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艷芳 朱旭生
第一次感動于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是在大學校園一條幽深林中的小徑,那里丁香馥郁,日影婆娑。而我淚如風絮。當時的想法就是找一個像蘇軾一樣可以把全部的愛給予自己的人,托付終身。
第一次深刻地領會姐妹之情,是學習袁枚的《祭妹文》,從此拼命找機會把自己全部的愛塞給妹妹,感覺那樣作為姐姐才最稱職。
愛如空氣。每天我們在愛的呵護中生活,愛是每一個生命的支撐。是誰把地震廢墟下柔弱的生命如高山般舉起?是愛;是誰把瀕臨死亡的孩童從白細胞手中奪回?是愛;又是誰把一顆顆年少的心從犯罪的邊緣挽回?還是愛啊!這愛滋養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使生命熠熠生輝。
這些人是幸運的,那些愛的棄兒呢?顯然是不幸的。那是另類的生命,他們得不到親情、缺少友愛,于是變得仇視、極端,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可見,愛對人的精神世界乃至整個生命都至關重要!生命缺少愛遠比缺少水可怕千萬倍!
然而,這愛并非只可取之他人,每個人自己內心都蘊藏著愛,正如肝可以造血,腎能夠排毒一樣,這愛也是與生俱來的。遺憾的是,某些時候,這愛似沉入深井,沒有“引水”無法奔涌而出。那“引水”便是他人給予的愛。為什么身處困境的弱者得到捐助后,也要回報社會?為什么十惡不赦的罪犯得到寬愛后,還能浪子回頭?是他人的愛喚起了他們內心的自信、堅強和感恩啊!
我們生活的社會是愛的社會,有愛才有和諧,這和諧的本質就是愛與被愛。但每個人面對愛都要拿捏好尺度。被愛應該有節制:接受父母的愛,要容他們有時間休閑;接受朋友的愛,要給他們個人的隱私空間;接受愛人的愛,要給他們以自由……付出愛也要節制:若是母親愛孩子,莫使他成為傀儡;若是老師愛學生,莫讓他個性喪失;若是朋友愛對方,要“和而不同”做君子……
愛得和諧,生活才會更和諧!讓我們好好駕馭這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