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人力資源是企業第一資源已為人們所共識。當前企業人力資源工作不僅面臨如何留住企業核心員工的難題,同樣也面臨如何留住新人的難題。文章從分析新員工離職率高的原因入手,提出企業留住新人的一系列對策。
關鍵詞:新人 離職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10-218-01
企業在發展壯大過程中需要不斷補充新鮮血液,不斷招進新的人才,這一點隨著人才市場體系的成熟、人才中介組織的發展以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企業不難做到。但留住招來的新人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招新人容易留新人難”是當前很多企業面臨的困惑。
一、新人高離職率的原因分析
1.環境不適應。任何人每到一個新的環境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這個環境包括工作環境、生活環境、人際關系環境等等。剛到時多少有點不適應,一般來講,半年之后就可以習慣了。但總有部分新人走不過這個“磨合期”,或是感到關系難處理,或是感到壓力太大而主動離職。
2.待遇不滿意。這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部分新人在沒找到好工作的情況下,想“先就業后擇業”,隨便找個單位先干干,等幾個月過后,與外面的同學、朋友比起來,發現自己待遇不如人家,于是有了“跳槽”的行動;二是部分人過去工作能力強、業績佳,企業為了招其進來許了“高價”的愿,但進來后,企業因期望過高而對方工作未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便難以兌現“諾言”,由此引起的結果自然是“走人”。
3.抱負難實現。新人在剛剛走進新單位時,雄心壯志,總想大干一場,但要改變一個老企業固有的習慣并不簡單,于是在受到幾次挫折后,怨恨“英雄無用武之地”,干脆“三十六計走為上”!
企業新人離職率高,不僅增加企業招聘成本、管理成本,影響企業工作氛圍和人才培養計劃,甚至影響企業正常經營和長遠發展。同時,新人頻繁跳槽,對于自身成長也不利。因此穩定人才隊伍,讓引進的人才“落地生根”是企業必須重視的問題。
二、留住新人的對策探討
1.確立正確的人才引進標準: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在招聘人才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兩種情況,一是有的應聘者很優秀,學歷高、經歷多、業績佳、思路清,但待遇要求也很高。如引進來,對企業肯定有作用,但容易大材小用。這不僅增加企業成本,而且容易使企業其他員工心理產生不平衡。比如企業招一名文員,來應聘的有大專生、本科生、研究生,從合適的角度來講,大專生就行了。通常這個崗位本科生會做不長,研究生會把它當作跳板!至于有些企業為了撐門面、搞攀比,盲目去招一些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當花瓶那更是不可取了。二是應聘者很優秀,也非常希望加盟招聘單位,但其特長與招聘崗位要求不符,這類人如果引進來將會“正材偏用”,發揮不了人才的特長,也解決不了企業的問題,所以也是不合適的。任何企業都有它的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有的人適合,有的人不適合。同樣一個人才,在這個企業做得好,不等于在其它企業也做得好。像中高層管理干部很重要的一點是同老板要談得來,能力只是一方面;像技術人才,能力是最重要的,會不會處理關系則是次要的。因此,在人才引進時還是套一句老話: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2.營造和諧的人才接納環境,土壤好才能生根。一是工作環境。這是給新人的第一感覺,如果第一感覺好,無疑能增強往后的工作信心。工作環境不一定要優雅舒適,但必要的硬件設施要提供(尤其是科研人員),而且一些細節問題不能忽略。比如招聘一位部門經理,要在經理到崗前提供好他的辦公用具,包括桌椅、電腦、電話、網絡、空調等;在經理到崗當天向各部門介紹一下他,尤其讓他認識工作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同時提供單位員工和外聯機構通訊錄,以便他聯系開展工作等等。二是人際關系。這是接納人才很關鍵的一點。上級領導和人事主管要負責員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要讓老員工歡迎新員工的到來,而不能“排外”。要讓老員工意識到新員工的到來是共同完成單位的工作,共同創造業績,而不是搶他們的飯碗。新老員工各有所長,應相互學習,和睦相處。三是生活環境。這主要是對于引進非本地人才,要為他們提供住所,包括里面的生活設施,有的還要幫助解決好其子女上學及家屬就業的事情。這是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對于穩定人心很重要。
3.用發展的眼光看人才。許多企業對招進一個高層管理者往往寄予厚望,希望來者能改變企業某種現狀或承擔某項重要工作。但二、三個月過后未見其效時,有的企業便懷疑來者的能力,要么不委以重任,要么在待遇上打折。其實,一個新來的管理人員真正能發揮大的作用起碼在半年以后,初到的半年里基本上是熟悉情況、理清思路、考慮方案。因此,如果在頭三個月中能看出來者的思路正確,那就該承認這是個人才。而不能急功近利,像人們常說的那樣“一個月希望,兩個月失望,三個月絕望”。對新招進來的人才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給他位子,給他工作內容,放手讓他去做。還有一點是,好的人才往往不安于現狀,總有一些新的思路,管理者在不違反大的原則的前提下應鼓勵他們去試一試,即使沒有成功,也不要過多地追究其責任,更不能“一棍子打死”。
4.處理好新老人才的報酬問題。一般來講,新引進的人才工資報酬往往高于老員工。要想不至于“引來女婿,氣走兒子”,企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實行薪酬保密制度。不能讓大家工資的具體數目透露出去,工資單上只反映崗位工資,同崗同酬,而對于新進人才薪酬差額部分可通過平時預支、年終紅包或干股分紅的形式給予兌現。第二,加強績效考核。高薪酬與高壓力、高效率、高成就相掛鉤,對于考核不合格的按規定扣除其獎金。所以高薪也是有條件的。第三,提升老員工。老員工是企業的財富,新員工開展工作也需要得到老員工的幫助,所以通過給老員工培訓學習的機會提高老員工的素質,并給他們新的更有挑戰性的工作崗位,以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這是很有必要的。同時對這些有潛力的老員工報酬可以相應提高,減少心理不平衡。第四,允許養著個別的人。對于企業的某些元老級人才,他們曾經為企業發展立下了功勞,現因種種原因不能提升,可以讓他們把位子騰出來讓給新人去發揮,讓他們在其他崗位發揮作用,即便給以較高的薪酬也值得,也應該!
5.按明確的約定兌現承諾。人才與企業也是一種合作互利的關系。企業提供平臺和待遇,人才發揮能力創造效益,雙方按約定各履其責,相互受益。但在離職原因中,人才講企業沒兌現承諾占了不小比例,而且大多是講老板口頭答應的東西沒兌現。筆者認為,人才與企業約定還是要以明確的書面形式。在合約簽訂前,雙方都有責任花點時間精力深入了解對方的情況,這叫“磨刀不誤砍柴工”。那種企業叫人才“來了再說”和人才想去企業“做做再看”都是不負責任的。而作為企業老板果真有口頭承諾,那應該予以兌現,否則影響個人和企業的聲譽。如果是前提條件的承諾,那還是以書面形式寫在明處。
三、結論
解決企業新人離職率高的難題,既要正視年輕人思想活躍和對成功的渴望等心理,同時也要正視企業在其中的責任。只有從用人單位和員工兩方面尋找問題,從招聘等源頭工作入手,積極創造適合新人成長發展的工作環境,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采取科學的管理措施,信守承諾,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促進新人的健康成長和企業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加里·德斯勒.人力資源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哈羅德·孔茨,海因茨·韋里克.管理學(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3.蒙娟.如何留住你的新員工.人才瞭望(J).2003(8)
(作者單位:寧波杉杉兒童用品開發有限公司 浙江鎮海 315221)
(責編:鄭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