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文藝作品中的方言表現形式呈現著增強的趨勢,突出地域性的本土化定位、立足底層的平民化敘事、注重異質性的方言化表達、追求愉悅感的喜劇化審美是其藝術特征。方言評書、方言小品、方言影視成為熒屏上一道重要的風景,而方言寫作也已成為當代作家與評論家們密切關注的先現象之一。雖然理論界對方言寫作的看法還不盡一致,但方言作為文學語言形式所具備的特殊表現能力,已為眾多學者、作家所認可。方言積聚了豐富生動的底層民間用語,在生活語言運用和反映民間情感等方面具有豐富的內涵性,也能創設一個地域色彩濃郁的審美空間,富于文學的藝術表現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河北方言也隨著文藝作品更多地呈現在了受眾面前。如早期的通俗記實小說《楊三姐告狀》,評劇電影《楊三姐告狀》,趙麗蓉的小品,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和《武林外傳》中也有河北方言,同時一些河北籍作家如孫犁、鐵凝等在作品中也有意識地運用河北方言體現實際方言口語的特點,使作品具有了濃郁的鄉土生活氣息。
當然方言進入文藝作品后涉及到讀者的接受問題。方言是通行于一地的語言,方言進入文學作品,勢必給該方言區之外的讀者帶來一定閱讀和接受的障礙。河北方言盡管是普通話的基礎方言,但是在語言的三大要素上都和普通話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差別。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方言傳播實際上也是對地域文化的一種認可,也是地域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所以了解河北方言、研究河北方言的規律一方面是語言本題研究的需要,另一方面對方言傳播及文化傳播也有重要意義。這里詳細分析唐山方言“A兒去咧”這種具有典型方言口語色彩,能體現濃厚域文化特色的句法格式。
“A兒去咧”是唐山方言中的一種特殊格式,這一固定結構的意思是“非常……”,
加深了性質形容詞的程度,有時略帶夸張的意味,是一種程度補語的表示方法,方言口語色彩突出。這里從三個角度分析這個格式對形容詞性詞語的制約。
首先,從語法方面看,能進入“A兒去咧”格式的形容詞只能是性質形容詞而不能是狀態形容詞。如能說“這家伙糊涂兒去咧”。不能說“這家伙糊里糊涂兒去咧。”這是因為狀態形容詞“糊里糊涂”本身已經包含了性質的量或程度的意義,而在“A兒去咧”格式中,性質的量或程度的意義由后面的成份體現。除了性質形容詞,下面幾種詞或短語也能進入“A兒去咧”格式。1.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例如:這孩子特別聽話,他爺爺喜歡兒去咧。2.由形容詞“好”,心理動詞“愛”和能愿動詞“能”構成的偏正短語。如:(1)這電影好看兒去咧。(2)這活兒他愛干兒去咧。3.少量動賓短語,如:(1)這書有意思兒去咧。(2)這人沒出息兒去咧。這三種詞語的特點是,都有程度的變化,都能受程度副詞“很”修飾,也就是說,都具有與形容詞相同的語法特征。當然,能進入“A兒去咧”格式的詞語,還是以性質形容詞占大多數。
其次,從語義方面看,在構成反義關系的形容詞中,有的可以成對進入“A兒去咧”格式,而有的只有其中之一能進入這種格式,它的反義詞卻被排斥在這一格式之外。反義詞雙方都能進入這一格式的,如:“快、慢”,“笨、精”,“早、晚”,“貴、賤”,“冷、熱”,“厲害、老實”,“謙虛、驕傲”等等。例:(1)他天天兒來得早兒去咧,一開校門他準第一個進來。(2)他天天兒來得晚兒去咧。(3)今兒菜貴兒去咧。這類反義形容詞,它們代表的性質本身并沒有矛盾對立關系,而是人們從認識習慣上把它們當成反義詞來用,即相對反義詞大都是雙方都能進入“A兒去咧”這一格式。再如:(1)這屋里噴香水兒了,味兒香兒去咧。(2)這地方臭兒去咧。(3)這姑娘皮膚白兒去咧。(4)這姑娘長得黑兒去咧。反義詞只有一方能進入這一格式的,如“:長、短”,“高、低”,“深、淺”,“多、少”,“遠、近”等等,它們代表的性質本身具有矛盾對立關系,即絕對反義詞。例:可以說“集上人多兒去咧。”不能說“集上人少兒去咧。”可以說“大樓離這兒遠兒去咧。”不能說“大樓離這兒近兒去咧。”
可見,這些詞在使用的時候,從使用頻率和范圍上看具有不平衡性。一般來說“高、貴、粗、長、大……”比“低、賤、細、短、小……”等使用的頻率和范圍要高要廣。從認知的角度來看,前者是表達“認知的肯定項”的詞,后者是表達“認知的否定項”的詞,而認知的肯定項的特征比認知的否定項更能引起人們的關注或更值得注意,也就是說“高、貴、粗、長、大……”等的特征都比“低、賤、細、短、小……”等的特征更能引起人們的關注或更值得注意。表達認知否定項的這些詞受到限制,常出現在含有比較意義的句子中,如,“他家的房蓋得低兒去咧,可沒人家的高。” “大師傅給他的菜少兒去咧,沒有給你的多。”表達認知肯定項的詞,出現的語境沒有條件限制,比較自由,所以使用的頻率和范圍要高要廣。
最后,從語用方面看,“A兒去咧”格式是一種口語性極強的語言形式,因此,只有口語詞和口語、書面語通用詞才能進入這一格式,書面語詞不能進入這一格式。比如“俊(讀zun4)——漂亮——美麗”這一組同義詞,“俊”是口語詞,“漂亮”是口語和書面語的通用詞,“美麗”是書面語詞。前兩個可以進入“A兒去咧”格式,而“美麗”則不能進入這一格式。如可以說“這姑娘俊(zun4)兒去咧。” “這姑娘漂亮兒去咧。”但是不能說“這姑娘美麗兒去咧。”正是由于這種語用條件的制約,在能進入“A兒去咧”格式的形容詞中,唐山話中的方言詞占了相當大的比例。這也體現出詞匯和語法之間的相互制約性。而方言詞匯在承載地方文化方面有突出的作用。錢乃榮說:“文學作品要反映某地的民俗和生活習慣,尤其要使用本土有別于他地的、描寫該習俗的獨特詞匯……”。正因為如此,這個句法格式除了具有典型方言口語色彩,還能體現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魯迅在《門外文談》中指出:“方言土語里,很有些意味深長的話,我們那里叫‘煉話,用起來是很有意思的,恰如文言的用古典,聽者也覺得趣味津津。各就各處的方言,將語法和詞匯,更加提煉,使他發達上去的,就是專化。這于文學,是很有益處的,它可以做得比僅用泛泛的話頭的文章更加有意思。”當前文藝作品中的方言表現形式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純粹用方言的,以方言來構思并貫穿文藝作品創作,譬如某些方言色彩極為濃厚的地域小說。二是在用共同語表現的過程中適當地使用方言俗語,方言經過書面語的簡單加工卻又不失原味。自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方言”作為民間話語資源為文藝家和制作人自覺或不自覺地采擷和運用,藝術們常常將一個時代、一個村落、一座城鎮甚或生活細節中所顯示出的人的性格濃縮到文藝作品當中。在具體創作過程中,文藝家運用方言又穿越了方言,乃至直接用方言來觀照民俗生活與文化,,從而超越了語言本身,同時從歷史與地域的角度把握社會生活的內核,進而深化到對其文化意蘊的詩意化考察,從而使方言成為從文化層面接近原生態生活、開拓藝術新境界的重要途徑。方言對于更好地表現鄉土氣息、表達特定的文化氛圍、豐富語言表達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方言可以而且應該進入文藝作品,但怎樣進入,尚待繼續探索。
(本文為河北省社科聯2008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成果,課題編號:200803014。作者簡介:陳靜,燕山大學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