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霞
蔡元培先生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民主主義革命家和教育家,為發展中國新文化教育事業,建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是20世紀初中國資產階級教育思想體系和教育制度形成的始創者,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張,使北大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生創造了條件。因此,他被毛澤東贊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先生曾指出:“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為此,他提出了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成為中國近代較早提出全面教育的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名言是:“我們教書,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課時,才去幫助他。”
蔡元培先生先后數度赴德、法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論基礎。他對兒童教育十分重視,提出了“尚自然”、“展個性”的兒童教育主張。他曾試圖通過貧兒院的試驗和推廣,逐步以學前兒童公共教育替代當時的家庭教育,最終實現學前兒童公育的理想。他是中國近現代美育的倡導者,主張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實施美育,設想通過胎教院、育嬰院、幼稚園三級機構實施學前兒童美育:把胎教作為美育的起點;讓嬰兒及其母親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藝術美構成的環境之中;認為幼稚園的美育一方面通過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專題”進行,另一方面則要充分利用其他課內涵的美育因素,如“計算、說話,也要從排列上、音調上迎合它們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與語法。”他的教育論著《蔡元培教育文選》、《蔡元培教育論著選》等對此多有論述。
1912年蔡元培先生就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他力主采用西方教育制度,明確提出廢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導以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為急務,以道德教育為中心,以世界觀教育為終極目的,以美育為橋梁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教育方針;廢止祀孔讀經,實行男女同校等,確立起我國資產階級民主教育體制。二次革命失敗后,他攜眷赴法,與李石曾等創辦留法勤工儉學會。1916年冬蔡元培先生回國任北京大學校長,他的教育實踐也多在這一時期。他提出大學的性質在于研究高深學問,提倡學術自由,科學民主;主張學與術分校,文與理通科;將“學年制”改為“學分制”,實行“選科制”;積極改進教學方法,精簡課程,力主自學;校內實行學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這些主張和措施,在北京大學推行之后,影響全國,以至有人稱他為自由主義教育家。同時他支持新文化運動,主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五四運動中他積極支持學生愛國行動,多方營救被捕學生。被迫辭職后,多次赴歐洲英、法等國考察教育和講學。
蔡元培先生也很重視勞動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學辦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創辦愛圍女校,對近現代中國教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蔡元培先生培植家鄉青年更是不遺余力,先后主辦過紹郡中西學堂、紹興府學堂、越郡公學、明道女校,曾任稽山中學名譽校董。紹興城區筆飛弄有蔡元培故居,今建為紀念館,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新建“元培小學”、“元培中學”以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