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范圍廣泛、發病率高等特點。中醫認為,病毒性肝炎屬于“脅痛”、“黃疸”、“虛損”、“急黃”、“肝積”等范疇,其病位主要在肝,與膽、脾、胃、腎等臟腑的功能失調也有密切的聯系。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理論,可將該病分為7個類型:濕熱蘊蒸型、脾虛濕阻型、肝脾不和型、肝腎陰虧型、氣血瘀滯型、疫毒熾盛型、肝膽郁熱型。下面就介紹一下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特點及如何選方用藥,供參考:
1.濕熱蘊蒸型病毒性肝炎: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表現為身目俱黃、黃色鮮明、發熱口渴、納呆厭油、惡心嘔吐、脅痛腹脹、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肝臟腫大、觸痛明顯、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此型病毒性肝炎多屬于急性黃疸型肝炎。治療該型病毒性肝炎應堅持清熱利濕、瀉火解毒的原則,可選用茵陳蒿湯合并龍膽瀉肝湯加減。其方藥組成是:茵陳18克,澤瀉、車前子(包煎)各15克,梔子、豬苓、茯苓各12克,生大黃、黃連、黃芩、黃柏各9克,木通、龍膽草、甘草各6克。將上藥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劑,分3次服完。患者惡心嘔吐的癥狀若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姜竹茹、姜半夏各9克。患者發熱的癥狀若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田基黃、垂盆草各30克。患者納呆厭油、惡心嘔吐、苔黃膩的癥狀若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蒼術12克,滑石30克。
2.脾虛濕阻型病毒性肝炎: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表現為疲乏無力、肢體困倦、脅下隱痛、飲食減少、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質淡、苔膩、脈緩。此型病毒性肝炎多屬于慢性遷延性或活動性肝炎。治療該型病毒性肝炎應堅持益氣健脾、理氣祛濕的原則,可選用參苓白術散合并二陳湯加減。其方藥組成是:扁豆、山藥、谷芽、麥芽各15克,黨參、白術、茯苓、豬苓各12克,川楝子10克,半夏9克,厚樸、木香、陳皮、甘草各6克,砂仁3克。將上藥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劑,分3次服完。患者若有畏寒肢冷、五更泄瀉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附子6克,干姜2克。患者若有下肢浮腫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桂枝5克,澤瀉12克。
3.肝脾不和型病毒性肝炎: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表現為神情抑郁、脅肋脹滿或疼痛、喜嘆息、煩躁易怒、脘痞腹脹、噯氣納呆、惡心嘔吐、大便溏薄、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此型病毒性肝炎多屬于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或慢性遷延性肝炎。治療該型病毒性肝炎應堅持疏肝理氣、健脾和中的原則,可選用柴胡疏肝散合并四君子湯加減。其方藥組成是:薏苡仁、黨參、白術、茯苓、半夏各12克,枳實、香附、白芍各9克,柴胡、厚樸、川芎、甘草各6克。將上藥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劑,分3次服完。患者惡心嘔吐的癥狀若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姜竹茹9克。患者納呆的癥狀若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谷麥芽15克,神曲9克,雞內金6克。患者大便溏薄的癥狀若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山藥、扁豆各15克。
4.肝腎陰虧型病毒性肝炎: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表現為右脅隱痛、形體消瘦、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雙目昏花、齒衄鼻衄、口干唇燥、手足心熱、面紅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此型病毒性肝炎多屬于慢性活動性肝炎。治療該型病毒性肝炎應堅持益腎補虛、柔肝養陰的原則,可選用一貫煎加減。其方藥組成是:白芍15克,生地、熟地、枸杞子、沙參、麥冬、制首烏、山茱萸各12克,當歸、川楝子各9克,甘草6克。將上藥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劑,分3次服完。患者眩暈的癥狀若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天麻6克。患者耳鳴的癥狀若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石菖蒲12克。患者雙目昏花的癥狀若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青箱子、決明子各9克。患者口干唇燥的癥狀若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鮮蘆根30克。
5.氣血瘀滯型病毒性肝炎: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表現為胸脘脹悶、噯氣惡心、脅下有積塊、脅肋脹痛或刺痛、手掌色紅、頸臂有蛛絲赤縷、鼻衄齒衄、面唇晦滯、舌質黯紅、脈細澀。此型病毒性肝炎多屬于慢性活動性肝炎或遷延性肝炎。治療該型病毒性肝炎應堅持行氣消滯、活血化瘀的原則,可選用隔下逐瘀湯加減。其方藥組成是:丹參、枳殼、黨參各15克,香附12克,五靈脂(包煎)、當歸、川芎、桃仁、赤芍、延胡索、川楝子、白術、茯苓各9克,紅花、甘草各6克。將上藥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劑,分3次服完。患者脅下的積塊若較大,可在此方中加入牡蠣、穿山甲各15克。患者鼻衄、齒衄的癥狀若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白茅根30克,茜草炭9克。
6.疫毒熾盛型病毒性肝炎: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表現為發病急驟、黃疸迅速加深、顏色鮮明如金、高熱煩渴、脅肋脹痛、納少嘔吐、嗜睡、神昏譫語、極度疲乏、口鼻出血、便血、小便深黃、舌紅絳、苔黃燥、脈弦滑數或細數。此型病毒性肝炎多屬于重癥肝炎。治療該型病毒性肝炎應堅持清營涼血、解毒利濕的原則,可選用清瘟敗毒飲加減。其方藥組成是:水牛角片、白茅根各30克,茵陳、丹參各15克,梔子、黃芩、生地、玄參、丹皮、赤芍、紫草各12克,生大黃、金銀花、連翹各9克,黃連、生甘草各6克。將上藥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劑,分3次服完。患者若有高熱狂躁、神昏譫語、肝臭的癥狀,可在服用此方的同時服用安宮牛黃丸或牛黃清心丸,每次服用3克,每日服1~3次。患者若有手足抽搐的癥狀,可在服用此方的同時服用羚羊角粉,每次服用0.3克,每日服2次。患者若有腹水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車前草15克,陳葫蘆、蟲筍各9克。
7.肝膽郁熱型病毒性肝炎: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表現為面目及全身肌膚發黃、黃色鮮明、持續不解、脅痛及背、發熱或寒熱往來、口苦咽干、納呆腹脹、惡心嘔吐、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此型病毒性肝炎多屬于瘀膽型肝炎。治療該型病毒性肝炎應堅持疏肝利膽、清熱導滯的原則,可選用三金湯合并茵陳蒿湯加減。其方藥組成是:金錢草、茵陳各30克,車前子(包煎)、丹參、枳殼各15克,茯苓、海金砂、郁金各12克,延胡索、梔子、大黃、黃芩各9克,雞內金、本通、甘草各6克。將上藥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劑,分3次服完。患者寒熱往來、口苦咽干的癥狀若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柴胡6克。患者惡心嘔吐的癥狀若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姜竹茹9克。患者納呆腹脹、惡心嘔吐、大便秘結的癥狀若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薏苡仁15克,黨參、白術各12克。■
本欄目編輯/竇大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