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中西部農村現有基礎設施現狀難以適應地區進一步發展的要求,改善中西部農村基礎設施滯后的格局顯得尤為迫切。搭建銀行業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之間的橋梁,既能帶動和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程,也給銀行業機構經營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在各級財政資金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的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也在積極探索信貸資金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途徑。人民銀行張家界中支對此作了專項調查,調查表明,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信貸資金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有可為,但仍存在一些難點亟待破解。
一、基本情況
張家界市是一個新興的旅游地區,以山地為主,近幾年主要以城市基礎設施和旅游設施建設等旅游開發為重點,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主要依靠國家財政投入,銀行信貸為補充。據調查統計,2005年以來,全市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共完成239.44億元,其中投向農村交通、水電水利、教育衛生、通訊及廣播電視等農村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完成58.23億元,占全市投資完成總量的24.32%。同期,全市銀行業貸款支持40個建設項目,貸款56.08億元,其中投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為17.44億元,占全市凈增貸款的31.1%。
張家界市信貸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呈現的特點:一是貸款對象以經濟實體為主。40個項目中,只有3個項目是以公路管理局等行政單位為承貸主體,貸款5819萬元,占3.3%,其余項目貸款均以實體公司為承貸主體。二是以支持投資開發為重點。40個項目貸款中,18個水電開發建設項目貸款10.22億元,占58.6%;三是以還貸資金來源以自營收入為主。在40個貸款項目中,有27個項目以自營收入作為還貸保證,貸款12.28億元,占70.37%。
二、存在的難點
據調查統計,2009年全市僅農村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建設、農田水利建設、農村道路建設等三項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就達28.5億元。主管部門反映,國家投入資金往往要到下半年才能撥付到位,嚴重影響工程建設進度,需要信貸予以支持,保證工程進度的連貫性。但是,銀行業機構授信仍存在難點
(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缺乏有效整合,銀行授信難以把握。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涉及財政、發改委、規劃及農林水電、科教文衛等眾多部門,在項目規劃、立項、申報、資金爭取、配套資金籌措及融資,缺乏多部門統一實施機制,導致銀行業機構難以把握和了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各個方面的發展現狀與投入情況。加上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周期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的償債能力和還款意愿,銀行業機構對投放農村基礎設施貸款缺少信心。
(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依靠財政投入,銀行授信缺乏保障。一是缺乏法律保障。國家強調“不得以向銀行和項目單位提供擔保和承諾函等形式,作為項目貸款的信用支持”,使得許多依靠財政預算收入作為第一還款來源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其貸款具有不確定的政策性風險。二是缺乏償債來源。調查反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基本依賴以國家財政投入,若通過貸款融資,所產生的貸款利息,缺乏償付資金來源。調查貸款支持的40個建設項目,只有13個項目以財政撥付作為還貸保證,貸款5.17億元,分別占貸款支持的項目數的30.25%和貸款總額的29.63%。
(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缺乏有效機制,銀行授信比較困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嚴重,道路交通不暢通、教育衛生及農田水利設施老化破損比較嚴重。特別農田水利設施因缺乏良好的運行管理機制,普遍存在著產權不清、責任不明、水費征收難等嚴重問題,銀行業機構難以把握風險。
三、破解信貸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難點的途徑
為了破解信貸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難點,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降低信貸支持風險。一是建立實體法人企業。地方政府要為解決項目融資,按照行業管理條線,以區縣為單位組建具有法人的農田水利投資公司、農村交通投資公司、農村教育衛生投資公司等特殊法人實體企業,統一歸口承擔政府實施農村基礎設施的工程建設并承擔融資債務,為銀行業機構授信創造條件。二是加快建立風險補償制度。積極推動農業信貸擔保體系、農業保險體系和農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建設,解決農村基礎設施項目信用不足問題。
(二)建設靈活的運行機制。一是在投資方式上要創新機制。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兩只手”的作用,按照誰受益、誰出錢(或出工)的原則和方式,鼓勵和引導企業、個體大戶或富裕的農民以獨資或股份制的形式投資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建設項目業主化、籌資方式社會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的局面。二是在管理上要創新機制。國家和集體投資的基礎設施,有條件的可以采取承包、租賃、拍賣等形式,由當地企業或農民承包經營,實行企業化管理和商業化運作,企業還可以收取服務費,并努力引入競爭機制,以克服壟斷經營帶來的低效率問題,其服務收費不宜過高,虧損由財政補貼。
(三)搭建銀企融資橋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主要以財政投入為主,信貸支持為補。解決銀行信貸支持問題,一是完善信貸支持的相關法律。二是爭取國家的政策支持,允許地方政府在得到上級立項批復在前提下,以地方財政擔保方式向銀行貸款融資,解決上級資金撥付不及時到位的建設資金問題;三是發行政府債券,先期籌措建設資金投入,以加快項目建設速度。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張家界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