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八五新潮在中國雕塑界引起轟動的領軍人物,不能不提到吳少湘。吳少湘生于1975年,江西南昌人。文革期間,吳少湘由于家庭成分不好而導致失學,后因機緣勤學得一手好畫,對細節的刻畫更是精湛入微,具有極強的寫實功底。因此,文革剛剛結束,吳少湘便考入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雕塑專業,1984年,隨即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雕塑研究生。1989年6月,吳少湘與蔣朔邀一對雕塑家夫婦,移居奧地利。這在中國85時期的藝術家中,算是先行者??v觀吳少湘的雕塑創作大致可分為國內和國外兩個時期,這實際上與其所處的社會形態具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而源于他自身的“反叛”更是根源所在。
“國內時期”的作品,在當時的中國藝術界可謂“前衛”。吳少湘是最早將有關“性”的意向以抽象的方式引入創作的中國藝術家。當時的中國雕塑界還沒有形成明確的抽象概念,整體環境是以寫實為主,力求以形象高度真實性來表現技藝的高超,而吳少湘對抽象情有獨鐘。這種觀念的形成,與吳少湘早期創作的一次感性經驗有關,對此他談到:“那是在一次博物館雕塑的創作過程中,由于材料有限,需要先捆一些草繩在雕塑架子上,之后再刮泥。有一天,我回到博物館,當時西曬的陽光透過作品射過來,頓時,我便感到特別的與眾不同。實際上,當時的雕塑僅僅是一個雛形,一個雕塑架子。但是因為逆光,所有雕塑的輪廓都有被拉長的感覺,體現出一種崇高的宗教感?!币舱怯捎谶@次感性的體驗,朦朧的抽象概念便在吳少湘的思維中慢慢開始生根、發芽。所以,吳少湘早期具有代表性的創作則是與“女性形體”有關的雕塑,而當時整體的中國雕塑都在體現一種泥的趣味,雖然非常寫實,卻缺少一種人性內在生命動力的靈性,而吳少湘運用女人的形體作為抽象元素,創作出的作品雖然是抽象的,但在抽象的表象下卻富有一種生命的溫度。這對于吳少湘來說不但是一次思想的轉變,更是其創作成熟的標志。
隨著吳少湘創作風格的確立,其自我的藝術觀念也越來越明確,這種觀念在當時無疑是前衛的、反叛的。也正是這種革新的動力使吳少湘在85時期發起了一場全國性的雕塑大討論,這場討論發起于他在1986年《中國美術報》第37期發表了吳贛(吳少湘)的《雕塑——比中國畫還要危機的現狀》一文,文中,吳少湘對當時的城市雕塑進行了嚴厲的抨擊,明確指出了當時行政對雕塑的干預問題。
在當時,吳少湘的作品,以“性感”與“感性”沖破了中國固守的模式化的寫實雕塑的藝術形式。首先值得提出的便是有關“性”的題材,就會讓我們想到佛洛依德的“無意識”學說,認為藝術創作是一種藝術家自我本能欲望的一種藝術表現,但是吳少湘的作品卻與此有本質的區別。誠然,藝術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藝術家的審美趣味與審美取向,但是吳少湘這系列作品無疑是在其理性的、具有強烈意識的情況下,與社會進行的一次叛逆性的對話。這也正是這種藝術形式雖然對于西方而言,已不具有革新意識,但是在中國特定的社會語境中,卻具有前衛的顛覆性意義的原因。這就需要以不用的解讀方式來評判,一方面除了對藝術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藝術形式、感染力進行評價外,另一方面藝術作品還與所處的社會具有很深的聯系。我們會發現吳少湘藝術的反叛魅力正是在當時相對封閉的中國藝術環境中顯現的。脫離這種環境,這種反叛精神也會被削弱,變成一種純形式的解讀。也正是這個原因,吳少湘在出國后改變了自我的創作風格,因為在西方的藝術環境里,原來吳少湘作品具有的強烈的革新意識已經蕩然無存,這也促使他去探索更新的藝術形式。
“國外時期”的作品,主要是以“錢幣”作為創作元素,以錢幣來改造、挪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經典收藏。這一系列作品無疑抨擊了一種西方消費主義的內在本質,以及在這種本質驅動力下藝術逐漸的被商品化的現實。而對于改革開放后的中國而言,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吳少湘選擇“錢”作為藝術符號,首先由于“錢”是與人的生活最緊密相關的一種事物,它會給觀者帶來強烈的感觸;其次錢具有特殊的符號意義,“金錢”象征一種現代社會非理智的權力和欲望驅動力。這種以“錢”作為符號對經典作品的“挪動”,更加深刻了揭露了一種當代藝術市場對藝術本身的不良影響。而相比“國內時期”而言,吳少湘采用了更加開闊的視角和包容性。我們不難發現,吳少湘在“國內時期”的創作實際是對社會進行的一種“間接性的”反叛,這種反叛更具理想和非現實的因素。這也是由于當時的中國一方面處于一種較為封閉的狀態,限制了藝術家的創作,但是同時社會也相對于市場經濟的社會而言,更加純粹,人對物質的追求相對薄弱的因素所造成的。
吳少湘這一時期的作品更是體現出那個時代中國人的一種理想化精神狀態,人更多的是在意識形態、精神取向進行斗爭的選擇。而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深化,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運營機制,在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精神的危機也日益凸顯出來。吳少湘“國外時期”的作品也恰好體現了這一問題。相比國內時期,國外時期的作品同當代社會產的聯系時更為直接、鮮明。我們可以在“Coining MoMa”-“幣造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2007年的作品《行走的財富》系列(由專門鑄造的青銅美元鈔票組成)中,看到一種對當代社會的戲謔與諷刺,這更是對自我存在狀態的一種反諷。
吳少湘作為中國重要的雕塑藝術家,他的作品最重要的價值在于一種前衛的反叛性,并與社會發展保持一種平行的反叛,他總是最敏感的發現一個時代出現的病癥,并將此問題通過雕塑這種立體化的視覺藝術形式轉化到自己的藝術中去。從這點來看,吳少湘無疑是一位十分“當代”的當代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