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李生
(深圳市啟光建設監理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公明玉律至光明碧眼道路工程1標段玉田水橋:起點樁號K1+145.431,終點樁號為K1+170.471,全長25.04m。橋梁上部結構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結構基礎采用鉆孔灌注樁,C30水下商品混凝土灌注。沿線無明顯大斷裂構造與之相交,局部有小斷裂帶發育,成為地下水的良好通道,表現為涌水量大、分布集中且具承壓性。構造裂隙水的復雜情況對橋梁工程影響較大。混凝土樁成品質量檢驗十分重要,特別是其內在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工程整體的質量與安全。因此,水下灌注柱施工成為施工質量控制的重點。
首灌混凝土是水下混凝土灌注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到成樁質量及豎向承載力。在灌注首批混凝土之前最好先配制0.1-0.3m3水泥砂漿放入滑閥(隔水塞)以上的導管和漏斗中,然后再放入混凝土。確認初灌量備足后,即可剪斷鐵絲,借助混凝土重量排除導管內的水,使滑閥(隔水塞)留在孔底,灌入首批混凝土。
計算首批灌注混凝土的量要充分考慮樁底的擴徑程度、導管底口距孔底的懸置距離、埋管深度、泥漿比重、孔底沉渣厚度等,導管內混凝土由十首批混凝土量大,混凝土在孔內上托速度快,因此必須將鋼筋籠焊接牢固,防止浮籠,此外,孔內由于出漿量也大,需要有相應的排漿溝和足夠大的混漿池。根據公式計算混凝土初灌量,確保導管埋深大于1.0米以上。
第一步是在導管中下入球塞,球塞初始位置應是其頂面與導管內的泥漿液面平齊,低于液面,則倒入的混凝土會有泥漿,高十液面,會產生氣阻或形成高壓氣囊而破壞導管接頭的密封圈造成泥漿泄漏。
第二步是倒入少量水泥砂漿,數量視樁徑而定,緩緩下放球塞使砂漿全部進入導管內,停止下放球塞并向孔口料斗內倒滿混凝土,待吊運料斗也裝滿并吊至孔口料斗上方后,剪斷固定球塞的鐵絲或拔出,開始灌注首批混凝土。吊運料斗內的混凝土放完后,繼續裝料、向孔口料斗內倒料,倒料過程中,要控制倒料速度,避免滿管下放,而在導管內形成氣囊。
導管口距孔底要保持300-500mm左右的距離,旋轉時要精確測量,反復校核。當球塞被壓出導管并灌下一定數量的混凝土后,應將導管緩慢下降100-200mm,使灌注初期導管被混凝土埋入的深度盡可能加大,以保證底層的混凝土質量。
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應連續不斷灌注混凝土,嚴禁中途停工。在灌注過程中,應經常用測錘探測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并適時提升、逐級拆卸導管,保持導管的合理埋深。測量孔內混凝土面高度的次數一般不少于所使用的導管節數,并應每次起升導管前,探測一次管內外混凝土面高度。同時觀察返水情況,以正確分析和判定孔內的情況。在每次提升導管前應不斷計算和測量混凝土灌注高度,測量的混凝土面高度要與灌入的混凝土量的折算值相比較,以確定是否有坍孔等情況發生,測定埋深控制提升、拆卸導管。
2.3.1 灌注混凝土表面測深。灌注水下混凝土時,應探測水面或泥漿面以下的孔深和所灌注的混凝土面高度,以控制沉淀層厚度、埋導管深度和樁頂高度。如探測不準確,將造成沉淀過厚、導管提漏、埋管過深,因而發生夾層斷樁、短樁或導管拔不出事故。因此測深是-項重要工作,應采用較為準確、快速的方法和探測工具。
(1)測深錘法:目前多采用繩系重錘吊人孔中,使之通過泥漿沉淀層而停留在混凝土表面,根據測繩所示錘的沉入深度作為混凝土的灌注深度。
(2)鋼管取樣盒:用每節長約1~2m的鋼管,鋼管一端為陽螺紋,另一端為陰螺紋,可以互相套入擰緊接長;鋼管最下端設一鐵盒,上有活蓋,用細繩系著隨鋼管向上引出。當混凝土灌注將接近結束時,泥渣沉淀增厚,泥漿的相對密度、粘度和靜切力增加,僅靠測深錘不易測準,可用上述鋼管取樣盒插入混合物內,牽引紉繩將活蓋張開,混合物進入盒內,然后提出鋼管,鑒別盒中之物是混凝土還是泥渣。
2.3.2 導管埋深控制。根據工程實際觀察發現,當導管插入混凝土內的深度不足0.5~0.6m時,混凝土錐體會出現驟然下落,導管附近會出現局部隆起現象,表面曲線突然轉折。這說明混凝土拌合物不是在表面混凝土保護層下面流動,而是灌注壓力頂穿了表面保護層,在已澆注的混凝土拌合物表面成層流動,這就破壞了混凝土的整體性和均勻性。
3.1.1 樁身上段強度的保證措施
為保證樁身上段強度達到要求,應從下述幾方面采取相應的質量保證措施:
依據樁徑和樁底的濃度,正確確定出第一斗混凝土的體積,一般可以按樁身的設計體積的10%加以控制。成樁質量與樁身的澆注高度有關,一般控制成樁高度高出設計樁頂標高0.5~1.0m。待鑿去高出部分的混凝土后,剩余部分不應有浮漿和夾泥,混凝土標號應符合設計要求,否則要返工重澆。
3.1.2 樁身質量的保證措施
工程施工前,應先做2個以上的試驗鉆孔,通過檢測鉆孔的孔徑、垂直度、孔壁穩定性和孔底沉淤等指標,用以核對所選設備、工藝方法是否符合技術要求。
護壁用的泥漿應滿足護壁要求,液面需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有條件時,以高于地下水位2m以上更好。若護壁的泥漿膠體率低、砂率大,則不僅護壁性能差,而且因其容重較大,勢必產生沉淀速度過快的問題。
在混凝土灌注前的一段時間里,須保證孔壁的穩定性,不能有縮頸或孔壁塌落現象發生。為保證孔底沉渣厚度達到規范的技術要求(端承樁≤50mm、摩擦端承樁及端承摩擦樁≤100mm、摩擦樁≤300mm),以免影響樁的承載力,鉆孔到設計持力層以后,要對泥漿進行循環稀釋來降低相對密度,以清除泥漿中懸浮的砂子、石渣。
因為水下混凝土施工的隱蔽性強,很容易產生松散、離析、縮頸等混凝土質量缺陷,因此,必須著重控制水下混凝土的澆注質量,包括選好原材料、做好配合比、改進工機具、嚴格按操作規程施工等方面。
完成鉆孔到混凝土澆灌過程的作業時間要緊湊,不宜過長;混凝土的漿體濃度要恰當,澆灌量不得低于設計值,不然會降低泥漿的置換率造成夾泥。
在灌注過程中,要嚴格把握施工進度和時間,經常地略微提升導管,以使混凝土均勻注入。嚴格控制導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每間隔15~20min,要對混凝土面和導管沉入深度進行一次測量和校核。
灌注樁質量的檢驗內容和方法應符合規范的規定,通常檢測承載力采用樁荷試驗或大應變動測法,而檢驗樁身質量一般是通過對鉆芯樣實施超聲波檢測進行檢驗,抽查數量不少于總樁數的10%,若工程需要時,還可相應增加檢驗數量直至逐根檢查。
該工程整體施工情況良好,水下混凝土灌注是鉆孔灌注樁施工的關鍵環節,水下混凝土灌注前應做好檢查和準備工作。嚴格工藝流程,貫徹“精心施工、預防事故”的原則。導管法水下混凝土灌注時,采用正確的施工工藝和施工參數,加上科學嚴謹的施工組織管理,是控制水下混凝土灌注樁成樁質量的有力保證。
[1]馮乃謙.實用混凝土大全(第一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2]劉春巖,高興恩.淺析橋梁水下混凝土灌注樁的施工[J].中國勘察設計,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