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會計核算電子對賬系統的運行和應用,實現了人民銀行與開戶單位每日對賬,提高了人民銀行與開戶單位對賬的即時性與高效性,對加強人民銀行與開戶單位對賬管理,防范資金風險,具有積極的意義。
該系統自5月25日運行以來,人行湘西州轄內已參與該系統實行每日對賬的賬戶共90戶,目前只有外部對賬運用了該系統,與內設部門如發行、后勤、會計財務等對賬尚未進入該系統。從系統應用情況來看,系統運行比較穩定,沒有登錄難、網速慢、易掉線的現象發生。開戶單位均能在會計核算日的下一工作日完成賬務核對工作。
一、新的電子對賬系統運行對事后監督工作的影響
在新的電子對賬系統中,人民銀行事后監督的業務監督員作為系統用戶之一,其職責是負責對賬結果的監督確認和特定情況下的賬務核對工作,這樣強化了事后監督部門對人民銀行營業部門與開戶單位賬務核對的監督和控制。但是,就當前事后監督人員和監督力量而言,全天侯隨時關注著賬務核對情況,無疑增加了其工作量和勞動強度,弱化了對其他業務的監督。
二、對當前電子對賬系統的幾點看法
1、對賬系統某些功能穩定性欠佳
系統運行初期,由對賬管理員設立的業務監督員,其所有權限(包括7項主菜單和14項副菜單)的授權標志均是系統默認的“1”,即授權。但由業務監督員進入系統界面后卻發現缺少菜單代碼為4000“申請維護”的主菜單和其下的副菜單。嘗試多次登陸仍無法顯示該項功能,后嘗試由對賬管理員先取消對業務監督員“申請維護”及其副菜單的授權,待系統刷新后再次授權,這才顯示出該項菜單功能。
2、對賬系統相關菜單不相互制約,存有隱患
對賬系統運行的這段時間,發現其中相關的菜單與菜單之間并不相互制約,存有一定隱患。 如:根據手冊要求,比對標志的撤銷業務必須是根據開戶單位主管發來的電子申請信息為依據才能進行相關撤銷操作,但我們在實踐中發現在未查看電子申請的情況下,可直接進行比對標志撤銷業務的操作,兩者之間并沒有形成有依必查、有查必有依的局面,使得電子申請維護功能行同虛設,給整個對帳工作埋下了隱患。
3、對賬系統職能設置不合理,運轉不流暢
中央銀行會計核算電子對賬系統是為了改變傳統落后的對賬方式,為了更好地保障會計資金安全,防范資金風險,為了加強中國人民銀行營業部門與開戶單位的對賬管理而開發的。作為整個對賬系統的核心部門——人行營業部,其網點柜對賬員的職責僅僅是負責開設開戶單位主管用戶,在業務監督員未確認對賬結果的前提下撤銷賬務比對標志,督促開戶單位及時對賬。事后監督部門的業務監督員則是必須在開戶單位完成賬務核對的當日負責完成確認并監督對賬結果。其職責設置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分工不合理,影響對賬效率與質量
現行電子對賬系統中把“確認與監督”的雙重職責都落在了業務監督員的身上,實屬不合理。作為與開戶單位進行對賬的對口部門——人行營業部門(也是一線部門),掌握著最新的業務變動信息資料及每日營業終了后各開戶單位的精確余額,理應擔負起對帳工作中“確認”的這一重要環節。而作為信息與實物資源相對滯后的事后監督部門業務監督員,在出現“商行賬上有,人行賬上無”的未達賬項時,其確認依據不足,無從查證其“未達款項”的真實性,影響“對賬不一致”的情況下事后監督確認的及時性。這在沒有人民銀行縣支行,其清算業務由地(市)中心支行營業部門代理的縣(市)表現得尤為突出。如:湘西州轄內花垣、古丈縣當地無人行縣支行,該縣金融機構在湘西州中支營業室開戶,采取人工方式進行票據傳遞。當該縣金融機構完成同城票據交換及賬務處理后票據須次日上午才能送達人行湘西中支營業室,而營業室至少也要到接受其憑證的第二天才能將業務憑證送達事后監督中心,這就必然導致事后監督中心要不在并不占有有效會計憑證資料的情況下確認“商行賬上有、人行賬上無”的未達款項,要不在收到有效憑證后,通過查證再確認其對賬結果,這樣做與《中央銀行會計核算電子對賬系統管理辦法》第十條“中國人民銀行事后監督部門應與開戶單位完成賬務核對的當日確認對賬結果”相沖突。
(2)雷同的職責,浪費資源,效率低
由于職責所在,網點柜對賬員與業務監督員當日都必須無數次登錄對帳系統查看對帳情況,這導致多人重復性的工作,實屬不必,這是其一。其二,在對帳工作中出現異常時,業務監督員只能通過與網點柜對賬員進行溝通,再由網點柜對賬員與開戶單位進行溝通。但由于業務監督員平日都擔任著3-5個營業網點會計核算業務和影像業務的監督工作,使得查看對賬情況的時間較為滯后,而網點柜對帳員是由專人擔任,在時間上則較為靈活。當業務監督員與網點柜對賬員進行溝通時,網點柜對賬員也許已經與開戶單位進行了溝通或正在溝通,這種多次的、重復的溝通,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效率往往也較低。
4、開戶單位對賬員手工錄入對賬信息,是否存在故意修改數據之嫌
在開戶單位對賬時,系統規定對賬員有“手工錄入”和“自動導入”兩種數據錄入方式。“手工錄入”存在兩個缺陷,一是“手工錄入”不是百分之百正確,存在對賬員誤錄或其他原因,都會導致數據比對不一致,這樣既增加其對賬工作量,也會造成通過“撤銷申請”故意使比對不一致的維護成比對結果一致。二是“手工錄入”不能真實地反映其業務原貌,影響對賬的質量,且存在一定風險。據調查,目前所有開戶單位的對賬均采用“手工錄入”方式,因為其業務系統與當前的電子對賬系統還沒有軟件接口,無法使其業務系統的核算數據自動導入到電子對賬系統。
三、建議
1、探討中央銀行會計核算事后監督業務流程的再造,突出監督重點。現行事后監督是對會計核算結果進行的全面監督,雖然強調全面監督與重點監督相結合,但重要業務、重要風險點沒有統一的監督規定和標準,加之所有會計核算業務均要監督到位,容易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象,影響監督效果。因此,再造監督流程,調整事后監督對會計核算業務的監督范圍,減輕事后監督的勞動強度,突出監督重點,以提高事后監督的監督效果。
2、與開戶單位上級部門盡快協調,促使其業務系統的升級,解決其業務系統與電子對賬系統軟件接口問題,屏棄“手工錄入”,全面實行“自動導入”,減少人為干擾因素,以還原開戶單位對賬信息的真實可靠性。
3、調整事后監督部門在賬務核對過程中的職責,以解決事后監督部門難以“追蹤監督”的尷尬局面。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湘西州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