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和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世界水產養殖以亞洲一些國家最為發達,主要有中國、日本、印度和東南亞諸國。我國是世界上從事水產養殖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養殖經驗豐富,養殖技術普及。水產品是人類優質蛋白的重要來源,它富含優質蛋白、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而且數量和比例符合人體需要,特別是含有人體需求量較大的亮氨酸和賴氨酸。水產品中的結締組織含量遠比畜肉少,魚類肌纖維較短,蛋白質組織松散,水分含量高,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把營養性需求作為食品消費的第一需要,水產品的消費比重上升是大勢所趨。因此發展水產養殖是我國水產業的必然趨勢。
河蟹又稱螃蟹、毛蟹、清水大閘蟹。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養殖品種之一。
1目前飼養養殖方法主要有粗養、單養、魚蟹混養3種方式。其中尤以粗養、魚蟹混養較為實用。
1.1 粗養
把蟹苗直接投放入天然水體,不投餌或稍投餌,讓其自然生長。到秋冬季,成熟的河蟹開始生殖回游時,捕捉上市,這種方法又叫人工放流。它更適用于大型湖泊。人工放流的密度不宜過大,每667公頃水面放養的蟹苗,一般不超過50千克。大型水庫不宜放養蟹苗,以防蟹打洞毀堤。
1.2 魚蟹混養
為了充分利用池水,提高綜合經濟效益,在養蟹池中可適當投放經濟魚類,一般每公頃放養鰱鳙魚種3000~6000尾,鯽魚種450~750尾。池中不宜投放較大的鯉魚、青魚、鯽魚等雜食性魚類,以免吞食蟹苗。河蟹的取食量一般低于魚和蝦,一般每長0.5千克需精飼料1千克。精飼料以蚯蚓、螺蚌、昆蟲等動物內臟為主。魚蟹混養時,必須設有嚴密的防逃設施。不管粗養還是精養,直至發育成幼蟹時,再投放入池,以提高成活率。網箱可用塑料紗窗制成,規格為3米×0.75米或4米×0.75米。網箱設置在水流清潔、緩慢和無油漬處,網箱用棕繩系于竹架上,可隨水位升降。蟹苗投放數量分別為6.2千克和7千克左右。
1.3 單養
這種養殖方法對蟹池的條件和防逃設施要求較嚴。春季是河蟹體殼生長的季節,首先必須保證河蟹吃飽,促其體積增長。在飼料品種的設喂比例上,青飼料應占總投飼料的80%,精料占20%,投喂方法應實行“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四定投餌法,以使河蟹盡快形成定時定點集中攝食的習慣,提高飼料利用率。
2河蟹對溫度的變化較敏感,水溫達7℃以上時,才攝食活動;夜間溫度低于2℃時則步足僵硬,出現“變埂”現象,造成凍害。為防止水溫偏低影響河蟹生長,春季蟹池水位不宜過高,以水深1米左右為宜,以利于光照,加快水溫提高,促進河蟹生長。投餌一般在傍晚進行,投喂量掌握在2小時左右吃完為準。
投喂地點宜固定在淺水岸邊。投喂飼料可選綠萍、甘薯、青菜、碎米、米糠,也可投喂屠宰廠的豬、雞、鴨腸等下腳料或螺、蚌肉、蚯蚓等動物飼料。
河蟹不耐肥水,對缺氧特別敏感,又因生活于水底,更易感到缺氧。加之它們攝食量大,排泄物多,水質容易變肥、惡化,造成河蟹浮頭或死亡。若發現河蟹嚴重浮頭,不攝食,說明可能是水質惡化引起的。要保持新鮮水質,應種植水草。水草白天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吸收水中動物呼吸釋放出的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積累導致水質偏酸。水草還能吸收水中過多的肥分,保持水質清爽,同時,可避免河蟹在池底活動時攪動淤泥,造成水質渾濁。目前,在池邊淺水區大都栽種水花生,同時要求保持一定的水深。河蟹生長初期,個體小,水可淺些;隨著河蟹個體的增大,水要逐漸加深。3~4月份維持水深 0.5~0.8 米;5~8月份水深1.0米左右;9月份以后保持水深 1.0~1.2 米,并要注意以下幾點:
2.1 勤換水
養蟹池應經常性地調節水質,保持水質清新。春季7~10天換1次水,盛夏2~3天換水1次。每天換水應在1/3以上,最好能邊灌邊排,同時要注意觀察河蟹的生活情況。如果發現河蟹成批爬出水面,吐泡沫呼吸空氣中的氧氣;表明水中嚴重缺氧,應即刻沖灌新水。
2.2 勤撒石灰
一般每星期撒1次石灰,每次每公頃石灰用量75~150千克。河蟹適應于在弱堿性水中生活。
2.3 及時清除殘餌和蟹殼:每次投餌前應將前次投喂剩下的餌料從水中清除,蟹殼則結合換水時清除,以防水質惡化。
3網箱培育幼蟹技術、規格與設置
3.1 網箱
網箱用尼龍篩絹或聚乙烯網片制成,目大0.15厘米左右,以不使蟹苗逃逸為度。網箱大小為2米×1米×1米或4米×3米×1米,無嚴格規定。網箱用木架或竹框架浮于水面,網衣下沉水中約80厘米左右,網箱上部可用同規格的網片封頂,但需留1個可開閉的出入口,以便放苗、投餌及管理檢查等。也可在網箱露出水面的部分縫接30厘米尼龍薄膜,用線和支架垂直拉挺,以防幼蟹爬逃和青蛙等水生動物入箱危害。
3.2 放養口
網箱可選擇在具有一定水流、溶氧豐富的河流、湖泊、水庫或大水面池塘中置放,箱距4~5米,行距5~6米,以便管理操作。放苗密度以2~3萬只/米3為宜。
3.3 飼養管理
管理期間可投飼人工餌料,如各種動物尸體的碎骨、蠶蛹粉、米糠、豆渣等;也可撈取枝角類、水蚯蚓投喂。投餌要充足,否則就會發生相互殘殺、弱肉強食的現象。對網箱要定期檢查,定期洗刷,免得網箱阻塞、流水不暢。還要預防水老鼠咬破網管,危害幼蟹等。在網箱內,可放入水草之類的附著物,以提高成活率。
4日常管理
養蟹的日常管理,主要是巡塘檢查,觀察河蟹活動吃食情況,有無殘剩餌料,有無死蟹、病蟹情況發生,有無敵害,是否有河蟹逃逸的跡象。看池塘水質的肥瘦及混濁度,要及時檢查防逃設施的完好程度和防逃效果。具體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4.1 注意水色
要保持水色清淡,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如發現水過濃,河蟹登岸數量較多,尤其是白天也大批爬出水面,極可能是水中缺氧或水質敗壞,應減少投餌量,并及時換水或加注新水。
4.2 觀看天氣
天晴多投喂,陰雨天少投喂,天氣悶熱,有暴雨前兆要少喂或停喂,雨后天晴要多喂。
4.3 查看吃食活動情況:每天早晚巡塘,看投餌后很快吃完,蟹活動正常,應適當增加投餌量。如晚上投喂,第二天仍未吃完,應減少投餌量或調換適口餌料。發現有病蟹、死蟹,應及時撈出,清除殘渣、污物。
4.4 經常用PH試紙測試池水,如發現PH值過低,說明酸性過高,要溶解鈣離子,不利于河蟹蛻殼,可用每畝10至15公斤生石灰搞成糊狀全池潑灑,不但能改善水質,增加鈣的含量,還能起到消毒防病作用。
4.5 要隨時檢查防逃設施,尤其是進出水口的攔柵設備,發現破損要及時檢修。池埂如有漏水,也要立即堵塞,稍有疏忽,都能造成逃蟹的后患。
4.6 盛夏高溫季節,蟹池應適當采取降溫措施,可在南端埂上或在蟹島上,種植幾排高粱、玉米等高稈作物,或者搭架南瓜、絲瓜棚,再在池邊水中架設遮蔭設施,以創造河蟹生活的良好環境。
4.7 注意河蟹的蛻殼,剛蛻殼的軟殼蟹,軟弱無力,無攝食防御能力,常易遭到其它蟹類的傷害。飼養時,發現行動遲緩,不吃食,頭胸甲后緣出現裂縫,表明河蟹要蛻殼了,發現剛蛻出的軟殼蟹,最好單獨飼養2至3天,待蟹殼變硬,再放回池中。
4.8 蟹池必須有專人值班巡查管理,對于每天發現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應作詳細記錄,最好制訂合適的表格,每天記載,以便于查考和總結經驗教訓。
[1]史為良.論河蟹養殖的兩個技術誤區[J].齊魯漁業,1996-06-25.