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Hours in Boston波士頓一日
馬芝安
我在波士頓只能停留24小時,所以我必須決定哪些展覽是必須去看的,而哪些可以留到我年底回波士頓過節時再說。波士頓是我的家鄉。對于馬薩諸塞州這樣一個不大的州來說,它所擁有的世界級博物館之多是驚人的。
雖然我很想發掘出一些新的觀展地點,可每次仍會不由自主地被位于市中心的波士頓當代藝術中心(ICA)吸引過去。ICA始建于1936年,是美國最早的專門展出當代藝術的博物館之一,也是公認的新興當代藝術家首次亮相的展覽試驗場。成立這么多年來,ICA始終以向美國觀眾介紹世界各地藝術家第一人而聞名。2006年,ICA總部搬到了位于波士頓港口的新址,并首度成為收藏永久藏品的博物館,昭示著其定位的轉變。
ICA在港口邊的新館由多次獲獎的斯卡菲狄歐與倫弗洛建筑事務所(Diller Scofidio+Renfro)設計。該事務所有著與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緊密結合的悠久歷史,其本身就是2003年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展出的一個重要回顧展的主角新館坐落在波士頓港口邊上,建筑主體向外挑出懸空在水面上,可以從多個角度俯瞰波士頓港的迷人景色。它有一個向下傾斜伸出的多媒體廳,下方就是一望無際的海景。除了新的展廳,新館室內外都有供表演用的劇場和報告廳,如同一個碼頭般,將玻璃外墻的博物館圍繞其中。
我迫切地要去看墨西哥藝術家達米安·奧特加(Damian Ortega)在美國的博物館舉辦的首個個展“你自己來”。奧特加于1967年出生于墨西哥城,在其展覽中可以看到他對從家鄉就地取材得到的各種簡單材料的巧妙利用和展示。其中一件裝置作品《宇宙之物》,是把他心愛的大眾甲殼蟲轎車的全部零部件拆開并懸掛在空中。這是他最出名的作品,最早曾在2003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還有一些雕塑則由舊工具、玉米卷餅、谷物、可口可樂瓶子、皮帶、油桶及其它日常材料構成。通過把當代墨西哥文化中的各種簡單物品組合在一起以造出一個由各種雕塑關系構成的互聯的系統,奧特加創造出了迷人的視覺體系,令觀眾置身于一種十分有趣的再加工當中,而材料就是那些雖熟悉卻又經過了奇特改造的日常物品。
另外一件獨立的視頻作品《九地》(2007),名字出自《孫子兵法》。藝術家用九個投影儀來播放石塊在一塊塊荒地或被廢棄的城市地塊上堆積的景象。隨著石塊像多米諾骨牌般的倒下,我們聽到的是石塊按順序掉下時的不同聲音和速度,九個場面分別反映了石塊材料和地域的不同。在一個房間里看九個場景是視覺上的一種享受。也算對《孫子兵法》的一種幽默的詮釋。
ICA的建筑面積并不算太大,只有6000平方米左右,卻仍然能在這一個屋頂之下舉辦大量的重量級展覽。例如,首層大廳入口處附近的“藝術墻”以年度為周期輪流展出裝置作品,目前展出的作品是瑞士藝術家烏高·諾丁羅尼I Uqo Rondinone)專為ICA的這個場地創作的,諾丁羅尼的這件名為“神諭的鐘表裝置”(2008年11月4日,2009年12月1日)的新作與ICA的建筑渾然一體,一面巨型墻壁上裝上52扇分別做成色彩鮮艷的鏡子的木制框架“窗子”,每扇各不相同。而懸掛這些彩色鏡子窗的墻壁則糊著被漂白的當地報紙——《波士頓環球報》當墻紙。過去與未來在報紙和流行藝術的彩色鏡子反射之間融合到了一起,與周圍的博物館大廳透明玻璃幕墻形成鮮明對比。諾丁羅尼以當代藝術的形式對室內-室外建筑分界的重新詮釋,帶繪入一種類似于教堂里彩繪玻璃窗的神秘情感。
除了持續展出的ICA永久藏品中囂近收藏的一些作品的群展外,還有一個紀念南非藝術家馬琳,杜馬斯(Marlene Dumas)的水彩畫和布上油畫的小型個展。有的則是馬琳于2001年在ICA舉辦大型個展“一百個模特和無心盡的不合格者”后被ICA收藏的。
當前的展覽當中,最引人注目同時也最出人意料的是著名的波蘭藝術家克日什托夫,沃迪奇科(Krysztof Wodiczko)最近創作的一件“浸入式裝置”作品。沃迪奇科任教于麻省理工學院,是該院高級視覺研究中心的主任。這件為ICA創作的新作重點表現從伊拉克戰場返回的老兵們以及他們對街頭沖突的回一阮和他們與伊拉克平民的交火。在這件名為《離開這里》的作品中,觀眾進入一個黑暗的房間,除了墻壁頂部被擋住光亮的窗子,什么也沒有,窗戶上影影綽綽的是外面正上演的沖突和暴力。各種逼真的沖突、暴力、呼喊和破壞的聲音,與投影交織在一起。再現了在戰事中被摧毀的城市街道給人的那種身與心雙重的痛苦與無助的感覺。當觀眾意識到這種再現遠遠不能把真實戰爭的恐怖反映—二的時候,這件作品就顯得尤其令人悲哀。
在為ICA創作的這件作品中,藝術家繼續進行著他已經做了幾年的工作——采訪那些參加過戰爭的人,并將這一素材用在他的藝術作品當中。通過用揚聲器在公共場臺播放戰場上的聲響和老兵們說話的聲音,藝術家迫使和平時代的平民觀眾也體會到了身處戰爭當中的感覺。這件作品非常令人難過,也令人難忘。它是對和平和停戰的無聲呼吁,尤以針對英美士兵和觀眾為主。希望波士頓城里會有更多的人去看一看這件重要且及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