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票的時候大家要注意,你們在座的這些正股級干部人人都夠條件當這個副局長。”
劉副部長這句話最近兩年已經(jīng)在我們局說過三次了。
第一次是前年的夏天,我們單位的王副局長到線了,副局長的位子有了空缺。劉副部長帶領組織部的人來我們單位考查干部,進行民主投票推薦。我們這樣一個幾百號人的大局,把全部人員組織起來投票是很難的,所以劉副部長就安排讓50名正股級以上干部做代表進行投票。投票前他特意這么強調了一下:“你們這些在座的正股級以上干部人人都夠條件當這個副局長。”
那次,我們單位50個有權投票的人基本上是一人得了一票。最多的一個人得了三票。我估計那個得三票的人除了他自己投自己一票外,肖局長和吳副局長的票也投給了他。因為我們單位民主推薦票沒有人過半數(shù),也就是說在我們單位沒有推薦出副局長人選,所以,后來,組織部就派來了他們干部科的趙科長當了我們的副局長。
第二次是去年春天,我們的吳副局長調到其他單位工作,副局長又有了一個空缺。劉副部長又帶領組織部的人來我們單位考查干部。投票前,他又這么囑咐了一句。于是投票結果和第一次一樣。不久,組織部又派來了他們組織科的孫科長當我們的副局長。
今年,肖局長到線了,趙副局長成了我們的局長,孫副局長在我們這兒過渡了一下,就到別的局當局長去了。于是我們這兒一下子又空出來兩個副局長的位子。我們這些局里的老科長、老骨干,都想借此前進一步。像我這樣成績突出的多年老正股按常規(guī)也很有希望邁出這一步。可是想不到劉副部長這次又再次說出這句話來!
嘿嘿,這顯然是在引導!
我們局雖然不錯,但領導層也不能總是進你們的科長吧?我們本局的人也要求進步哇!
說實在的,我對民主推薦過半數(shù)這種做法一直存有疑問。就像我們局,光正股級就50個,都只和副局長差一個級別,誰不想進步?可是偶爾有一兩個副局長名額,就是你不引導,誰會不投自己一票呢?誰又能過半數(shù)呢?就是偶爾有人想把自己的票投給別人,可是你既然一再強調“在座的正股級干部人人都夠條件當這個副局長”,如果自己再一票沒有,那不是在組織部的人面前承認自己不夠條件嗎?
但是人人都投自己一票,在我們局永遠也不會有人民主推薦票會過半數(shù)!
其實我上兩次就已經(jīng)對劉副部長的這種做法大大不滿了,這次聽他又是這么強調,知道這次雖然每人要投出兩張票,但我們這些“正股”們在這么好的機會面前又一次沒有指望了。我再也忍不住了,就站起來說:“各位領導和同事,這次投票都不要投我!我棄權!即使我的票過半數(shù)了,我也不當這個副局長。”
其實我知道我不這樣說我的票一樣過不了半數(shù),我心里清楚得很!
劉副部長聽了,有些不高興:“你這是什么態(tài)度嘛!如果都像你這樣,我們的民主推薦還進行不進行?”
我毫不示弱:“反正我不當這個副局長,愛怎么著怎么著吧!”說完我挪開椅子,出了會議室的門,揚長而去。
出了門,我也一陣后悔:這樣一來,我不但這次進步無望,將來也別想了。得罪了組織部,可不是鬧著玩的啊!但事已至此,已經(jīng)無可挽回。
可是民主推薦的結果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少我一人之后,我們單位49個人參加投票推薦,我居然得了49票,而其他人仍然基本是一人一票。
過了不久,雖然我假意要兌現(xiàn)諾言一再推辭,但在組織部的一再催促下,還是個人服從了組織,走馬上任了我們局的副局長。
你想,一個民主推薦得了滿票的正股長、老骨干如果當不了這兩個中的一個副局長,那算怎么回事?何況這件事已經(jīng)引起了縣委書記的高度關注呢。
(摘自《百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