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對晉陜蒙五縣(旗)自主創業情況的調查為依據,對創業的政策支持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自主創業 優惠政策 建議
中圖分類號:C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10-198-01
為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欠發達地區自主創業的現狀、困難和需求情況,完善信貸政策在推進創業、擴大就業中的作用,人行忻州市中心支行近期組織了對山西省河曲縣、保德縣、偏關縣,陜西省府谷縣以及內蒙古準格爾旗等相鄰五縣(旗)(以下簡稱“五縣(旗)”)自主創業情況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受經濟企穩回升信號的刺激,當前欠發達地區創業步伐明顯加快,但企業規模較小,對資金和政府優惠政策的需求較為迫切。
一、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采取以問卷調查和走訪調查相結合的方式。調查問卷分為兩種:一種是面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調查問卷,每個縣(旗)發放調查問卷5份,共25份;另一種是面向自主創業者(即企業法人代表人)的調查問卷;在五縣(旗)工商行政部門分別隨機抽取15個自主創業者各作為發放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75份,兩種調查問卷共回收100份。
二、調查結果
1.自主創業步伐加快,從事的行業門類較為廣泛。據對五縣(旗)工商部門的調查,至2009年6月末,五縣(旗)登記注冊的自主創業企業數量較上年同期平均增加10.5%。除了媒體出版業外,調查問卷所涉及到的18個行業,自主創業企業都有經營活動。其中從事計算機業、批發零售業、機械五金、紡織服飾、食品飲料、旅游餐飲及酒店、文化娛樂辦公用品、家用電器業共占到72.3%以上。但學術科研、技術服務、金融保險、證券、法律、咨詢、醫藥保健、教育培訓等技術含量比較高的服務業所占比例較少,只有2%。極少的自主創業企業也進入到數碼電子、日用化工等技術含量較高的第二產業。
2.創業者以大學畢業生和返鄉農民工為主,且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和生產技能。根據對75位創業者的調查,創業者中大學畢業生占23.2%,返鄉農民工占49.3%。他們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生產技能,特別是返鄉農民工在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外出前,僅有28.5%的勞動力接受過技術培訓,經過外出打工的鍛煉后,掌握了1~2門專業技能,如養殖、烹飪、制衣、電工、駕駛、電器維修、土木建筑等,還有的積累了豐富的財會知識和企業管理經驗,為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自創企業形式以個體和私營為主,但企業規模較小。根據對五縣(旗)75戶自主創業者的調查,創業最主要的經營形式是個體經營,所占比例為68%;其次是私營企業,所占比例為20.2%,股份制為6.5%(主要是在第二產業,分別有2.2%的工業企業和4.3%的建筑業企業采用股份制的方式運營);另外有5.3%的承包、租賃經營,主要屬于商品農業開發。從企業規模看,以中小企業(包括微型企業)為主。企業初次投資規模在5萬元以下的占近七成。企業用工在5人以下的占四成,10人以下的占七成。年產值在10萬以下的約五成。從規模上來說,可以把企業分做三個類型:第一類是就業謀生型的,如有42.1%的創業主要是解決個人和家庭就業問題;第二類是成長謀利型的企業;第三類型就是能夠達到先進企業水平的現代企業。據調查,企業職工人數超過50人的有3家,占3.4%,企業年產值超過100萬的有4家,占4.5%,可見一部分企業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和較高的技術水平。
4.自主創業企業資金主要依靠自籌,對資金的需求較為強烈。調查結果顯示,自主創業資金主要依靠自籌。創業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占到調查總量的30.5%),親戚好友相助(占到調查總量的32.2%),銀行貸款與私人借款也有一定的比例,分別為20.7%和13.8%,而政府資金支持與風險投資比例極小,只占總調查量的2%和0.5%。
近八成創業者得不到金融機構的支持。創業開業時主要靠自有資金,把平時積累的有限資金集中用于租地建廠和設備投資,開業后缺少流動資金的情況比較突出。資金不足基本是依靠民間借貸,得到銀行貸款的不多。調查中還發現,部分企業產品有市場,因融資難,無力擴大規模。據對75名創業者的調查,把籌集資金困難排在第一位的占73.5%。可見多數自主創業者對資金的需求迫切。
5.利用政府資源程度不高,對政府優惠政策的需求較為迫切。問卷調查中,在回答“是否接受過政府幫助和輔導”時,選擇“是”的占29.1%,選擇“否”的占70.9%,可見創業者利用政府扶助資源的程度不高,獲取相關信息的渠道和能力較差,另一方面也說明政府的宣傳、支持力度不夠。一部分創業者認為,當前政府沒有把自主創業視同招商引資一樣重要。一些地方把改變當地經濟不發達的希望過多寄托在引進外商和大企業上,并為之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認為自主創業是“小打小鬧”,交稅少,發展慢,只能解決他們自己就業增收的問題,對縣域經濟發展、財政增收作用不大,甚至不相信自主創業能成功,還沒有把服務自主創業者擺上應有的位置。
在對政府優惠政策需求程度的問卷調查中,“切實兌現稅收優惠政策和承諾”是呼聲最高的,占調查總數的65.7%;“制定激勵創業者的獎勵辦法”,比例為42.5%;“推行救助創業失敗的辦法”、“營造倡導、支持創業的輿論環境”各占36.8%、24.9%。
很多創業者希望,政府部門能強化服務意識,給予企業更多的方便與快捷,提供良好的投資經營環境,降低對企業的控管與限制,讓企業能有更多空間發揮其競爭力。
三、對策和建議
1.基層政府要加大對自主創業的支持力度。將自主創業列入各級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凡是在縣鄉范圍內創辦個體經營者、各類企業及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無論規模大小,只要符合法律和國家產業政策,并吸納一定數量的當地勞動力就業,就要予以鼓勵支持,實行優惠政策,改善創業環境。同時要加強引導,落實國家產業政策,防止高污染企業向欠發達地區轉移。
2.加大財政、稅收扶持力度。一是在稅收方面,要對自主創業者與其他招商引資對象一樣對待,享受外地客商同樣的優惠政策。同時,穩定和完善國家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出臺的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二是在財政支持方面,通過中央和地方財政撥款,設立扶持創業的專項基金。專項資金主要用于自主創業的貸款貼息,創業培訓和擔保資金等。
3.改善金融服務,提供信貸支持。一是加大政策性金融對小企業的扶持,緩解不發達地區有限資金過多流入城市,自主創業融資難、資金供給短缺、貸款利息高等問題。二是發展重點服務小企業和農村社區的金融組織,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為農業、微小企業服務的作用。繼續推進小額信貸組織穩步發展,擴大村鎮銀行試點工作。三是創新信貸品種,開辦固定資產抵押貸款、動產質押貸款、個人委托貸款、自然人擔保貸款和同一區域、行業、優質民營企業聯保互保貸款等。四是放寬農村地區抵押物的范圍,探索土地、宅基地、林地、荒山等權屬抵押方式。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忻州市中心支行 山西忻州 034000)
(責編:鄭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