒先生認為,一個強大的品牌具有該品牌原產國深刻的烙印,只有當品牌承諾是可信的、具有獨特價值主張的時候,品牌才會成功。價值承諾是顧客認知品牌、理解品牌和評價品牌的關鍵,而品牌承諾的傳遞則取決于企業(yè)的誠信。
中國月餅李代桃僵,說明一個國家的品牌具有共生性,它們都被打上了原產國的烙印,一榮俱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營銷效率,一損俱損—交易成本提高,營銷效率下降,直至被某些市場拒之門外。
米爾頓·科特勒先生指出,中國要建立一個可以在國內外消費市場支撐和驅動品牌承諾、品牌價值的現(xiàn)代化品牌形象,其起點只能是企業(yè)的誠信!
舍此之外,有捷徑可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