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圍繞溫州水務集團公司貫徹落實《城市供水行業2010年技術進步發展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的具體實施情況,充分闡述了科學技術對企業發展產生的巨大影響。
關鍵詞:城市供水 科技 創新 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10-247-02
城市供水是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先導性基礎行業,是改善投資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城市現代化的基本保證。九五期間,為滿足溫州市不斷增長的城市用水需求,在市委市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溫州水務集團公司一方面加大供水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力度,另一方面認真貫徹實施中國城市供水協會《城市供水行業2010年技術進步發展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圍繞“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供水水質,優化供水成本,改善供水服務”的目標,引進和有效消化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和成果,同時健全人才引進和培育機制,出色地完成了提高水質和保證供水的中心任務。目前,公司的日供水能力達到100萬噸,已實現了溫州市城市供水中期規劃;水質逐年提高,2008年管網水平均濁度僅0.40NTU(國家標準≤3.00NTU),屬國內一流水平。形成了城市供水布局合理、制水工藝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科學管理制度齊全的良好企業構架,為企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制定規劃,明確目標
為貫徹中國城市供水協會《城市供水行業2010年技術進步發展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制定了溫州水務集團公司技術進步發展實施規劃,該規劃以“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供水水質,優化供水成本,改善供水服務”為重點,分析現狀,提出措施,為公司加快技術進步步伐,實行集約型經營提供了藍本。
二、引進先進技術,信息化管理見成效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是溫州供水基礎設施建設大發展的時期,東向水廠擴建工程、新西山水廠、浦東水廠、狀元水廠相繼建成通水,不僅使溫州市的城市日供水能力增加到100萬噸,滿足了城市用水“量”的需求,同時引進自動化控制管理系統,加強供水信息化的建設,企業智能化管理初見成效。
1.新西山水廠、浦東水廠引進的計算機控制管理系統獲得成功,制水實現了自動加礬、自動加氯、生產運行在線監測和濾池自動沖洗,同時計算機系統自動編制日報、月報、年報,動態模擬屏及時反映全廠的生產運行情況,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有的水廠管理模式。
2.公司供水調度中心采用SCADA調度系統,同時通過無線控制終端(RTU)設立測壓點,實行遠程數據采集,把水廠生產運行參數和供水管網的相關數據傳送到調度中心,提高了實時調度的效率。
3.實行營業微機管理,營業收費、掌上抄表機兩大系統得到普及和應用。水管員利用抄表機進行抄表作業;99年自行研制開發成功“溫州水務集團公司營業收費系統”,再經數次的升級調整,使水費入賬管理、賬務發票打印、信息查詢、售水量和抄見率的統計分析等營業基礎管理不斷的健全和完善。
4.2000年自行開發研制成功“溫州水務集團公司搶修中心微機管理系統”,加強了搶修工作的統計和爆管原因分析工作。
5.1998年與上海市政設計院完成了供水管網平差,繪制出全市給水管網總圖,并實行動態管理,為今后管網改造和供水設施建設提供了設計、施工、管理的依據。
6.2000年投入巨資,委托市規劃局對全市地下管線分布進行全面調查,以掌握詳細資料,為開發研制計算機管網信息系統、編制管網建設規劃奠定基礎。
7.2007年自行開發成功管網地理信息GIS系統,為管網搶修、檢漏以及管網管理提供了翔實的基礎數據。
8.2008年協同辦公系統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公司范圍的計算機局域網絡的運作,有效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
三、運用科技手段,提高供水水質
水質關系到廣大用戶的身體健康、投資環境和部分產品的質量。由于人為活動和環境變化使水源不斷受到污染,因此提高水質不僅是供水事業基本發展趨勢,也是供水企業的工作中心和主攻目標。“九五”期間,溫州市的自來水水質主要指標穩步提高,管網水濁度逐年降低,2008年平均管網水濁度0.40NTU,同時國標檢測結果全部優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的指標。這固然得益于原水的改善,但更離不開以提高水質為目的的科技手段,主要做法有:
1.加強對水源的監測,在豐、枯水期對水源進行全面調查,并針對不同水源的污染特點,重點注意原水PH值和的動態變化和澤雅水庫藻類繁殖現象,完成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澤雅水庫藻類相關水質問題及藻毒素評估”課題研究,完成溫州市凈水廠微污染水控制技術研究的可行性報告,同時積極參與水源保護區的創建,配備專門的水質管理員,對水源保護區進行經常性的巡查。
2.根據澤雅水庫水體富營養化引起藻類大量繁殖等給凈水處理帶來困難的問題,在新西山水廠、浦東水廠引進具國際先進水平的凈水工藝,采用模擬沉淀池系統、流動電流儀系統等控制方式進行投藥,采用折板絮凝池以適應水質不穩定的原水,采用自動氣水聯合反沖洗的V型濾池以保證出水濁度指標等,運行結果表明,該工藝對提高水質效果明顯。
3.在各凈水生產線安裝了在線濁度儀、在線余氯測定儀、在線PH值測量儀,并將這些信息向控制中心反饋,以及時掌握制水各工藝環節的質量動態。
4.開展混凝、絮凝效果的研究,選擇新型凈水劑進行試驗、對比,根據原水狀況選擇不同的混凝劑和助凝劑,同時開展凈水劑殘留物的分析,研究氯消毒后水體有機鹵化物的動態變化,控制水處理后的副產物。
5.開展供水藻類的檢測,其中原水藻類個數的增高趨勢,表明原水存在富營養化的問題,其對供水水質處理帶來的難度已引起了充分的重視。
6.深刻認識降低出廠水濁度、保持適當余氯、控制微生物指標的重要意義,出廠水濁度逐年下降,2008年平均出廠水濁度為0.23NTU。
7.完成“投堿調整出廠水PH值”試驗,并于今年建成陳岙泵站原水加石灰系統。
8.加大管網改造力度,規范新設改建管道沖洗消毒措施,設置管網水質在線檢測點,進行“二次供水水質保證技術研究”,杜絕因供水管網新設改建而引起的水質二次污染。
9.淘汰并禁止使用鍍鋅鋼管,根據建設部《城市供水行業2000年技術進步發展規劃》要求,中型市政管道采用水泥沙漿襯里的球墨鑄鐵管(因工藝需要,部分采用水泥沙漿襯里的鋼管),在居民小區推廣使用鋼塑管和鋁塑復合管,以解決輸水管引起的二次污染問題。
10.引入不停水開口設備,杜絕盲管死水,改善管網水質。
11.根據《浙江省城市供水現代化水廠評價標準(試行)》、《浙江省城市供水現代化營業所(分公司)評價標準》,同時對照差距,制定并實施達標計劃,進一步提高水質,提高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以適應現代化水務集團的建設需要。
四、提高水質檢測水平,創建國家認可的水質檢測實驗室
為加強水質管理,提高水質檢驗水平,先后購置了北京核儀器廠的低本底α、β放射性測量儀、美國PE公司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美國惠普公司的氣相色譜儀、美國瓦立安公司的氣相色譜儀、美國沃特斯公司的高效液相色譜儀和毛細管離子分析儀、北京海光儀器公司的原子熒光計、美國PE公司的傅立葉紅外光譜儀和紫外可見光分光度計、法國PROLAB公司的微波消解裝置、德國SARTORUIS公司的電子天平等一系列代表國內供水行業先進水平的水質分析儀器及輔助設備,其中如PE公司的Analyst 8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代表了同類儀器的國際先進水平。這些儀器的引進,提高了溫州供水事業的技術檔次和水質檢驗水平。與此同時,還陸續從大專院校和兄弟單位引進與水質檢驗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通過技術培訓、消化吸收,使各類儀器得以有效運轉,為及時、準確地提供城市供水水質檢驗數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同時,公司實驗室對照ISO/IEC導則25(校準和檢測實驗室技術能力的一般要求),建立了嚴格的實驗室質量保證體系,形成了以質量手冊、程序性文件、作業指導書等支撐性文件為各層次內容的文件體系,從檢測水樣的接收到出具檢測報告和用戶投訴,都嚴格按照質量體系的要求運行,使實驗室的分析技術水平有了全面的提高,總檢測項目達到87項,并已于2000年順利通過了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和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認證的現場評審,成為全國供水系統繼北京、上海、天津和澳門之后第一個通過國家認可的水質檢測實驗室。水質實驗室的國家認可將對我市的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五、依靠技術進步,實現節能降耗
現代工業的日益發展,造成了全球性的資源缺乏。依靠技術進步來實現節能降耗,不僅是企業形成資源節約型經濟的基本要求,更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通過引進技術和開展有關科研活動,公司的“三耗”有了明顯降低。
1.在新建水廠全面推廣使用高效電機、高效變壓器和液控止回閥等節能設備,逐步淘汰低效高耗設備,推廣高效水泵、電機、節能燈具等,完善能源管理,達到節能目的。
2.開展混凝劑投加量與原水中各參數之間關系的分析活動,通過反復試驗,確定投藥量與水質的最佳切合點,降低藥耗。
3.加強經濟調度工作,通過優化調度方案,提高設備運行效率,均衡管網壓力,以降低能耗,避免因壓力引起的爆管現象。
4.配置檢漏探管儀器設備,近幾年陸續引進了巡漏車、電子放大聽漏儀、相關儀等先進檢漏儀器和設備,并建立專門隊伍,加強管網檢漏,降低管網漏損。
5.在浦東水廠的建設中,首次設置制水廢水回收利用循環系統,對廢水沉淀后的污泥進行脫水固化處理,達到了提高原水利用率、節約水資源的良好效果,并解決了凈水廠剩余物的污染問題。
六、重視人才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
“九五”期間溫州供水事業的飛速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戰略性的要求。為了達到人力資本的供需平衡,公司一方面多渠道地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另一方面高度重視整體人力資源的素質發展,加大人力資本的投資力度,公司制定的《溫州水務集團公司員工教育培訓制度》為企業人力資本的保值和增值提供了有效的保證。在引進和培育人才的同時,公司還積極創建有利于發揮人力資本作用的經濟體制和工作環境。首先是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實行人力資本公平賦值。依據“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實施以勞動技能、勞動素質等要素為評價基礎的崗位工資制,并按照管理職務、技術職務等因素確定獎金分配系數,收入向管理層和技術業務層傾斜。其次,努力營造寬松、自由、兼收并蓄、激勵個性發展和創造的文化氛圍,從而激發人才的聰明才智,為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做出創造性的貢獻。
(作者單位:溫州中環正源水務有限公司 浙江溫州 325000)(責編:鄭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