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第二波甲流?
事實上國外已有疫苗了,“第一”是中國輿論的宣傳
衛生部9月21日通報,截至目前,我國內地累計報告13262例甲流確診病例,已治愈8805例,沒有因甲流所致的死亡病例。同日,世衛總干事陳馮富珍在香港表示,北半球即將進入冬季流感高峰期,季節性流感會增加,第二波甲型H1N1流感疫情也會隨之來臨。
我國于9月7日簽發了第一批可以實施免疫接種的疫苗產品。關于疫苗的安全性和需求量,引起全國民眾普遍的關注。適逢國慶黃金周,人口的大范圍流動會否引發甲流擴散?甲流可以預防嗎?本刊就此采訪了禽流感病毒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管軼。
實習記者張玉
1
入秋后甲流會變得更加嚴重嗎?
管軼:應該會更嚴重。這主要是由于與病毒的接觸幾率變大導致的。天冷了,大家都呆在室內,氣流并不會很通暢,這時要是存在病毒,其在空氣中的濃度容易達到致病的水平,較易引起流感的擴散。
2
黃金周人口的流動性會大大加強,如何防控甲流?
管軼:人口的大流動,肯定會導致病毒的大面積傳播,可能造成甲流的進一步暴發。戴口罩,主要是病人主動戴,勤洗手,這對預防甲流會有一定幫助,但也起不到杜絕的作用。最好是注射疫苗。我們國家現在是先給脆弱人群、醫務人員、公安等重點人群接種。
3
吃藥可以預防嗎?
管軼:注意衛生很關鍵。達菲、麗珠抗病毒顆粒等抗病毒藥應該有一定的效用,但不可能所有人都去買來吃,一是沒那么大的量,二是每天吃也沒必要。最重要的,還是盡量避免到人多聚集的公共場所去。
4
報道說“中國第一個研發出甲流疫苗”,是嗎?
管軼:準確來講,是應用,而非研發。這是從美國疾控中心獲得了毒株(如甲型H1N1流感疫苗NYMC X-179A)后,進行稀釋、培養,再經過一系列的程序,才得到疫苗成品。有所謂“87天”之說,是指從獲得毒株到通過審批的時間,國家又在審批時一路“開綠燈”,才有了這個速度。
事實上,國外已經有疫苗了,這個“第一”是中國輿論的宣傳。
5
33年前豬流感襲擊美國,曾出現數十例接種疫苗者的死亡事件,這次國內生產的疫苗安全嗎?
管軼:最早生產出來的這一批,當然安全啦,衛生部長都接種了。這么快推出來,就是要國慶穩定民心。1976年美國的那一次死亡事件,有超過300萬人注射了流感疫苗,致死的也就30多人,比例是比較小的,而且還不確定死亡和疫苗有沒有直接關系。
當然,疫苗接種都是強調自愿原則,不能保證接種后果,但是(不良的)概率通常都比較小。現在要強調的是,國內生產甲流疫苗的工藝,能否保證在大批量需求下也有試驗期那樣的高質量?
6
疫苗的生產標準是怎樣的?
管軼:中國有藥品生產制品檢定所等制定的檢查標準。建議拿著中國標準和國外的標準進行比照,把疫苗生產的監控做得好些。
7
“甲流”病例眾多,但中國未出現死亡病例,“該病對黃種人不存在大的威脅”,這種說法成立嗎?
管軼:首先,這個數據是怎么統計和界定,因甲流致死又是如何判定的?需要向有關部門了解后才能下結論。“對黃種人無很大威脅”的說法肯定不科學,要是認為“SARS對黃種人威脅大”,“甲流對白種人威脅大”,不就成了種族武器了。
8
怎么看“年輕人易感染甲流”的說法?
管軼:在我看來,每一個年齡段都有甲流發病,應該沒什么太大的規律性。可能會有這樣的論點:年紀大的人體內有相關抗體,也可能是年紀輕、免疫系統強,造成免疫反應強烈。這些現在都還是推論。
9
你覺得學校怎么應對流感呢?
管軼:嚴重時停課。學生在一塊上課相當于近距離接觸,因而容易出現傳播病毒的情況。
10
如果一個人既注射季節性流感疫苗,又注射甲感疫苗,會存在干擾嗎?
管軼:應該不存在。但還是要了解清楚后再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