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美國牛肉儼然成了最“牛”的牛肉。美國“牛肉戰爭”的戰場也從歐洲打到日本、韓國。多國民眾高呼“美國牛肉滾開”,但反對聲很少見效,許多國家和地區內部甚至還因此被撕裂,政治局勢因兩種意見的對立而動蕩。在與美國貿易交往中,其他國家到底要犧牲多少?又能從美國得到多少?這些都成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爭論的焦點話題。
牛肉成與美外交關系晴雨表
美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其中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60%。畜牧業中,肉牛業所占比重又超過40%,在美國對外貿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由于牛肉出口在美國經濟中的特殊地位,它一直是美國貿易代表在談判桌上的砝碼,甚至成為美國和其他國家外交關系的晴雨表。以韓國為例,美國一直把開放牛肉市場作為和韓國進行韓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重要條件。不少美國國會議員揚言,如果再不恢復進口美國牛肉,美國國會絕不會通過韓美FTA。法新社援引一些觀察家的話稱,美國是將“開放牛肉市場”作為同意向臺灣出售戰斗機的交換條件,才壓服臺當局同意。
牛肉在美國政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由于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美國農業生產的數量非常大,而美國本身所消費的農產品數量有限,必須要靠國際市場的支持,否則只靠美國市場美國的農產品價格與銷路都將瀕臨崩潰,美國農民利益將受到極大損失。為了農民利益與農民的選票,迫使美國許多政客都必須在全世界推銷美國農產品,以安撫美國農民的情緒。美國的農業團體在美國政治中非常有名。早在19世紀,農民黨就是美國的第三大黨。現在華盛頓最活躍的游說團體,第一是軍火商,第二就是農民團體。美國農業部2003年時的發言人哈里遜女士,此前就是“全美牛肉協會”的廣告部部長,此人一直堅決地宣稱“美國牛沒有瘋牛病”。當時美國農業部的首席顧問穆阿博士,也曾是“全美牛肉協會”的首席顧問。
韓國的“美國牛肉風波”
在韓國,雖然去年“美國牛肉風波”過去的時間并不長,但韓國關稅廳不久前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牛肉的進口量2.15萬噸,排在進口牛肉的第二位。在韓國,公開賣美國牛肉的地方并不多。在首爾龍山的一家大型超市里,美國牛肉銷售架上貼著打折標簽,但顧客寥寥無幾,旁邊是澳大利亞牛肉銷售區。盡管比美國牛肉貴15%左右,但仍然聚集很多顧客。由于韓國人的愛國情緒,大家一般都吃象征韓國的“韓牛”。不過,在飯店吃飯時,人們并不知道吃的是不是美國牛肉。
日本在與美國的牛肉“戰爭”中屢次戰敗
日本農林水產省10月10日稱,從美國進口的牛肉中再次發現不允許進口的、有引發瘋牛病風險的牛脊髓。路透社稱,這一影響將不僅僅限于日本,日本原本是美國牛肉的最大進口國,也是率先在美國“瘋牛病”大爆發后對美國牛肉進口叫停的國家。2006年,日本就曾發現在進口美國牛肉中混雜有牛脊髓等危險部位,當時日本在野黨和民間團體一致指責美國忽視輸日食品安全,日本農林水產省重新要求禁止美國牛肉的進口。但結果誰也沒有想到,美國只是將問題歸結于加工廠的管理不慎,反而迫使日本方面將進口牛齡擴大到30個月。2007年,日本再次發現美國未經衛生檢疫許可的牛舌被混雜進口,雙方交涉的結果是日美協議不再對進口的美國牛肉進行全箱檢查。2008年美國牛肉對日出口量已回升為20多萬噸。“那些有瘋牛病危險的美國牛肉幾年前也曾把日本和美國帶進了一場‘戰爭’,但我們又一次戰敗了……”談起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近些年來因進口美國牛肉在外交和政治上掀起的大風浪,日本《每日新聞》社負責農業報道的記者高見浩二用“戰爭”一詞來形容。
美國“牛態度”引復雜反應
不過,牛肉的安全性畢竟首先還是一個民生問題。與日本和歐洲目前對每一頭牛都進行瘋牛病檢查不同,美國的檢查方式是站在“美國沒有瘋牛病”立場上的監控性檢查,只對因病致癱肉牛的10%進行檢查。實際上,在美國每年屠宰的3500萬頭牛中,被檢查的僅占0.05%。另外,在英國瘋牛病發生后,美國曾制定停止給肉牛喂肉骨粉飼料的規定。然而,美國國會的調查表明,牛肉生產商對這個規定一無所知的大有人在,這個規定名存實亡。
美國在牛肉安全問題上“寬于律己”,但在談判桌上卻表現強硬,往往引起進口國家和地區民眾的不滿,甚至帶來當地政局的動蕩。去年韓國數十萬民眾因“美國牛肉”走上街頭,李明博的支持率從70%暴跌至20%以下。這次在臺灣的“美國牛肉”風波中,民眾的不滿除了來自對美國牛肉安全性的擔心,更來自對美國傲慢態度的反感。“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長司徒文在為美國牛肉辯護時說:“臺灣人應該開始停止騎摩托車,因為風險看起來更高。”司徒文這種傲慢態度引起臺灣民眾憤怒,馬英九的聲望也跌了14%之多。
“美國是在綁架世界”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說:“美國是瘋牛病主要來源國之一。對于美國牛肉,別國加強檢查及拒絕本屬正常。如果其他國家出現類似的情況,肯定被拒之門外。但是,牛肉一旦烙上美國這個標簽,命運就截然不同了。美國農業集團能力相當強,他們游說美國議會和政府,繼而通過霸權‘綁架’世界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政府。”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說:“美國牛肉似乎是世界上最牛的牛肉,憑借自己的超強霸主地位,贏得了多場牛肉戰爭,而且成功地把戰爭引到失敗者內部,撕裂許多國家。實際上,在其他許多貿易項目上,美國經常為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得罪了全世界,從來不管給別人帶來了多少副作用。雖然許多國家都叫嚷著要抵抗,但大多頂不住美國的霸權。美國強迫歐洲接受轉基因大豆,并曾想用這種手段對付中國。當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時候,美國要中國進口小麥,但他的小麥有小麥矮腥黑穗病,卻強壓中國硬要進入。如果中國的小麥得了這個病,日后就別吃中國面粉了。”
香港《東方日報》稱,美國多年來一直交替揮舞“貿易自由”和“貿易保護”兩根大棒。他們需要傾銷商品時,就高唱貿易自由;當他們要保護自己的市場時,又高高筑起貿易保護之墻。他們在貿易領域里,與政治、人權領域一樣采取雙重標準,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資料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