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幾乎是每個中國父母的心愿,被稱為“學術超男”、“學者明星”的廈大博導“麻辣教授”易中天也不例外,他曾經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笑談自己是“一等爸爸、二等丈夫、三等教授”,他的女兒易海貝則是同濟大學的碩士研究生。那么既然是“一等爸爸”,就必定有與眾不同的教子經,而且,這位“一等爸爸”的教子經堪稱超凡脫俗。他說“我的家教就是不教育、不管”,那么這個不管真的就是對孩子不管不問了嗎?什么都不管不問還叫什么“一等爸爸”?易中天有他自己的道理,正所謂“無為即有為,不教即家教”。
自由寬松民主的氛圍最重要
易中天出生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在高校工作,父母對自己的教育使易中天從小就感受到了家教的重要,這個重要,并不在于父母教了孩子什么,要孩子去做了什么,而是父母是否營造了一個寬松自由民主的氛圍,是否給了孩子自由成長的機會。中國父母普遍認為,“家教”兩個字重在“教”,而易中天卻提出,所謂家教,就是家庭教育,有家庭才有教育,家庭氣氛是最重要的。因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讓人更像人,而不是像工具,或者是機器上的一個部件。所以,只有在家庭里自由成長,孩子才能夠發展個性,完善自我。
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生,人生道路只有自己選擇,別人誰也替代不了,連父母也替代不了。所以,給孩子自由,他才能夠沒有束縛地大步踏上自己的人生之路。易中天自己從小就愛讀書,不管他讀什么書,他的父母都不會橫加干涉,而是利用高校資源盡量給他借書,所以他才在青少年時期打下了牢固的古文基礎。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易中天體會到,孩子自有自己的選擇,父母能夠做的,不是管教,而是支持和幫助。正因為此,他對女兒易海貝也采取了自由寬松的態度,讓她在完全民主的氣氛里快樂成長。
易中天的女兒易海貝出生于1978年,女兒出生后不久,易中天便從新疆建設兵團直接考取了武漢大學的文學碩士,從此遠離妻子和女兒赴武漢求學。丈夫不在身邊的日子里,易中天的妻子常常寫信向丈夫匯報女兒的成長狀況。易海貝天生頑劣,非但沒有繼承父親的衣缽,愛好“咬文嚼字”,反而連寫字都懶得學。易中天的妻子就寫信給易中天,抱怨女兒不愛寫字不愛學習,除了喜歡聽故事,什么都不能夠讓她安下心來。沒想到易中天不僅沒有給她出謀劃策,告訴她如何教導女兒讀書寫字,反而勸她不要多管女兒。易中天在給妻子的信里曾經這樣寫:“既然貝貝不喜歡寫字,只愛聽故事,那就別要求她多寫字了,常講些故事給她聽吧。”易中天的妻子見信后更是著急,回信就埋怨易中天不在身邊,不能照顧她們母女,還這樣不負責任,由著女兒的性子放任自流。易中天無奈,只好一次次回信解釋:“無為而治是大治,順其自然才是真正的疼愛。”最終,妻子妥協,任由女兒易海貝自由成長。
堅決抵制勵志和培優
如果真的要總結出易中天家教的方針,最多也只有八個字,那就是“順其自然,因勢利導”,除此之外,什么勵志教育、培優方案,都是易中天深惡痛絕的。在他的家教觀念中,這些教育方式,都嚴重地摧殘了孩子們天真爛漫的天性。
有一次,易中天在某所大學做演講,一個女生站起來發言,請易中天老師送給大學生們幾句勵志的話,就像長輩對兒女那樣。易中天笑著說:“既然你把我當做長輩,我也把你當作自己的女兒。”大家聽了這句話,非常激動,掌聲雷動。沒想到易中天話鋒一轉,來了一句“我從來不對女兒說什么勵志的話”。這句話聽起來離經叛道,實際上卻有它的深意。易中天說,一個人有沒有“志”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勵”出來的,現在流行的成功學像一劑毒藥,塑造出來的成功像“人造森林”,而真正和諧的社會應該是既有參天大樹,也有小花小草。易中天的看法和國外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順其自然是最好的教育法則。
中國的家庭教育,基本上還是“大一統觀念”,中國父母見別人家的孩子學了書法,十之八九就要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去學書法;見別人家的孩子學鋼琴,就要勒緊褲腰帶給自己的孩子也買架鋼琴;見別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就天天跟自己的孩子說你也要爭口氣考上個好學校。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難道非要和別人一樣才叫做好嗎?在美國,孩子們有不同的理想,社會寬容孩子們自由成長。當一個老師問孩子們長大后的理想是什么,可能有男生站起來說“我想當總統”,同學們會報以熱烈的掌聲;也可能有女生站起來說“我想當家庭主婦”,同學們肯定也會鼓掌。因為在美國,志向不分高低,只要你覺得這個志向值得你去努力,讓你覺得快樂,那就是最好最適合你的。而在中國,這幾年卻一直在流行什么成功教育,好像每個孩子都必須成長為世界名人、業界先驅,這使得中國孩子喪失了應有的天真和快樂,易中天對此深惡痛絕。所以,在女兒易海貝的成長過程中,他從來都不要求她和別人一樣,不要求她如何如何優秀。快樂和自由,就是他送給女兒最好的禮物。
不教不意味著不幫,做女兒的朋友,幫她抉擇人生
易中天和女兒之間的關系很平等,他從來都不是女兒的老師,他不教她任何事情,然而,他卻是女兒的朋友。很多時候,父女倆就像一對忘年交的好友,無話不談。高三那年,女兒對自己的前途產生了疑惑,究竟將來學什么專業,從事什么行業好呢?老爸對行業對社會的了解自然比女兒多,于是易海貝就來請老爸幫忙選擇,可惜老爸從來不肯給方向,只肯給方法。易中天給了女兒“四項基本原則”和“三維坐標系”。這“四項基本原則”就是:興趣原則,你選的專業應該是你最感興趣的;優勢原則,你選的專業必須最能體現你的優勢;創造原則,這個專業畢業以后從事的工作要具有創造性,而不是簡單的重復勞動;利益原則,這個專業必須有著良好的發展前途,最好能夠賺錢。而“三維坐標系”就是X軸——城市,Y軸——學校,Z軸——專業。按照這個坐標系,加上“四項基本原則”,結合自己可能得的考分,那個最佳的結合點就是你的選擇。幾天后,女兒經過仔細分析后,充滿信心地跟父親說,自己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建筑設計師。女兒的選擇讓母親大吃一驚,卻沒有讓父親過多驚訝。于是,易海貝就請父親幫自己到各個相關學校實地考察,然后根據父親的考察結果,再確定最后的選擇,易中天爽朗地答應了女兒的要求。
這一次,這個“一等爸爸”真下了工夫,為了給女兒提供各個學校的一手資料,易中天花了近一年的時間考察,把女兒列在選擇范圍內的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地的近百所高校跑了個遍,并實地拍攝了這些學校教室、宿舍、食堂、學生等音像資料,還列出了這些學校近年來在福建省招生的排行榜。資料整理好后,他就大功告成了,至于女兒最終的選擇,他就不管不問了。最終,易海貝選擇了同濟大學,并順利考上了這所大學。由于一切都是依照自己的意愿進行的,易海貝在大學期間悠游自如,不僅年年獲得一等獎學金,畢業時還被評為上海市優秀畢業生。
易中天喜歡講中國的那些老故事、老傳統、老思想,這不是沒有根源的,無為乃中國古代的道家思想,被他用在家教里,卻收到了如此卓越的成效,所謂“無為即有為,不教即家教”,在整個社會都在轟轟烈烈地倡導優秀的家庭教育的時代,易中天的家教觀念,必定能給中國的家庭教育注入更多鮮活生動的力量。讓孩子們自由成長吧,快樂將是他們最大的幸福,做他們的朋友,將遠好過做他們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