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云南交通物流企業和云南高校物流人才供需情況調查,文章分析了人才供需不平衡的原因,提出了云南物流人才培養的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物流人才 供需現狀分析 建議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10-282-02
企業發展離不開人才。隨著云南物流的發展,近年來本地各大專院校一直在積極開辦物流專業滿足市場需要,但從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看,仍不能與企業發展要求相協調,人才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人才缺乏成為制約物流業發展的瓶頸。如何解決人才不足問題,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促進本省物流行業持續、健康的發展,對云南來說仍值得關注和探討。
一、云南物流專業人才供需現狀綜述
云南地處亞洲的中心位置,是中國與東南亞、南亞三大市場的核心,具有獨特的地理區位特點與運輸通道優勢。云南現有國家一類口岸12個、二類口岸8個、各類通道90多條,這些口岸與通道為云南物流發展提供了外接條件,對內云南又與桂、黔、川三省相連,交通便利,成為了中國連接東南亞各國的陸路通道,是亞洲大陸腹地與東南亞、南亞次大陸連接的鏈環。獨特的區位優勢為云南成為東南亞物流中心和泛珠三角“9+2”區域合作重要樞紐創造了條件,決定了云南物流業發展的前景和廣闊的市場空間。但是,在物流企業中,專業物流人才的現狀不容樂觀,人才的匱乏已經成為制約云南物流業發展的瓶頸,具體情況綜述如下:
1.云南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現狀。2008年,根據物流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開發研究的需要,我們對云南多家物流企業進行了調查,調查范圍包括云南物流協會會員企業和其它物流交通企業,主要有云南紅河交通運輸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外運空運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成都宅急送快運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昆明交運集團快運物流分公司、盛達物流公司、云南空港物流有限公司、銀翔航空運、云南新鐵物流有限公司、云南浩宏物流集團、昆明中遠物流有限公司、云南玉溪交通運輸集團公司等企業。所調查的物流企業中,有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經營類型有運輸型企業、綜合服務型企業、國際物流類企業、快遞公司、生產型企業、倉儲型企業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調查結果顯示:在所調查的物流企業中,物流專業畢業的員工只占所調查企業人數的3%左右,其中有的企業甚至沒有物流專業畢業的員工。從所調查企業崗位工種的需求看:物流經理崗位占36.4%;客服人員、船務/空運陸運操作員、調度員、報關員崗位的需要,占18.2%;快遞員、倉庫管理員、采購員、單證員的需要,占9%;理貨員崗位的需要,占36.4%。從需求的層次看:最為緊缺的是操作層崗位人才,占45.5%,其次是管理層崗位人才,占36.4%,第三是戰略層人才,占18.1%。
以上數據表明:云南物流企業人才稀缺,對不同崗位、層次的物流人才有較大的需求。
2.云南物流專業人才的供給現狀。在人才培養的總量上:云南省2003年開始有物流專業,最早開設物流專業的院校主要有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云南財貿學院、昆明理工大學、昆明大學、昆明冶金專科學校五所,此后其他各所高校陸續開始招生,主要有云南科技信息職業學院、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和商學院、云南財貿學院、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昆明學院、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等。這些院校對物流人才的培養起步晚、規模小、數量少。按照以上各所學校招生計劃的統計,從2003年-2007年間,各所學校每年能夠輸送給社會的物流人才不過幾百人,且到2006年才開始有畢業生。以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作為云南最早舉辦物流專業的高職院校,2003年開始招生,03級招生69人,畢業68人;04級招生93人,畢業92人,05級招生75人,畢業74人,06級招生78人,2009年畢業,所有畢業生總計不過310人左右。另外,即使有部分省外院校的物流專業畢業生分到云南省來工作,數量也十分有限,滿足不了云南經濟發展的需求。
在人才培養的質量上:物流企業普遍反映,部分物流專業畢業生不能較好滿足現代物流的需求,無法在對口崗位就業,造成人才浪費。因此,云南物流人才有效供給存在著嚴重的不足。
二、物流人才供需不平衡的原因
從供給的角度,云南物流專業人才不能有效供給的原因主要是:
1.辦學時間短,經驗不足。客觀上,云南2003年開始有物流專業,2006年才開始有畢業生。辦學時間不長,經驗不足,對市場需求不能較好把握,不能提供各種層次和崗位的人才,從而使人才供需存在極大的差距。
2.定位不準,人才培養質量不高。從所調查企業的情況看:物流人才存在著層次上的需求,操作層崗位人才最為緊缺,這部分人才的培養應由職業院校承擔。但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同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倡導的是以能力本位為核心的培養模式,是以職業崗位群需要的能力為依據,重點傳授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先進知識和技術,不強調課程體系的完整性和學科系統性,以實習、實訓等實踐性教學方式為主,側重于職業崗位能力的訓練,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而普通高等教育的培養模式是以學科體系為線索,以傳授、講解、灌輸為主,重點傳授學科前沿的理論和高新技術,實踐教學在教學計劃中所占比重不大,側重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由于不能較好定位,使部分職業院校的教育沿用著傳統的學科體系模式,物流課程設置與企業實際應用存在脫節,課程內容與企業工作崗位技能要求不能有效融合,直接結果是學生學無致用,大多無法滿足現代物流的需求,造成一方面企業缺乏人才,另一方面物流畢業生又找不到工作,從而影響到培養的質量。
3.師資不足。由于物流教育在我國起步晚,教師隊伍大部分從其他行業轉來,不懂物流,師資緊缺,影響了各所院校辦學的規模和質量。
三、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路和建議
面對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筆者認為在人才培養策略和思路上要兼顧培養的數量和質量,既不能盲目擴張,又必須最大可能滿足當前云南物流企業發展的需求,保證質量,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把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數量上的“度”。鼓勵已開辦物流專業的學校不斷探索人才培養教育模式,充分進行畢業生就業調查,以市場需求為目標,深化整合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逐步擴大人才培養的數量。對不具備條件的學校,不能盲目跟風,盲目辦專業,否則結果是導致教育資源的浪費。各院校的人才培養短時間內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為解決目前物流人才不足的矛盾,可通過在職培訓的方式,對員工進行崗位培訓,以此為輔助手段,循序漸進,緩解人才供需矛盾。通過在職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在我們所調查的物流企業中,員工素質的提升以企業內訓為主的已經占到81.8%。
2.注重物流人才培養的層次性。物流活動的層次多,涉及的行業和領域廣,作業流程具體,對物流人才的要求有較強的針對性,人才需求具有明顯的層次性。世界發達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陸續開展物流高等教育,廣泛開展研究生、本科生和職業教育等多層次的教育形式,已形成比較完善的正規教育和非正規培訓相結合的物流教育體系,能夠有效地滿足物流人才需求的多樣性。云南各院校應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面向市場,專業設置應包括多種層次,滿足企業不同層次的人才需要。結合所調查的情況,云南在人才培養的層次上應側重于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復合人才的培養,滿足云南目前緊缺的操作層和管理層崗位人才的需要。
3.強調物流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特色。目前存在著物流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崗位,用人單位找不到合適的人選這樣的現象,不是人才過剩,而是人才培養缺少特色。物流屬于多學科領域,各院校可以依靠各自的行業優勢,在市場調查基礎上確定各自的培養方向,在課程設置、授課內容、技能培養結構、學生素質培養上力求獨特。比如: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隸屬交通行業,是交通運輸方面的一所老牌學校,其物流專業以運輸作為主要培養方向,定位在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復合人才的層面上。只有定位準、培養目標明確,所培養的物流人才才能“因其所長”,為社會和企業所需要。
4.加強師資的建設。如何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教師是關鍵。當前的任務是加強物流師資的建設。該院采取的措施是:引進與培養并重,制定優惠政策,積極引進高水平的專業教師,鼓勵教師深入物流企業一線實習,派教師到高等學校進修、深造,派出教師到美國、德國等物流業發達的國家學習、考察,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物流管理經驗和物流教學經驗,為物流人才的培養提供強大的理論、實踐基礎。同時,也可以把國內外、省內外著名物流企業的一些專家經理請進來,聘請其為學院的客座教授,增加學院的師資力量,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
5.正規學校教育和在職后續培訓相結合。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即使受過高等教育的物流從業者也會面臨知識更新和自我充實的問題,因此本省各院校還可考慮采用正規學校教育和在職后續培訓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以適應經濟發展和未來崗位變化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并進一步完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
總體來看,圍繞本省物流發展的目標,面對云南物流人才需求的巨大市場,只有培養出能適應企業需要的、不同層次、不同特色的物流專業人才,才能促進云南物流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3)
2.嚴偉,劉秋庭.中國物流未來發展對策.物流技術,2005(6)
3.云南物流發展報告.云南省經濟委員會,2007(8)
(作者單位: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云南昆明 650101)(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