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海 楊高男
〔摘要〕 黨的十七大在黨的基本路線中確立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價值目標要求,從精神的維度看,是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精髓的重要價值理念;從實踐維度看,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蘊含的現實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價值理念和現實價值目標的確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理念 目標
〔中圖分類號〕 B820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1539(2009)06009103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特點提出的一項重大命題,也是我們黨適應時代要求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為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發揮其引領作用,必須進一步深刻認識其科學內涵,把握體現其精髓的價值理念,明確其蘊含的現實目標追求。那么,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蘊含的基本價值理念和價值目標呢?我們認為,黨的十七大在黨的基本路線中所確定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目標規定,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蘊含的基本價值理念,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蘊含的基本目標。
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精髓的重要價值理念
社會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由一些基本的精神理念構成的。這些基本精神理念通常用高度凝練的價值概念來表述,它所表達的是一定社會制度的基本價值訴求和內在精神之魂,是社會核心價值體系要義和精髓的體現。因此,任何一種成熟的社會核心價值體系都有其基本的價值理念,如“三綱五常”是封建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價值理念;“自由、平等、博愛”是資本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價值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結構形式上也有表達其要義或精髓的基本價值理念。
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根據馬克思主義對社會主義所作的經典闡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社會主義在價值上的本質規定和根本追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宣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在恩格斯的晚年,當有意大利記者請他用簡練的話語描述未來新社會的特點時,他重申了《宣言》中的表述,并認為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更合適的表述。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也明確指出,共產主義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隨著時代的變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盡管不斷發展與豐富,但肯定與強調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基本原則和根本追求,一直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堅持的原理和宗旨。科學發展觀作為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其核心是強調社會主義社會“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我們黨領導與帶領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和落腳點也是為了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義所在,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所在。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在其現實性上必然要通過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的全面發展和進步來實現的。沒有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大發展以及社會的全面進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就是一句空話。因此,“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一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追求必定要轉化為引領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經濟價值理念、政治價值理念、文化價值理念和社會價值理念。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主義總路線中確定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價值規定,從精神的維度看,實質上就是體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之要求的經濟價值理念、政治價值理念、文化價值理念和社會價值理念。其中“富強”表達的是改變與創造人的發展之物質條件的要求;“民主”表達的是改變與創造人的發展之政治條件的要求;“文明”表達的是改變與創造人的發展之精神文化條件的要求;“和諧”表達的是改變與創造人的發展之社會環境條件的要求。因此,“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實際上是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精髓的基本價值理念。
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蘊含的價值目標
價值觀無論是作為個體意識還是作為社會意識形態,都是同人的需要、利益、意愿、目的和理想等密切關聯的主體意識,它在人的生活實踐中總是要轉變為個體或群體的價值追求乃至客觀的價值實現活動,具有很強的主體性和現實指向性是它的一個基本特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含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價值理念,首先固然是作為國家精神現象而存在的,但絕不是純粹的精神理念,而是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緊密聯系的、有著強烈的現實訴求和實踐指向的精神理念。當這些基本精神理念作為價值規定或實踐理性被確定為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目標要求時,它就直接轉變上升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現實目標。因此,從精神的維度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涵的精神理念;從實踐的維度看,它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蘊含的現實價值目標。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蘊含的現實價值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訴諸社會主義建設實踐而形成的基本價值訴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落實于價值實現的必然要求。其中,“富強”作為現實價值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相結合形成的基本價值訴求,其實質是要努力改變我國貧富落后的現狀,改善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條件,創造發達的物質文明,實現社會主義在經濟上超越資本主義的本質要求,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物質條件;“民主”作為現實價值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實踐相結合形成的基本價值訴求,其實質是建立更為完善的社會主義政治體系,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層次的民主、更高水平的政治文明,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充分的自由和當家作主的權利,實現社會主義在政治上超越資本主義的本質要求,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優越的政治條件;“文明”作為現實價值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實踐相結合形成的基本價值訴求,其實質是努力改變科技、教育與文化事業相對落后的現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層次的精神文明,讓人民群眾享有更豐富、更健康、更完美的精神文化生活,實現社會主義在精神文化上超越資本主義的本質要求,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完善的精神文化條件(這里的“文明”目標,是狹義上的“文明”追求);“和諧”作為現實價值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實踐相結合形成的最具中國特色的基本價值訴求,其實質是努力改變不夠公平的社會現狀,建立更加公平的社會權益分配體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廣泛、更充分的“平等”權利,創造使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局面,實現社會主義在社會結構狀態上超越資本主義的本質要求,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條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上述現實價值訴求,不僅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而且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實踐理性”的基本品格與特質。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蘊含的價值目標,在直接意義上,它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由主體性精神理念轉變上升為社會實踐的主體性目的要求的邏輯結果,在間接的意義上,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全部內容訴諸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精神凝結和集中體現。這就是說,“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全部內容蘊含的基本價值追求。由上文可知,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價值追求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一價值追求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建設上就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基本價值訴求;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確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其現實價值內涵就是經濟富強、政治民主、精神文明與社會和諧;凝聚著中國傳統價值觀念的民族精神與追求現代文明進步的時代精神,顯然也內含著訴諸實踐的富強追求、民主追求、文明追求與和諧追求;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道德價值觀的科學表達,它不但是支持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道德基礎,而且內含著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社會和諧的現實訴求和實踐指向。因此,“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有著深層的淵源關系,將其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現實價值目標,是合乎邏輯的科學認定。
三、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價值理念和價值目標的意義
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歷史經驗表明:作為國家意識形態的核心價值體系只有通過科學的表達轉化為公眾認同的價值理念和價值目標,才能發揮其對于社會生活的重大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人類歷史上出現的最為科學合理的價值觀念體系,具有獲得廣泛社會認同的內在特質和根據。但這一內容豐富的價值觀念體系要獲得公眾的普遍認同,發揮其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還有賴于科學而簡明的表達,即用合理適當而又易于為人民大眾識記與體悟的價值詞對其內涵的基本價值追求予以正確的描述。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價值關鍵詞來表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含的基本價值追求,并確認為基本價值理念和現實價值目標,不僅是科學的、合乎價值理性的邏輯規律的,而且是簡潔通俗、合乎大眾口味與體悟要求的。經過宣傳教育,它易于轉化為人民大眾認同的精神理念與現實目標追求,從而充分發揮核心價值體系動員與凝聚社會力量、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作用。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價值理念的表達與確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由國家意識向公眾意識、由抽象的觀念體系向大眾意識水平的精神理念轉化的需要。這一表達與確認的簡潔性和通俗性,使其易于為大眾所認知、理解和接受,易于轉化為公眾認同乃至信仰的精神理念,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和實踐理性,轉化為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從而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精神紐帶和精神旗幟的重要作用。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現實價值目標的表達與確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付諸實踐的價值實現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揮其作用的現實要求。科學合理的價值觀念只有轉化為公眾認同的現實價值目標,其內含的價值追求才會在人民的實踐中得以實現,它所具有的動員社會力量、引領社會發展進步的作用才會得以充分發揮。“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現實價值目標的確立,一方面意味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精神領域到實踐領域的跨越,另一方面則意味著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追求被作為外在的實踐目標追求確定下來。這一確定的意義在于:由于合乎大眾認識規律,它易于轉化為大眾認可的價值目標,更為重要的是,它一旦為大眾所認同,就意味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由人民的精神追求轉化上升為人民的行動追求,從而最大限度地動員和凝聚人民群眾的力量,并引領其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這最終意味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實現。
(作者:龍興海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湖南長沙 410083;楊高男 懷化學院人文素質教育系教授,湖南懷化 410800)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