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資產證券化目前已成為國際資本市場廣為流行的融資方式,資產證券化對于完善我國資本市場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時,資產證券化也存在著許多風險,尤其對我國而言,由于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市場環境及中介機構,資產證券化的運行會蘊涵著更大的風險。因此必須充分認識這些風險,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充分降低我國資產證券化的運行風險,促使我國資產證券化順利進行。文章首先分析對資產證券化的風險進行了分析;其次,針對資產證券化的風險提出了相關的控制措施。
關鍵詞:資產證券化 風險 控制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10-086-02
資產證券化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創新的重要成果之一。到如今,已經歷了近30年的發展。在這些年里,資產證券化是世界金融領域最重大和發展最迅速的金融創新工具之一,目前已成為國際資本市場上廣為流行的融資方式。作為一種重要的市場融資工具,資產證券化在許多國家已經成功運行,而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資產證券化在處置金融不良資產、各種抵押貸款等方面,降低了資產處置成本,提高了資產回收率,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風險。
一、資產資證券化的風險分析
1.政策風險和系統性風險。資產證券化涉及到各方面的國家政策,政策的不利變化將極大地影響資產證券化的成功。而國際經濟形勢和各國的宏觀經濟環境變化也對各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從而對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產生不利影響。美國政策面和宏觀經濟面的變化間接導致了此次危機的爆發。從2004年開始的通貨膨脹壓力和對應的加息政策直接逆轉了房地產市場的“非理性繁榮”。
2.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指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利益相關人可能發生違約的風險,如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人可能無法按時對證券本息進行支付。信用滲透于資產證券化的全過程,并在資產證券化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主要面臨的是基礎資產(如貸款、應收賬款)的信用風險。證券的信用評級是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客觀、獨立、公正的信用評級是資產證券化的關鍵。目前我國的信用評級制度仍不完善,評級機構的體制和組織形式不符合中立、規范的要求,評級機構的運作很不規范,信用評級的透明度不高,缺乏統一的評估標準,難以做到客觀、獨立和公正,甚至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肆意美化證券化資產,隨意提高其信用等級,損害投資人的利益。
3.合同協議或證券失效風險。失效是由法律意見書指明并通常由陳述書、保證書及賠償書支持的一種風險。如果一張資產支持證券被宣布失效,那么發行人就不再對證券持有人有進行支付的義務;類似地,如果一份重要的交易文件被宣布無效,那么交易機制就停止運作,而且發行人可以不必擁有必要的資金以對其證券進行支付。在許多更復雜和創新的融資活動中,盡管一個法律事務所能夠提出一個有效意見書,但該意見書仍有可能適用于法律不特別通告的事實上的法律規則,以及可能覆蓋了這些個別法律或其他法規受到限制的情況。
4.財產或意外事故風險。首先,雖然為防止財產毀損或其他風險,可對抵押品進行保險,但是事實證明財產意外事故險的收入往往是不可獲得的。涉及有擔保應收款的交易通常既要求投財產毀損險,又要求投賣方單獨利益險,但是,對這些險別提供者的質量標準卻沒有統一的規定。第二,保險險別對抵押品的某些風險是不適用的。第三,保險險別對一些類型的抵押品風險的適用是非常有限的。第四,一種潛在的風險是,當發生抵押品的所有權被證明是不充分的情況時,不足以向財產行使追索權的風險。由于所有權保險通常僅限于房地產,這樣個人財產的證券化通常依賴于買方出具的陳述書,證明向受托人的轉讓具有對有擔保財產的所有權。然而,陳述書也可能被違反,因此,對陳述書適用的賠償必須經過詳盡的調查,在許多情況下,唯一適用的賠償就是要求賣主購回。
5.利率風險。利率風險又稱為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市場利率的變動而引起的風險。證券化產品的價格與利率呈反方向變動。如果投資者將證券化產品持有至到期日,那么證券到期前的價格變化不會對投資者產生影響;如果投資者在到期日之前出售證券,那么利率的上升會導致收益下降。
6.等級下降風險。在多數資產證券化交易下,等級下降的風險較違約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更大。資產證券化特別容易受到等級下降的損害,因為證券化交易與構成交易的基礎中包含許多復雜多樣的因素,如果這些因素中的任一因素惡化,整個發行的等級就會陷入危險境地。顯然,交易越復雜,該資產證券化中的等級下降的潛在因素就越多。
二、資產證券化風險的防范措施
1.建立完善相關的法律、政策體系。我國應根據資產證券化運作的具體要求出臺一部資產證券化的法規,并對現有的與實施資產證券化有沖突的法律、法規進行修改、補充與完善。同時,明確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的會計、稅務、報批程序等一系列政策問題,制定資產證券化過程中銷售、融資的會計處理原則以及交易后資產負債的處理方法,并在稅收方面給予一定的豁免支持政策。加強法律、政策體系的建設,是防范資產證券化各種風險的根本保障。
2.加強信用評估體系建設。在許多資產支持證券結構融資中,消除風險所采用的方法是第三方保證,這種保證通常以擔保人擔保書或信用證的形式來進行。這種保證可提供一個彌補資產質量損失的大錢袋,同時也提供了防范證券化風險的物質保護。由一個保證所提供的保護能力可以在第一個損失資產保護至對證券100%的保護之間變動。不論哪種情況,投資者都應了解保證的局限性及在保證下的支付限制和支付保留,同時應調查清楚不同保證人審查該交易時的盡職程度。當然,投資者要對資產支持證券中存在的大量風險進行完全的防范,唯一的辦法就是從一家信譽卓著的銀行或保險公司獲得百分之百的擔保。雖然這把資產質量風險及證券化風險都轉嫁給了擔保人,但即使是這種方案也不能完全排除投資者進行謹慎調查和自我保護的必要,在評價一項特定的有擔保交易時,需要考慮四個主要因素:一是支付能力。二是支付交易。三是二級市場流動性。四是提前償付性。為促進資產證券化的健康發展,政府應該采取各種措施完善信用評級制度及其運作過程。政府應該強化對國內現有的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評估事務所等)的管理,盡量減少信用評級工作中弄虛作假、亂收費等違法亂紀的事件發生。為建立一個獨立、公正、客觀、透明的信用評級體系,也可以考慮設立一家專業從事證券化信用評級服務的機構,或者選擇一家或多家國際上運作規范的、具有較高資質和聲譽水平的中介機構,參與到我國的資產證券化業務服務中來。規范信用評級制度和運作過程,是有效防范資產證券化信用風險的基礎性工作。
3.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回避利率風險。利率風險可以運用期權、期貨及互換等金融衍生工具進行分解和轉移。具體的操作辦法是:首先,測量證券的風險狀況。在此基礎上,根據自身的競爭優勢和風險偏好,確定合理的風險對沖目標,并根據對沖目標,選擇合適的對沖策略。策略確定后,構造一種或多種合適的金融衍生工具實現對沖目標,并實施對沖效果的評估。
4.加強監管的協調和力度。資產證券化銜接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涉及面非常廣。根據現階段我國金融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需要,中國人民銀行、銀行監督委員會和證券監督委員會是資產證券化監管的最主要機構,發改委、財政部、國資委等各負責相應的監管職責。加強這些部門的綜合協調,形成合力,達到資源共享、有效監管的目標,是防范資產證券化風險的重要舉措。從監管方式的發展方向來看,我國資產證券化應該采取以市場主導的集中監管模式。就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實行注冊登記制尚有困難,可以考慮采用審批或審核制。我國資產證券化監管的內容應該包括主體資格的認定、證券化品種、交易結構的審查、各種合約關系結構的審核等。監管的最重要職能有三個方面:一是審查信息披露的全面性、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二是對虛假欺詐行為進行處罰;三是監管理念應該向國際先進的監管理念靠攏,逐漸由合符規范性監管到資本充足監管再到風險導向型的審慎監管轉變。只有實施行之有效的監管,才能防范包括操作性風險在內的各種風險。
資產證券化是我國資本市場的一大金融創新,但金融創新始終是和風險相伴相隨。隨著我國資產證券化試點的進一步擴大,資產證券化的各種風險必將逐步暴露出來。規范資產證券化的運作過程和大力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是我國有效防范資產證券化風險和健康發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當務之急。風險是任何一筆投資都無法避免的,只能通過對投資的徹底了解來加以控制。有了透徹的了解,投資者不僅能保證投資符合其風險偏好,而且他也能夠區分出各種各樣投資的質量,并保證他為他所承擔的風險獲得恰當的補償。從資產支持證券中獲得的高收益并非意在減少風險,而正是對投資者在交易中承受大量風險的補償。
參考文獻:
1.俞飛雁.實行資產證券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浙江金融,2005
2.李曜.資產證券化—基本理論與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3.鄭明川,蔣建華,包萬根.商業研究.2003(23)
4.孫強,高文旭.資產證券化的風險分析.華北金融.2008(11)
(作者單位:哈爾濱金融高等專科學校 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
(責編:芝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