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彤
(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150000)
2006年2月15日在“中國會計審計準則發布會”上,39項企業會計準則和49項注冊會計師準則同時發布。透視會計與審計準則的發布實施,是為適應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需要,采取與國際會計慣例趨勢同步的發展之路,這股行業改革的強勁春風,也吹開了我國會計整體改革的新局面。僅就會計信息的角度,新準則突出了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將原外則第二章的“一般原則”命名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將提供有用的信息做為財務會計目標的首要地位,如何提高會計計息質量也給我們財會工作人員帶來了深層的思索。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準則中各個文件對企業各個方面的影響,然后提出了財會工作人員在工作應做的一些思想準備和技術處理技巧,同時也對監督政策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2.1 深入掌握“合計”定義,正確認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會計是以貨幣為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反映和監督是會計的兩項重要職能,新《基本準則》克服原準則對會計目標的表述的不足,強調“會計信息的可靠有用”,“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滿足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他部門和社會公眾在內的使用對會計信息的要求”,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及時、有用、清晰、明了是進行反映與監督單位經濟活動的基礎環節。
2.2 準確把握質量要求,夯實“反映與監督”的基礎工作
新的會計準則更貼近實際地強調會計信息質量,指出會計信息質員的高低是評價會計工作成敗的標準、并據此將會計信息質量的標準分為客觀存性原則、可經性原則,一貫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和明晰性原則,全面實施預算管理,堅持“一枝筆”的審批制度,認真開展會計工作達標,首先做到會計核算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堅持會計基礎信息的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如對外部原始憑證嚴格查驗有無涂改、偽造現象,記錄數量、單價、金額及合計數是否正確,對內部憑證堅持職責授權范圍之內。申請、審批、支付、復核手續齊備;其次做到會計核算按照國家統-規定事業單位“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方法,進行口徑一致、相互可比的會計處理方法,使得財務工作在不同醫院之間可以進行橫向比較;其三堅持做到會計核算方法各期一致,不隨意變更會計政策,除由于“國家的會計法規發生變化”及“改變后的會計政策更適當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外。杜絕一切人為因素變更會計政策的行為;其四著重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即及時整理各類原始單據,收集會計信息;及時按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處理會計信息,按時編報財務會計報告;在會計制度規定的時限內,及時向會計報表的使用人傳遞會計信息,等等,一系列真抓實干使得醫院原先存在的票據管理、帳戶管理亂、收支監控軟、管理漏洞大等會計秩序混亂局面得以明顯改觀,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工作也得到各上級管理部門會計信息使用人的肯定與好評。
2.3 建立市場風險導向下的內控體系。督檢會計信息的質量
新《會計準則》中強調市場風險,在市場風險導向下,財務機構、財務人員、單位負責人是否能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不僅有賴于其有著良好的職業道德,更與企業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密切相關,眾所周知,在會計工作的發展進程中,財務、審計、計劃等也平衡發展繁衍進步,人們根據會計提供的高質量企業財務報表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對企事業過去的經營狀況與業績進行綜合科學評價,也可做同期間、同規模、同行業不同單位間的財務數據比較分析,查找出會計信息可能存在的不真實、不準確,不明了,增進會計報表使用人對會計報表會計信息合理的判斷的準確性,會計、財務、審計二者間的這種監督制衡關系,也成為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內部控制體系下的檢查,監督、反饋會計信息質量的-種措施與手段,具體工作中應從以下加強內控、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2.3.1 理順單位負責人、財務機構與人員管理。及會計、財務、審計五者關系。《會計法》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要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性負責,他有責任有義務建立健全會計管理、內部控制等基礎管理制度;財務管理應采取分級負責制,設置目標。合理預測、制定計劃、組織控制;會計管理以會計核算為組織形式,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建立一系列內部會計人員管理的辦法。
2.3.2 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管理工具,實現會計業務處理的規范化與標準化。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會計電算化在防范差錯風險,減少手工操作引起會計信息的人為差異中的地位與作用日益凸現,會計工作也從大量的繁雜的計算程序中解脫出,更多地承擔起初級會計信息防錯治弊的作用,為此會計工作人員應及時充實計算機知識、更新會計理論知識與業務技能技巧,按照新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規定,規范操作,避免工作中可能出現的手續不清、職責不分等及可能使會計信息質量出現偏差的現象。
2.3.3 突出內部審計,進一步證實會計信息的可靠程度。《會計法》規定:各單位應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中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內部審計按照會計制度的要求,檢查規范崗位分工、職責授權的出現的不當情形,增進會計信息的可信度,如在貨幣資金支付業務中按照授權批準制度,內部審計人員應著重審查“審批單”以證審批人是不是在授權范圍內,有沒有超越審批權限。
2.3.4 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利用法律、行政、市場、經濟等手段,嚴厲打擊會計違法亂紀行為,對違法造假者輕則調離工作崗位進行政處罰,重則移交司法部門檢查懲處給予刑事處分,此外在市場大環境中,內控與外部監督檢查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外部檢查也成為促使強化內控制度,提高信息質量、評價信用等級的外部動力,輿論監督的社會評價的企業信用也可間接反映企業所提供會計信息質量的好壞。
伴隨著新會計準則與審計準則的頒布與實施,也給我們每位財務工作人員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讓我們團結-心,勤奮努力,在提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質量中從我做起,盡心盡責,為構建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及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與完善現代化管理水平做出積極貢獻!
[1]劉娜.在新準則下對承租人融資租賃會計處理的一些思考[J].商業會計,2006年9月下半月刊.
[2]經黎錦.學習新準則[J].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中州審計,2001年第四期.
[3]姚昕昕.新準則對會計信息相關性影響的實證研究[J].天津財經大學,2009-05-01.
[4]姜金霞.孫艷萍.淺議新準則對會計信息不對稱的作用[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03-15.
[5]沈仲闊.新準則視角下會計信息質量思考[J].財會通訊,2009-02-10.
[6]桑振菊.新準則下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與防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